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37352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doc(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的】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l、激趣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绘才能【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响填写报告【教学策略

2、】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展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老师可先演示,学生模拟;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略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学生活动设计】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展实验探究并记录;3、在老师的参与下进展生生交流;4、在老师引导下考虑、分析p ,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假如用化学的目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阅读p7活动

3、与探究学生讨论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2、你猜测蜡烛会有哪些性质?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老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但凡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

4、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老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图13如图2将冷而枯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图23、吹灭蜡烛,观察;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

5、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图3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考虑;老师巡视,指导、答疑。交流反响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总结与评价略学生填写探究报告【课后附记】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那么课上时间太紧;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老师要限定范围,以防止跑题;4、每组可以装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Com【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精选教案阅读初

6、中化学教案三篇篇一氢气的性质和用处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使学生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复原性,并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考前须知;根据氢气的性质理解其主要用处;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照理解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氧化剂和复原剂。才能目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思维才能。情感目的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和复原性与复原反响的教学,进展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教育。教学建议教法建议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制法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恰当的知识范围和实验内容,使学生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

7、的可燃性、复原性及有关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内容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才能,结合氢气的可燃性对学生进展环境保护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始终围绕教学目的,层层深化地展开教学内容。老师讲新课之前先复习旧知识,以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氢气,搜集氢气有几种方法等问题导入新课,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请学生通过观察氢气在通常状态下的色、态、水溶性、密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考虑自己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这种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问题的方法,层次清楚,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才能形成与开展的规律。在讲授氢气的可燃性和复原性时,也应先演示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

8、、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发生爆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在瓶口出现白雾、氢气复原氧化铜的实验等,而后运用投影,进展反响本质的总结,写出化学方程式。这种运用探究性实验的教法,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醒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络。最后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书进展小结,再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进展稳固,使大多学生都能掌握根本的、重点的知识,从而*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它一些建议:1为使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和药品,氢气发生装置宜选用启普发生器。2为增加实验兴趣,可在实验3-4的肥皂水中参加颜色。3氢气燃烧实验必须绝对平安,氢气燃烧除焰色、发热和爆炸外,还可引导学生注意产物,即可在烧杯内壁涂上遇水显色的物质。4认真做好氢

9、气复原氧化铜实验,使学生掌握操作步骤。5引导学生分析p 反响物和产物,为下章学习打下根底。6复习氧化反响,引入复原反响。先以氢气和氧化铜为例理清概念,不要急于将前面各种氧化反响均分析p 一下哪个是氧化剂、复原剂。7使学生理解用处对性质的依赖关系。关于“燃烧”概念的扩展从比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不仅能总结出两个反响的特殊性,同时也能找出它们的共性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响。从而扩大了“燃烧”概念的内涵。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火焰构造与酒精灯和蜡烛的火焰构造不同。氢气在空气中和氯气中燃烧的火焰都是内外两层,这是因为气体燃烧时不必经气化阶段,所以没有气化

10、层的“焰芯”。氢氧混合气体的爆鸣在导管口点燃氢气之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完全是由氢气易燃且放出大量热的性质所决定的。课本选用了纸筒的实验。但书中只描绘了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爆炸的气浪把纸筒高高掀起。事实上,这个实验假如做得好,所能观察到的现象要比以上课本的那段描绘复杂些。所能说明解释的问题也更深化些。实验的详细情况是:用一个没有盖的纸筒或罐头筒底上穿一个小孔,小孔用一尖细小木条塞紧或用火柴杆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气法迅速充满氢气,将纸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条的同时,就小孔处点燃逸出的氢气。最初氢气在小孔处安静地燃烧,一会儿听“嗡嗡”的声响,而且声

11、音逐渐增强,最后才是砰然巨响,爆炸的气浪使纸筒腾空而起。几种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界限气体最低成分%成分%氢气4.174.2一氧化碳12.5 74.2甲烷5.015.0乙炔 2.580.0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一 复习提问:1.写出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2.画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图。二 导入新课:氢气的性质。1.氢气的物理性质:按照描绘氧气物理性质的顺序,回忆上节课的实验现象描绘氢气的色、态、味和溶解性等。【实验34】装置如下图。球形枯燥管里装有碱石灰枯燥剂。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到足够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这时可以观察到肥

12、皂泡上升。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密度小。在标准状况1大气压,0下,氧气、空气、氢气的密度分别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们的比值为1614.51。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搜集?氢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2.氢气的化学性质:【实验3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洁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枯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引导观察燃烧的焰色和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出现。把烧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用手触摸烧杯,感觉热量。证明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1氢气的可燃性: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强调“纯洁”呢?假如

13、氢气不纯洁燃烧时会怎么样呢?【实验36】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搜集氢气,使纸团内充满氢气。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人要分开,注意平安。引导学生观察:注意小孔处点火时的开场情况;仔细倾听音响的变化;观察随音响变化而发生的现象。板书 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发生爆炸。为什么点燃纯洁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而混合气体却会发生爆炸呢?点燃纯洁的氢气时,在导管口流出的氢气量少,与氧气接触少,反响时产生的热量也少,且散失较快,所以点燃时安静地燃烧。点燃纸筒中氢气时,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

14、从纸筒底部进入筒内。氢气和空气接触并混和,与氧气接触面多,点燃时快速反响,产生的热量在极短时间内、有限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实验测定,当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到达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即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所以,点燃需要纯洁的氢气,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实验37】用排水法搜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假如听到锋利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搜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说明氢气已经纯洁,假如用向下排空气法搜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该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搜集氢气检验纯度,以免暗焰引发氢气发生器爆炸。【实验3

15、8】在枯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氧化铜,管口微向下倾斜。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注意观察黑色的氧化铜有什么变化,管口有什么生成。反响完成后停顿加热,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后,再停顿通氢。引导学生考虑:1放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2导气管为什么要伸入到试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住?3为什么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氢气的纯度是否需要检验?4实验在停顿加热时,为什么还要继续通入氢气到试管全部冷却为止?联络已学过的有关知识逐一讨论。归纳出实验步骤韵语记忆口诀:板书“一通、二点、三灭、四撤”。引导学生用化学式表述反响过程氢气和氧化铜反响:练习:实验室制备氢气并使氢气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响有以下主要步骤,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序号_。A 检验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B 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C 向氢气发生装置里添加药品; D 停顿加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