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与答案粤教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440348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与答案粤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与答案粤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与答案粤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与答案粤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与答案粤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与答案粤教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与答案粤教版高三总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与答案 粤教版高三总复习 广东省番禺仲元中学佛山南海中学惠阳崇雅中学五校联合体 中山市第一中学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 2006-2007学年度联合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第一部分必考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三小题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泊车(b)船舶(b)粳米(jn)心肌梗塞(n) B招徕(li)青睐(1i)切磋(qi)雕栏玉砌(q) C拙劣(zhu)罢黜(ch)伉俪(hn)引吭高歌(kn) D宿敌(

2、s)星宿(xi)恰当(dn)螳臂当车(d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C、参加保险,虽然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保险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王怀忠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坝上高原自然条件非常差,终年风沙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所以要彻底改变坝上地区贫穷落后,必须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B、我们之间原本是无话不谈的,可是分别的岁月一

3、长,话就似乎无从说起了,所以尽管有时也想写信问候,却一时又难以下笔。 C、国庆期间各大城市家电市场热闹非常,各商家除了降价、抽奖、推出新产品和大打广告战之外,也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 D、尽管美国白宫发言人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宣称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登已经死亡,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敢相信这一消息是真是假。 二、古诗文阅读(八小题共33分) 4、按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句子。(6分) (1)、鹏之背,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杜牧阿房宫赋) (3)、,;中通处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4、滚滚来。,。 (杜甫登高)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东溪(宋.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行到之地和到此之由,因为“看水”而“行到”,暗含着作者的“闲意”。 B、第二句写面对之景与留恋之情,山水之美,使人爱之不厌,也见于言外。 C、中间两联具体描写了作者所见之景,突显了东溪秋天的美丽,但“老树着花”也表现了作者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D、

5、“薄暮归来车马疲”是说作者归来城中免不了车马驱逐,人困马乏,已没有了东溪那种闲逸之趣了。 6、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你谈谈这一主张在本诗中的体现。(4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711题。(20分)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为颍川太守,俗多怨仇。延寿俗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者数十人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黄霸代之,因其迹而大治。延寿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诤,表孝悌之行,修治学官。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悌,不

6、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劾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或自刺死。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由是入为冯翊(官名)。行县到高陵,民有昆弟讼田。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

7、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咎在冯翊”是日,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兄弟深自悔,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传相敕厉,不敢犯。 7、对下列各句中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劾责负:欺压。 B、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讼田行:访查,巡视。 C、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舍:让居住。 D、微子,太守不自知过过:过访,询问 8、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B、黄霸代之,因其迹而大治。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8、夫游之乐也。 D、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延寿治理颍川期间,根据当地俗多怨仇的情况,教民以礼让为先,并制定各种法律,导民向善,使颍川得以大治。 B、韩延寿重视人才,每到一处,广泛听取他人谋议,接纳诤言;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以整治州郡,因此辖区社会安定,奸人不敢入内。 C、韩延寿对下属以礼相待,遇到有欺瞒或对不起自己的人,就先指责自己,致使下属伤心后悔,有的甚至以死谢罪。 D、韩延寿对属县百姓的争讼,认为是自己不能宣明教化所带来的过失;他为郡县吏民树立榜样,深得民心,于是教化大成,民风肃然。 10、请用双斜线“/”给下面的

9、句子断句(2分) 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咎在冯翊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乃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者数十人与议 (2)、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 。 (3)、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 三、现代文阅读(三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4题。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节选)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

10、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制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器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鸟形、兽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

11、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是不可靠的。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如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以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地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12、下面有关文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

12、两项是(4分) A、文中的“由后以例前”的意思是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B、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是因为这些简单的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 D、从彩陶上的花纹可以看出,这是使用柔软性笔书写的,这就是当时的象形文字。 E、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13、“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请你根据文段,概括出作者这样推断的根据。(6分) 14、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但电脑的普及以及其它原因,使学生对汉字的识别能力和运用水平严重下滑,于是

13、有人提出:要像学英语一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的等级考试。这一提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请你谈谈对这一提议的看法。(8分) 。 四、表达与交流(三小题共15分) 15、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在人际相处和沟通中,“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易地而处,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适当恳切地回应其需要。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 下面是一位刚转到你班不久的同学对你说的话,你该如何回答他呢?要求运用“同理心”原理。 同学: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读书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我

14、很和善。 你的回答: 16、用简要的语言叙述鹦鹉救火的目的、行为及其结果。(5分) 有一只鹦鹉飞落到了别的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十分敬重它。鹦鹉自己想,在这里虽然很快活,但毕竟不是久留之地,于是离开了这里。几个月后,山中起了大火,鹦鹉在远处看见了,就飞入水中,沾湿自己的羽毛,然后飞去把水洒在大火上。天神见后,说:“你虽然有灭火的坚强意志,但仅凭你洒的这点水,又怎么能扑灭大火呢?”鹦鹉回答说:“我虽然知道自己不能扑灭大火,但我曾在这山上住过,山中的禽兽都很友善,待我如兄弟一般,我不忍心看见他们被大火焚烧。”天神被鹦鹉感动了,就帮它扑灭了大火。 17、2006年2月14日凌晨,在都灵冬奥会的男女双人花样滑冰比赛中,为冲击金牌,张丹(女)/张昊(男)挑战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但张丹在转完三周后重重摔在冰面上,落地时,膝盖着地,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