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451743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练习。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

2、。_2.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段话选自课文_,出自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溺:_返:_ 故:_堙:_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_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爱之(_)破之(_)足跌没(_)水中了(_)其大旨(_)光持石击瓮(_)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A.司马光B.归有光C.黄继光D.李四光3“自

3、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A.爱不释手B.难以释怀C.冰释前嫌D.解释清楚4. 阅读并答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面词语。尝:_竞走:_信然:_2翻译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_3王戎为什么站着不动?(用文中语句回答)_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5.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勿 贪 多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握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1下列句子

4、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儿/伸手/入瓶B.儿伸/手入瓶C.儿伸手/入瓶2“拳不能出”最主要的原因是( )A.瓶口太小B.取之握满C.手痛心急3选出与“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的启示相近的事例( )A.我跟同桌说了许多好话,终于吃到他的一点点美食。B.吃东西时,奶奶对我说,少食滋味好,多食滋味少。C.妈妈给我报了好多个课外班,想让我得到全面培养。D.我坚持练了四年的书法,在全区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6.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词语。曰:_故:_溺:_为: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3这个故事,具有

5、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_7. 思维拓展。小窗户天黑了,滴滴答答的雨点把睡梦中的小窗户敲醒了。小窗户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问道:“小雨点,你要干啥呀?”小雨点说:“天又黑又冷,你让我进屋去暖和暖和吧。”小窗户摇摇头说:“不行呀,你进来会把屋子搞脏弄湿的,你不能进来。”小雨点哭了,在窗户的玻璃上留下道道泪痕。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把大地装扮得像白天一样。小雪花轻轻地飘落到小窗户上,悄悄说:“醒醒吧,你让我进去看看小朋友,我想和他们玩。”小窗户说:“小朋友们这会儿都在睡觉,等他们醒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小雪花点点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窗户上等待着,晶莹的雪花就像一朵朵漂亮的小窗花。黑夜过去

6、,太阳出来了,给大地洒下万道金光。小窗户早早就醒了,它有礼貌地向太阳公公问好,又对春风阿姨说:“欢迎您,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于是,小窗户开得大大的,明媚的阳光和温馨的春风穿过窗棂把一个个小朋友从甜甜的梦中唤醒。(1)我是模仿秀滴滴答答:_暖和暖和:_又黑又冷:_(2)还原精灵。()的眼睛()的阳光()的雪花()的春风(3)探究阅读小窗户为什么不让小雨点进屋?用“”标在文中。用“”标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谁把小朋友们唤醒的?_8. 阅读与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1这篇小古文出

7、自()A.列子汤问B.山海经北海经C.世说新语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A.经历,体验B.吃一点试试C.常常D.曾经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B.此必苦李 (必:必定)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D.取之,信然(信:相信)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戎/不取/道旁李B.尝/与/诸

8、小儿/游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D.树/在道边/而/多子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9. 文言文阅读。王冕孝亲(节选)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

9、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被:披。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闻:_ 遂:_ 亦:_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刻苦B.做人要诚实守信C.做人要孝敬长辈D.做人要顾全大局10.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_(2)逢老媪方磨铁杵:_(3)太白感其意:_(4)还卒业:_2“问之

10、,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_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11. 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穿:凿穿。其:它的,指蜡烛。之:指代书。邑人:同县的人。偿:报酬、回报。遂:于是、就。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D.佣作:做雇工,劳作。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个成语来

11、起个题目。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2)这是对匡衡的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的品质。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_12.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面的词。弃:_ 是:_ 方:_2文中加点的“之”指代_。3翻译下面的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4由文中的这个故事衍生出来的一句俗语是:_5说说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_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保叔塔:塔名。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昭庆: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