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大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37221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侦查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刑事侦查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刑事侦查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刑事侦查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刑事侦查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事侦查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侦查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事侦查学仕么是刑事侦査一?刑事诉讼法一 一一 J82条侦査”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 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学理概念k警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为一了收集证据,揭露犯罪,揭发犯罪人而一 依照法律规定所实施的调査性措施和强制措施。刑事侦査学的对象 刑事侦査学是一门研究侦査犯罪的措施、手段和方法的专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由刑事技术手段、侦査 措施 和侦査方法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 。刑事技术手段 , 是指为了发现、提取、固定、检验物证和防范控制犯罪而采取的各种科学技术方法的总 称。主要包括刑事、痕迹检验、枪弹检验、文书检验、笔迹鉴定、指纹

2、鉴定、物证化验、外貌识别和人像鉴定, 以及指纹档案管理和犯罪防范技术,等等。侦査措施,是指侦査机关对犯罪案件实施侦査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方法。 主要包括:现场勘査、侦査实验、询问、搜査、扣押物证、通缉、通报、讯问等项措,以及实施各项侦査措施应当采取的策略方法。 侦査方法,是指各项侦査措施和技术手段在侦査破案中的综合运用。 三括侦査破案的一般方法和侦破各类 案件的具体方法。侦査,是指侦査机关为了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査获犯罪分子,依法进 行专门调査和实施强制性措施 的活动。侦査的历史沿革 古代侦査侦査职能的产生:皋陶(舜帝时期的士官)中国古代侦査职能的转变 : 总体说来,中国古代侦査机构被包含于

3、司法、行政、军事体系中,未能有独立形态 的侦査职能机构出现唐宋时期:多重并列和分工合作格局 明清时期:负有侦査职能 治安机构更加庞杂,出现专门化的趋势 外国侦査概况1、奴隶制社会:神职官员负责査明案情并作出裁判;侦査主体是审案的法官;军队参与收集证据和缉 捕犯罪人;2、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多元主体的侦査主体制度;大陆法系:以法官为主 普通法系:大陪审团为主近代中国侦査概况近代社会侦査的军事色差十分浓厚 外国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行使侦査、审判权,中国国家司法独立丧失。 侦査制度出现了独立化萌芽侦査职能与其它职能融合,把眼力镇压人民的反抗作为根本任务。近代外国侦査英国苏格兰场的建立法国维多克侦査模式的确

4、立平克顿私人侦探公司的组建国民党统治时期侦査机构庞杂拥有法定侦査权的检察官职权广大(实施侦査、负责公诉、指挥行使裁判的执行)特务直接参与侦査审讯活动 以镇压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主要和根本任务 新中国侦査的萌芽新中国侦査体制的发展 公安侦査体制的变迁 检察机关侦査体制的变迁 国家安全机关侦査体制的变迁 美国现代侦査德国现代侦査法国现代侦查 日本现代侦查痕迹学概论(没讲一、概念 (广义)在案件现场,由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物质变化,如现场留下的手印、脚印、工具破坏痕迹、文书字迹,现场物 体的变动,增加或减少等。(狭义)指犯罪嫌疑人由于实施犯罪行为而遗留在案件现场的据其结构特征可以进行同一认定的

5、物质反映形式。二、痕迹应具备的条件1. 有一定的外部结构形态,如凹凸结构,花纹结构,大小,轮廓等。2. 这种外部结构形态反映是某个客体的外部结构,如手印反映手指为不皮肤花纹的结构。3. 这种外部结构形态能反映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工具残余与工具之间的关系4. 这种外部结构形态能反映客体本身的动作习惯,如脚印能反映人的行走动作习惯5. 这种外部结构形态是痕迹学进行同一认定的依据。三、痕迹的形成和分类 痕迹通过造型体、承受体、作用力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痕迹的形成1. 痕迹形成的因素A. 承受体保留痕迹的客体B. 造型体一一把自己的外表结构特征反映、遗留在承受体上的客体C. 作用力一一形

6、成痕迹必不可少的动力2. 痕迹的形成过程A. 外面结构痕迹(形象痕迹)的形成B. 动作习惯痕迹的形成C. 整体分离痕迹的形成。指印一、手纹与手印(1)手纹及其组成1、手纹得概念 指手掌面上由乳头状凸起的摩擦脊线形成的花纹,也即手面乳突花纹。 在人手掌面上布满着细小的凹凸纹线,其形态呈有规则的定向排列的线条状,凸起的线条称为乳头状摩 擦脊线,凹下的线条称为犁沟。手纹在人体胚胎发育的第三个月到第四个月开始生长,第六个月完全形成。2、手纹的组成手纹包括指纹、指节纹和掌纹 指纹:手指末节的乳突花纹 指节纹:除手指末节以为的其他指节的乳突花纹3. 人体皮肤乳突花纹的生长与形成过程手掌面上的乳突纹线及其所

7、组成的图像是手掌面皮肤组织的有机部分,手掌皮肤有表皮、真皮和皮下组 织三部分。表皮:手掌皮肤的最表层,属于复层扁平上皮组织,没有血管,按表皮细胞的蜕变程度,表皮细胞组织分 为生长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真皮:紧接在表皮之下,由纤维组成的结缔组织。真皮含有多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各 种结缔组织细胞,真皮层内有丰富的微血管和淋巴管以及神经和神经末梢,并有大量的汗腺。真皮层又 可分为乳头层和纤维网状层,乳头层组织想皮肤深面形成许多有序的隆突,称为真皮乳头。由于真皮乳 头层的形成,使紧紧覆盖其上的表皮生长层随真皮乳头起伏,并在皮肤表面呈现与之相应的凹凸结构。 又许多乳头突起连接成

8、的乳头状突起线条称为乳突线。纤维网状层位于乳头层深部,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以及汗腺等。其中汗腺细胞分泌汗液,经汗腺导管 至乳突线上的汗孔排出。因此表皮指纹因汗液排出和沾附的脂肪等微量物质而必然会触物留痕,微潜在手 印显现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手印及其形成指手指、手掌面接触客体所留下的印痕, 反映了手的形态结构特征和手掌面乳突花纹的特征。(三)手印的作用1、为诉讼提供证据2、为侦查提供线索3、为指纹档案的建立和查对提供条件二、指纹的特性(一)各人各指不同 每个人每个手指的乳突花纹结构形态、特征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指纹一般结构和细节 特征的总和具有特定性。1、构成指纹特定性的原因哲

9、学观点以数学和统计学为依据 人与人之间指纹重复的几率在几千亿分之一以上,1910年,巴黎大学 悖太柴氏 遗传变异学观点指纹的应用实践2、指纹的特定性与相似性 指纹的相似性包括指纹一般结构的相似,也包括局部范围内纹线细节的相似。(二)指纹特定性终身不变 指各人各指不同的特定性在相对条件下,即以胚胎发育的第六个月形成开始,经出生、死亡到真皮乳突 腐烂之时止,期间特定性保持不变。1、原因:遗传学观点:DNA分子的机构组成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从皮肤的组织结构看 真皮与表皮组织以及汗腺的生理功能是指纹终身不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表皮生长层细胞具有增长、分裂 的功能,无时无刻部产生新的表皮细胞以补充角质层因冷热变

10、化和经常摩擦而不断脱离损失,即使表皮 浅层受伤,其表皮指纹仍能恢复原状。因此,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客观上保证了表皮指纹的稳定性。 真皮乳突层在正常的分泌控制下,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纤维细胞无增殖功能,只起支撑组织的作用。表 皮的生长层覆盖在真皮乳突层上,随真皮乳突线起伏,因此,表皮乳突线就其结构、形态和纹线细节同 样也具有极强的稳定性。2、相对性 宏观:指纹面积、乳突线密度、乳突线都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 微观:汗孔位移,纹线个别细节发育病理变化外伤三、指掌皮肤乳突花纹的生理结构及其分类(一)、乳突纹线的形态、结构1、单一纹线 单一纹线是乳突花纹的最基本单元,是纹线自始至终的流程中出现的基本形态。

11、2、纹线细节 乳突纹线在流程中的局部形态和细微结构。3、纹线系统相同单一纹线的集合 依据不同纹线系统的位置的不同,分为内部花纹系统、外围先花纹系统和根基现花纹系统。4、指纹三角 由于三种纹线系统流向不同,必然在一定位置汇合并构成的“三角形状”(二)乳突花纹的分类1、指纹的分类指纹统一分类标准:三类九种指纹分类的依据 三角的数量、纹线系统的完备程度、花纹中心的纹线形态及流向等方面方法与步骤首先区分纹型与纹形 纹型按指纹三角的数量和指纹中心花纹的基本形态而划分的 纹形以构成指纹花纹中心的单一纹线形态而命名的基本分类弓型纹:由弓形线和横直线组成, 三种纹线系统不完备,无指纹三角的一类指纹 箕型纹:指

12、内部花纹由箕形线构成,一般具备一个三角,三种纹线系统完备的一类指纹。 斗型纹:指三种纹线系统完备,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三角的一类指纹。2、指节纹的形态结构指节纹的类型 指节纹是手指第一、二节的乳突花纹,其形态单一,结构简单,除及个别出现不典型的箕形线外,均由直形线、波浪形线、弧形线等基本纹线构成。平弧型、倾斜型、混合型流向规律 流向与手位、指位、指节位有关,并表现出明显的对称性。A同一只手中,拇指与小指指节纹绝大多数为倾斜型,且倾斜方向相反食指的第一指节与环指的第一指节纹线流向分别与拇指和小指的指节相同B同一人左右手相同指位的指节纹线流向相反。3、掌纹的基本分类掌纹区分法主要是结合乳突花纹和

13、掌部曲肌褶线的自然流向。指根区桡侧区尺侧区四、手印的形成和分类(一)形成 主要取决于手掌面乳突花纹组织、肌力、承受客体属性、介质和接触方式。1、作为造型客体的手2、作用力3、承受客体4、介质(二)分类1、按造型客体分 指印、指节印、掌印 乳突线手印、小犁沟手印2、按照接触面范围内承受客体表面变化分类 立体手印、平面手印3、按介质的物质成分和色泽分汗液、汗垢、油脂、灰尘、血液、粉尘4、按形成手印的结果来分正常、变形;清晰、模糊;完整、残缺5、按手印来源分五、现场手印的勘验(一)现场手印的寻找和发现1、确定寻找手印的重点部位A、现场出入口及来往途径B、犯罪活动的中心处所C、现场遗留物2、发现手印的

14、方法A直接观察法B显色观察法C激光照射法脚印勘验脚印形成及分类 脚印,又称足迹,它是人的赤脚或穿鞋、穿袜的脚在客体物上站立、踏蹬或行走时形成的痕迹。 在大脑的支配下,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收缩为动力,通过两脚和地面的相互接触来完 成。每个运动周期包括运脚和迈步两个动作。运脚又包括起脚、落脚和碾脚(支撑)三个阶段。 起脚阶段是指脚跟离开地面,脚掌后蹬和向前摆的动作阶段。 落脚阶段是指脚跟下落,接触和踩踏地面的阶段 碾脚阶段是指脚跟与脚掌着地,支撑体制的阶段。 迈步就是脚跨步的动作,这一动作是在空中完成的。 迈步可分为内弧、直行和外弧三种。迈步对运脚有很大影响,迈步动作不同,起、落、碾

15、部位也就不同。脚印的种类 按照造型客体分类,可分为赤脚印、鞋印和袜脚印。赤脚印可以反映掌面外部结构特点,有时也能反映脚掌皮肤的乳突花纹。鞋印可以反映鞋底外部结构形态结构特点,有时也能反映鞋帮的特点,还能反映脚型的行走运动特征。 袜脚印可以反映袜底大小、形状和特点,薄的丝袜也可能反映整个脚掌的轮廓形态。脚印的种类 按照承受客体表面起的变化,可分为主体脚印和平面脚印。 立体脚印指脚印造型体在承受客体表面上形成的能够反映造型体表面凹凸结构形态的,具有明显立体 感的脚印。(一般比鞋和脚的实际大小略大) 平面脚印指脚印造型体和承受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只反映造型体表面凸起结构的,无明显 立体感的脚印。(长度一般小于鞋底、袜底或赤脚长度)脚印的种类 按遗留脚印的数量,有单个脚印和成趟脚印 单个脚印指不能直接、完整地反映处双脚连续的搭配关系或双脚的周期性运动的一个或多个不连续的 脚印。(出现率告,能反映脚掌、鞋底或袜底的外面形态特征或步态特征) 成趟脚印能够直接、完整地反映双脚连续的搭配关系或双脚的周期性运动的四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