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391841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5 整体性差异性(2012北京文综T458分)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读图定位,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图中可以获取以下信息:(1)该山的海拔接近8 000米。(2)该山分为南北坡,为东西走向

2、的山脉。(3)南北坡相对高度差异较大。【解析】1选C,2选A。第1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永久冰雪带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错误B项读图可知,除永久冰雪带外,同一自然带上界南坡低错误C项南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正确D项南北坡基带的差异是相对高度的差异造成的。错误第2题,通过读图,结合海拔、走向、南北坡的差异可判断为喜马拉雅山脉。(2012江苏地理T124分)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

3、.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4.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在读图时要从整体把握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2)明确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纬度、坡向、气温、降水等,尤其是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成为关键因素。【解析】3选C,4选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雪线的高度在西南地区最高,在东北地区最低,且雪线高度等值线大致呈条带状分布,所以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递减。第

4、4题,由图可知,梅里雪山周围山脉的雪线高度在5 000米左右,梅里雪山与这些山脉相比,在纬度、距海远近等方面没有特殊之处;从题干中可知,雪线的高度与山坡陡缓无关。(2012山东文综T128分)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5、6题。5.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6.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结合OE、OF方向表示变化的因素,辨析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解析】5选B,6选A。结合图示,具体分析如下:(2012天津文综T10、118分

5、)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7、8题。7.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8.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析】7选B,8选A。第7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种群数量最多的为南北纬30之间的地区,因此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高于中纬地区;森

6、林地带种群数量要高于草原地带;南半球种群数量少于北半球。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特大城市的数量,中纬地区最多。因为中纬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纬地区土地面积广阔。(2012安徽文综T26、278分)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9、10题。9.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 B. C. D.10.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第9题的关键是二轴坐标的判断;第10题,判断华北地区的农田防护林,需要根据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确定其典型植被类型。【解析】9选A,10选B。第9题,图中横坐标表示风速的变化、纵坐标表示高度的变化;风经过四种森林后,在距离地面6米范围内,最大风速依次约1.3千米/小时、3.2千米/小时、3千米/小时和6千米/小时,因此该范围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第10题,华北地区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条件下,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可知,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