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标准 (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43647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节好课的标准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节好课的标准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节好课的标准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节好课的标准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节好课的标准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节好课的标准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节好课的标准 课堂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展示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一堂好课如同一件艺术品,它可以精美绝伦,也可以朴实无华,令人过目不忘。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实的课就是有意义的课,学生至少能学到东西,有情感体验,产生学习需求,不图表面的热闹;充实的课就是有效率、有内容的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丰实的课就是生成性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思维活跃,给人启发;平实的课就是课堂的实实在在,是常态下的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真实的课就是不加粉

2、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这样的课,需要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如何打磨一节好课一节好课是精品,是需要反复推敲的,也是值得体味的。一节好课是教师智慧流淌的水到渠成,是师生心灵相约的和谐共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一招一式皆见功夫,要的是教师的真功夫,而不是花拳绣腿和表面文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一节课。可见,好课取决于教师的功底、积淀和智慧,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机智、教育手段和课堂细节等方面作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和思考,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位,在课堂上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确保

3、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夸美纠斯在他写的大教学论扉页上写到: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思想,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有这种思想,不是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的问题。教师的功底就在于能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节课上,这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方法之一:让学生

4、“动”起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让学生一节课都集中注意力呢?实际,不要说是学生,就是我们成人,都有一种倾向,不喜欢听别人讲,而是想让别人听自己讲。自己专注于某一件事的时候,常感觉到时光飞逝,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小时就已过去。因此,集中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起来,包括手动、脑动。我说,现在有许多公开课、观摩课,课堂上学生很活跃的,师生互动很积极,使人感觉这节课很成功。实际怎样呢?学生是不是真的活跃了?我认为学生的活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层的活跃,就如上边说的那种课堂,另一种是内在的活跃。内在活跃的课堂是怎样的呢?就是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对教师呈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思考

5、、判断、创新。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在于布置任务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紧张地跟着你的问题走,让他们对你的问题进行尝试解决、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主动质疑。如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方法之二:布置的任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让“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第一种方式,就是刚才说的,让学生“动”起来,或者如数学课程标准的话,“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6、。另一种方式就是要巧妙的布置任务。这个巧妙是指“布置的任务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边”。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找到学生会与不会的平衡点。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赞科夫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

7、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现在有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总要搞大量的引导例子,使学生在所谓的“发现法”中推导出来。学生会烦透了,因为这个简单的结论一看就知道的。 4结论:简单地讲,教师教学的功底在以下三个方面区别开来:1教师能不能布置出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2教师能不能在关键的时候超脱具体的问题,从思维的高度给学生点拨思路;3教师能不能对学生有严格要求,有布置,也有检查。马卡连柯指出,“没有要求就不可能有教育。”“要有惩罚”,“惩罚就是要求,是更严格的要求,它和尊重密切的。”“对教师来说,惩罚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在需要惩罚的时候,教师无权拒绝执行权利,也无权放弃履行义务。” 由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时代等等因素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因此,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要想迅速由一个新手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教师;要想这一生不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教师,而是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对人民有巨大贡献的教师的话,就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新,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