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39142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班级:_ 姓名:_一、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1.“_,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选自宋朝_的_,这首诗是描写农村_风光的。2.“日长篱落_,惟有蜻蜓_。”这句诗中的“篱落”意思是_,诗句意思是:_。3.“_,白发谁家翁?”这句诗选自_,作者是_,诗中“翁媪”的意思是_。4.风雨送春归,_。已是悬崖百丈冰,_。这几句词选自_,作者中_。5.在天窗一文中,当下雨的时候或者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_会是孩子唯一的慰藉,因为他们会展开_的翅膀,从“无”中看出“_”,从“虚”中看出“_”。二、 补全诗句,并完成练习。横看成岭侧成峰,_。(题西林壁)梅须逊雪三

2、分白,_。(雪梅)莫愁前路无知己,_?(别董大)但使龙城飞将在,_。(出塞)_,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_,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1)第句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名将_;第句诗中的“嫦娥”传说是_的妻子,因为偷吃了灵药,飞到了_上;第句诗中的“项羽”被_打败后逃到乌江边,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拒绝过江。(2)第_句写的是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像这样的离别诗我还知道:_,_。(3)第_句告诉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三、 按原文填空。1.诗歌和音乐有许多共同点,正如朱光潜所说“_, _。”2.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追逐蝴蝶嬉戏场面的诗“_,_。” 3.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_,

3、从_,比任何他看到的更_,更_,更_,更_!4.白鹅一文重点表现了白鹅_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_。四、 日积月累。1出塞中表达人们希望早日平定边塞战争,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诗句是:_,_。2凉州词中,表达戍边将士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的诗句是:_,_?3生当作人杰,_。4别董大中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劝慰的诗句是:_,_?五、 我会根据积累填空。1小王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总是不敢请教他人,我们可以用韩愈的名言“_,_?”来劝他。2这里的山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形态迥异,真可谓“_,_”。(请填写诗句)3秋雨绵绵,气温骤降,但是小明不爱穿秋裤,你能用天气谚语劝劝小明吗?小明,“_,_”

4、,赶紧穿上秋裤,别着凉了。4“人生自古悲别离”,但高适笔下的诗句“_,_?”却豁达乐观,让人对前途充满希望。六、 按要求或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观潮)。2题西林壁中说明“角度不同,认识也不同”的道理的诗句是:_,_。3我引用“_”这句名言来告诫自己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4唐朝诗人李商隐写的嫦娥一诗,引用了一个神话故事叫_,由此我们还想到了另一个神话_。七、 课文直通车。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这首诗中“_

5、,_”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_。2.暮江吟为我们描述了两幅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_,另一幅是_。八、 根据课内积累填空。1美丽的画面可以是看到的,如:“浪潮越来越近,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以是听到的,如:“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_。”还可以是想到的,如:“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_。”2浣溪沙中抒发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的诗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_?3登飞来峰中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_。”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4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诗句“_,绝知此事要躬行

6、。形容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5礼记中“故人不独亲其亲,_。”说的是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体现了社会的博爱精神。6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不争着跑去摘道路边李树上李子的原因是:_。九、 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地飞奔而来。(观潮)2.诗里有情,如“嫦娥应悔偷灵药,_”;诗里有景,如“一道残阳铺水中,_”;诗里有志,如“生当作人杰,_”。3.经过一个学期的积累,我们从“机不可失,_”明白了抓住的时机的重要性;从“一言既出,_”悟出诚信的重要性;从“_,寸有所短”懂得人要取长补短的道理。十、 根据

7、所学知识填空。1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有一句名言:“_,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唯一路径,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2“学习不怕根底浅,_。”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迈步向前就不算晚。3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说:“少年不知勤学苦,_。你们这些孩子一定要勤奋读书,别等长大了后悔。”4“_,一日不读十日空。”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读书学习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学有所成,学习中若有间断,就会前功尽弃。十一、 名句积累。1秋雨绵绵的早晨,奶奶一边给我加衣服,一边唠叨_,_。(填上一名恬当的谚语)2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正如韩愈所说_,_?3习近平爷爷用礼记中的话教育我们要_

8、,_,_,明辨之,_。4夕阳映照在水面上,让我们想起白居易的诗句:_,_。5你的好朋友兰兰和亮亮为谁的字更好而争论不休,你能用卢钺的一句诗来劝劝他们吗? _。十二、 根据课内积累填空。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里所写的那样: (_),(_)。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那声音如同(_),好像(_)。3“博学之,(_),慎思之(_) , 笃行之。”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要广泛学习,深入追问,谨慎思考,明晰分辨。 4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开始向南飞了,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让我想起了一句谚语(_)。 5精卫填海故事的主人公是(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精卫填海

9、的过程是(_)。(引用原文的话回答)十三、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观潮按照“潮来前_”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2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不仅把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还称这样的住宅为“_”,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蟋蟀的_之情。3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_、_;与“看”有关的成语有_、_;形容声音很大的成语有_、_。4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非常重要。“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一句主要体现的是_观察;“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里,又出现了几个星星,这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一句主要体现的是_观察。十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_,_”两句描写了农村的景物特点。2.乡下人家门前的空地上种着_、_、_、_这些鲜花美丽,迷人,表达了作者对_。3.在中生代时期,_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_。科学家们希望能_这一历史进程,随着相关_的发现,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经越来越近了。4.猫的作者是_,文章写出了猫性格的_和刚满月小猫的_、_,流露出作者对猫的_。十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苏轼在西林寺看庐山,从_看,山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