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七下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粤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44093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七下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七下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七下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七下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七下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七下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七下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粤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七下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粤教版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的是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B CD2彻查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教育部、公安部规定中小学上下学时校门口、途经主要路段和校园周边要“三见”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司法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家庭保护3(xx舟山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被执行人为未成年人的,人民法院不得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一条款内容 ()A增强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C增强了

2、未成年人诚实守信意识D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4快手APP的“家长控制模式”自上线以来深受欢迎,通过该模式,家长可以对孩子上网浏览的内容进行监管,必要时还能够为孩子设置浏览权限。该模式的运用 ()A能从根本上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B为父母实施家庭保护提供了有效手段C为限制青少年网络自由提供技术保障D能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网络空间5(xx广西六市2)xx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为此,各中小学校陆续开展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等应急逃生疏散演练活动。该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6(xx滨州14改编)下列做法与“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要

3、求对应一致的是 ()家庭保护妈妈发现小刚偷偷吸烟,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学校保护滨州市各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逃生演练社会保护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司法保护法律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A. B C D7(xx金华13)下图所示的漫画,给我们青少年的警示有 ( )明辨是非,自觉守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拒绝诱惑,防微杜渐A B C D8(xx广州10)下列未成年人的行为哪些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夜不归宿结伙滋事,扰乱治安辱骂他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A B C D9爸爸送小明去学

4、校的时候,路过一个红灯亮的路口,因为时间紧张,人行道上刚好没有人,爸爸便直接闯了红灯。小明爸爸的行为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A B C D10孙某因倒卖个人信息20余万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孙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孙某侵犯了其他公民的隐私权孙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孙某被判6年有期徒刑属于附加刑A B C D11晓晓放学回家时,胡同里一醉酒社会青年要求晓晓交出钱财,晓晓趁其不备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棒打了过去,趁机逃跑。报警后,发现该青年已重伤昏迷。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晓晓依法实施了正当防卫晓晓应选择紧急

5、避险晓晓的行为是保护自身的合法行为晓晓要承担刑事责任A B C D12傍晚,村里连着两家房子着火了,小明爸爸用水泵从旁边的鱼塘抽水救火,致鱼塘中价值2万元的鱼苗死亡,给鱼塘的主人带来了经济损失。小明爸爸的行为 ()A触犯了法律,会受到民事处罚B属于正常的紧急避险行为C未能保全更大的权益,不符合避险限度条件D需要给鱼塘主人赔付补偿金额二、非选择题【特殊关爱护航成长】13(8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1)两幅图片分别体现的特殊保护是:(2分)图片一:_;(1分)图片二:_。(1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这样做的必要性。(6分)【情境探究明理践行】14(12分)以下是乐乐同学

6、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乐乐在家里上网的时候,电脑屏幕突然闪现出不良信息网页。(1)此时,乐乐应该_。(2分)(2)乐乐这样做的理由是_。(2分)情境二:乐乐周末去市图书馆看书学习,看了一段时间想放松一下,就打开手机上的音乐听起歌来。(1)此时,乐乐应该_。(2分)(2)乐乐这样做的理由是。(2分)情境三:乐乐乘坐的旅游车发生了翻车事故,乐乐想办法砸坏了车窗玻璃,从车里爬了出来。(1)乐乐砸车窗玻璃的行为属于_。(2分)(2)乐乐进行这一行为时需要注意_。(2分)【法在心中健康成长】(xx广安18,10分)小辉是学校的法制宣传志愿者,他常常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普

7、法宣传。请你对他收集到的生活案例进行思考,探索我们成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案例:小倔在上初一时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初二后,由于长期与社会上的小混混交往,受其“读书无用”观点的影响,上课打瞌睡,经常旷课,不完成作业,进营业性网吧,在QQ空间向同学发布恐吓信息,老师多次教育,小倔仍不改,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多次欺凌弱小。携带管制刀具,老师和领导多次教育,但小倔仍然不改。直到初三下学期的有一天,他与混混小张一起拦路抢劫学生小强的钱包,并把小强打成重伤,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人民法院考虑到小倔是未成年人,在审判过程中进行了不公开审理,经过审理,人民法院判处小倔有期徒刑4年。(1)辨行为:你能说出小倔的哪些

8、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4分)(2)懂道理:小倔由“三好学生”蜕变为少年犯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3)表决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违法犯罪?(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八单元与法同行1B2. C3B 【解析】考查点:司法保护。解题思路:根据特殊保护实施主体的划分可知,司法保护是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在司法活动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B正确,D错误;未成年人不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无关,A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增强未成年人诚实守信意识,C错误。4B 【解析】考查点:家庭保护。解题思路:A从根本上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说法错误,这只

9、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父母对孩子浏览内容进行监管,可以起到家庭保护的作用,B正确;该模式只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保护,防止其接触不良信息,并不是为了限制其网络自由,C错误;该模式只是可以让未成年人不接触快手上的不良信息,并没有起到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D错误。5C6A 【解析】考查点: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四大保护,需根据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主体进行区分。中实施主体是“妈妈”,属于家庭保护;的实施主体是“各中小学校”,履行了学校保护的职责;中教育部作为社会机构印发相关通知履行的是社会保护的职责;错误,司法保护是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对青少年实施的一种特殊保

10、护。7B 【解析】考查点:抵制不良诱惑,违法与犯罪。解题思路:漫画中的青少年从吸毒逐渐走向犯罪,启示我们应该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远离毒品,正确;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是国家的行为,与题意不符,错误。8C9A 【解析】考查点:违法行为。解题思路:小明爸爸闯红灯的行为触犯了行政法律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正确;刑事违法是触犯了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触犯了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错误。10D 【解析】考查点:犯罪行为。解题思路:孙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行为,不是一般违法行为,错误,正确;孙某倒卖个人信息,侵犯了其他公民的隐私权,正确;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

11、徒刑和死刑都属于刑罚中的主刑,错误。11. C 【解析】考查点:正当防卫、同违法行为做斗争。解题思路:晓晓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规定:为使本人人身、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从题干材料来看,晓晓的行为不符合紧急避险条件,排除。12B 【解析】考查点:紧急避险。解题思路:傍晚,连着两家房子着火,房子里可能还有人。不救火的损失比2万元的鱼苗的损失要大,所以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B正确,C错误;紧急避险不追究法律责任,AD错误。13(1)图片一:社会保护;(1分)图片二:司法保护。(1分)(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

12、到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尚未发展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6分,任意三点即可)14情境一:(1)关闭该网页;向网警举报等。(2分)(2)辨别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2分)情境二:(1)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关掉音乐。(2分)(2)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2分)情境三:(1)紧急避险。(2分)(2)知晓法律关于紧急避险的相关规定;两害相权取其轻;明确自己所享有的合法权益等。(2分)核心素养提升(1)严重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多次欺凌弱小;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犯罪行为:拦路抢劫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