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三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39199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三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化教学初探_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校刘莉一、“活动化教学”的内涵“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至今还处于实践和探索中,所以对于什么是“活动化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多数学者认为,“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二、_要实施“活动化教学”(一)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存在说教化、灌输化、成人化、简单化的倾向,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

2、方法成人化,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打破这种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二)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革变的要求早在_年颁发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用)中就已提出:对小学生多采用活动式教学。_年_月新颁发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际,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品德与社

3、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范本):教学活动要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活动化教学”是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三、实施“活动化教学”的策略(一)活动目标要有针对性在日常的小学德育课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

4、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整个课堂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活动,但仔细想想,有不少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因此,教师在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时,要力求把握教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于本班儿童的活动方案,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

5、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如我的家乡物产多一课,教材上主要写的是_省的物产,离我们_儿童的生活实际较远。教师就应紧密结合_儿童自己家乡的物产特点来_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家乡的物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课前可_或布置学生参观家乡的一些有名的物产,并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的物品、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上课时,让学生

6、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收集到的信息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激发家乡的情感。(三)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看投影、讨论交流等。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如,课前准备活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课堂学习活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内相机切人活动环节,如游戏娱乐活动、表演欣赏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讨论交流活动、成果展示活动等;课后延伸活动

7、,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家庭、社区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参观游览、社区服务等,以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践履”的目的。如,学完我为学校做点什么一课后,可开展“我让学校更美丽”的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去感受校园的美丽,去发现校园的不足,并用不同的方式去学校做点儿有益的事,如,主动拾垃圾、清扫校园、给花草浇水等美化校园的活动。(四)活动过程要注重情境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_

8、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一是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小而具体、新而有趣的矛盾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营造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合。二是创设模拟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再现某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切的活动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也可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用小品、角色游戏等形式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增强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力。三是提供现实情境。教师可以直接从生活中截取情境,就学生中所发生的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进行情境教育,引导学生

9、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五)教师要做到“一条主线,四个解放”“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的活动为主线。“四个解放”指:一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教师不仅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的内容,还要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二是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要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和沟通,给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三是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多做一做。“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陶行知语)。教师要坚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做”中感受、体验、领悟,形成内化的

10、道德品质。四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二)品社教研组一、指导思想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以及学校工作的布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我校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1、认真备课:通过学习135教学模式,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设计出学生自学的提示,使其通过自学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然后根据学

11、生自学结果,取舍讲述内容。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将时间用于补充、深化教学重难点,从而充分体现课堂的时效性。(2)备课时应设计出准确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的课上收获,真正实现堂堂清。(3)青年教师备课时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反思型教师方向迈进。(4)积极开展_备课活动,以参与式备课活动方式为主,充分利用教师的_智慧,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2、认真上课:(1)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新的课堂文化。营造课堂学习的合作文化,倡导共建共享;营造课堂学习的对话文化,倡导对话与协商;营造课堂学习的探究体验文化,倡导感悟、发现与创新

12、;营造课堂延伸的践履文化,倡导生活的再次回归,让践履文化改变学生生活的每一天。在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后,通过课堂的开放,课堂文化的营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体现课程的价值。(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3)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开展教学观摩,交流实施经验。并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展示不同教师的先进经验,同时为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并通过说课、评课等环节实现组内成员共同成长,共同提升的目标。3、形成教研氛围:(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

13、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品生、品社的科学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4、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继续读一本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并认真作好笔记,期末写出学习心得。引导教师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要_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每个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及实施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建设。三、具体工作安排第一周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学习135课堂教学模式,谈感受。第二周_备课。第三周研究如何备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第

14、四、五、六周组内听评课。第七、八周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交流。第九周期中考试,写试卷分析。第十周五一假期。第十一周教师基本功展示。第十二、十三周观摩课活动,请教研员指导。第十四周讨论如何制定复习计划。第十五周请教研员解答疑难问题。第十六周知识竞赛。第十七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交流经验。第十八周教研工作总结。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标准范本(三)年级品德与手工教研组计划_-_学年度第一学期毕奎武一、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课标、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特征为基准,注重体现新教材的思想性、学科性、综合性和活

15、动性原则;以“生活德育论”为理论基础,让孩子通过有意义的生活来学习道德,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创设具有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综合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二、工作目标1加强本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工作和教研氛围。2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强化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常规,努力做好教研活动促使教研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三、工作措施:1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不断创新教研,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活动,提高实效。2学期初,教研组_教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在教学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梳理,教研组共同商讨确定两三个重点问题,作为本学期所重点研讨的问题。3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抓实教学基本功。以说课、评课基本功培训为突破口,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4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