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37145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广州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广州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广州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广州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某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概况2第一节 基本概况2第二节 地基地质概况2第三节 水文地质概况3第四节 场地周边环境概况4第五节 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要求6第六节 质量及工期要求8第七节 工程施工特点分析8一、有利因素8二、不利因素8第三章 施工方案选择及施工总部署10第一节施工方案选择10第二节 施工总部署11第三节 分部分项工程工期计划12一、主要施工工序12二、基坑排水及土石方运输13第四章 施工组织计划15第一节 项目部管理计划15一、项目部管理机构15二、项目部专项管理机构15三、建立项目部规章制度16四、施工班组管理16五、管理网络及职能分工1

2、6第二节 劳动力组织计划22第三节 机械设备组织计划23第四节 材料组织计划25第五节 临时用水用电计划26一、施工用水26二、施工用电28三、现场水电管网布置29第六节 施工进度计划30一、施工计划总目标30二、具体进度计划与工序搭接要求30第五章 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31第一节 深层搅拌桩31一、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32二、一般施工方法32三、主要施工技术参数和质量检验标准33四、技术措施34五、常见事故及处理办法36第二节冲孔桩37一、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图37二、施工准备38三、冲孔桩施工39四、水下砼的灌注41五、常见事故及处理办法43第三节 人工挖孔灌注桩44一、人工挖孔桩施特点44

3、二、施工工艺45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52四、质量保证措施55第四节 锚索56一、预应力锚索56二、张拉与锁定61三、工程验收62第五节 钢构柱63一、钢构柱定位与施工63二、钢构柱焊接63二、钢构柱安装63第六节 钢筋砼冠梁内支撑64一、土方开挖64二、冠梁及内支撑模板施工64三、钢筋工程65四、砼浇灌66第七节 基坑土方大开挖67一、基坑开挖67二、坡道设置69三、土方开挖注意事项70四、地表水、雨水的排除71五、土方开挖顺序72第八节 测量与监测72第九节 基坑底地面及排水沟73第十节 重点、难点施工方法和措施74一、基坑稳定的控制方法74二、坑底土方开挖施工措施74第六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

4、技术措施75第一节 质量保证体系75一、质量目标75二、质量保证制度75三、质量保证体系76第二节 质量检查程序77第三节 质量控制基本措施78一、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措施78二、机械设备进场质量控制措施79三、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措施79四、测量与监测质量控制措施83第七章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85第一节 安全目标及安全生产责任制85一、安全目标85二、安全生产责任制85第二节 各项安全管理保证措施85一、现场安全管理措施85二、材料安全管理措施90三、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91第三节 基坑工程安全措施100一、基坑支护开挖安全措施100二、灌注桩施工安全措施101第四节 体珠地铁临近段施工保护措施10

5、3第五节 施工安全检查工作程序图105第八章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06第一节 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机构106一、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机构106二、文明生产责任106第二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07一、施工平面布置文明施工措施107二、环境卫生管理措施108三、环境保护措施109四、现场料具管理109五、人员管理措施110六、防扰民措施111第九章 雨季施工措施112第十章 工期保证措施114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118第一节 危险原的分析118第二节 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机构119第三节 应急救援小组各级救援职责120第四节 应急救援知识教育、宣传122第五节 应急救援的物资准备122第六节 应急救援演练123第七

6、节 应急措施123第十二章 附图129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第一章 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广州#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招标文件。2、广州#大厦基坑支护设计文件。3、广州#大厦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J72-9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94)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204-2002)8、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9、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2、建筑桩检测技术规范(

7、JGJ106-2003)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4、现场地形地貌及环境踏勘。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基本概况本工程是由广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筹建的商务办公楼,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路和# 路交界处,北面为一未征用自然地,南面紧靠#路,西面为未征用自然地,东面紧靠#路,国土编号为A4-#地块,总占地面积#293.32m2,建筑占地面积#860m2 ,地上38层楼高约120m、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三层地下室,埋深16.15m,地下室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米,基坑开挖面积8000余平方米,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地形地貌简单,已平整室外地坪标高 至0.00米(

8、相当于绝对标高8.3米)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岩土种类较多且不均匀,变化较大。第二节 地基地质概况地基复杂程度为一级,经现场勘察鉴定,揭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泥质粉砂岩,粉(细)矿岩和砾岩等多种岩石,岩层定向NW330340侧向SW侧角5070,场地北部约为3.6km处分布瘦狗岭断裂层,场地内发现断裂构造形迹,覆盖层主要为第四条冲洪积成因的粘性土,砂土和残积成因的粘性土层,基坑内土层基本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填土层为杂填土,杂色、灰色,层厚1.5-3.4米,由粘性土夹少量砖块组成,以杂填土为主,部分为素填土和耕土(划分为1-1层)。第二层冲洪积土层:粉质粘土、粘土、灰

9、黄色、红灰黄色、软塑一可塑,以可塑为主,局部夹薄层稍密粉土,软塑层顶埋深1.5-3.6米,层厚0.6-2.9米(划分为2-1层)可塑层局部夹薄层稍密层粉土及硬塑土,层顶埋深1.6-4.7米,层厚0.5-4.7米,划分为2-2层,第三层为粉细砂层,灰黄色、灰色、松散稍密,以松散细砂为主,局部为密实饱和。松散层顶埋深1.8-7.4米,层厚0.5、3.3米(划分为3-1层),稍密、中密层以中密为主,层顶埋深6.3-7.3米,层厚1-2.5米(划分为3-2层),第四层为残积土层,粉质粘土,褐色,可塑坚硬,含粉细砂,为原岩风化残积土,可塑层顶埋深6.7-8.7米,层厚0.5-1.5米(划分为4-1层),

10、硬塑层局部坚硬,层顶埋深6.8-9米,层厚0.5-2.5米(划分为4-2层)。第五层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基岩(K2a)以粉砂岩为主,岩芯呈褐色、灰褐色, 砾石含量65%以上,成份为砾石,砂岩为主,砾径为0.5-3cm,分较软岩(粉、细、砂岩、砾岩),软岩(泥质粉砂岩)分三个风化带,(1)强风化带呈半岩半土状,坚硬土状,灰薄层中等风化岩,裂隙发育,层顶埋深7-14.2米,层厚0.5-5.9米,全场分布(划分为5-1层)。中等风化带,砾岩层、裂隙较发育、泥质、泥钙质、胶结层顶埋深8.8-15.2米,层厚0.5-8.2米,全场分布(划分为5-mn层)。微风化带钙质层顶埋深9.7-19米,层厚0.5-

11、8.1米(划分为5-s层)根据勘察情况显示,微风化岩埋深变化大,微风化岩中夹有中等风化或强风化岩灰层。第三节 水文地质概况施工场地南面距珠江1.5km,远离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以上层滞水,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的形式存在,赋于第四系土层的基岩中,第(2)层粉质粘土、粘土,第(4)层残积粉质粘土、渗透性能差,属微弱含水层或相对近似隔水层,第(3)层砂层是主要的畜水层位,地下水量丰富。软质岩类、风化裂隙以闭合为主,裂隙连通性较差,岩层裂隙较小,场地地基中各岩层均无断裂带,远距离地下水渗透的可能性小,勘察期间实测钻孔地下水位埋深为1-4.6米,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和含水层的侧向补给,向珠江排泄或

12、在市政与基坑工程施工时候疏干排出,本基坑施工应争取在冬期枯水期施工,地下水位低,地表水少,渗透补给水少,降低施工难度。第四节 场地周边环境概况工程位于#路和#路交界处,基坑支护设计边线东面离#路人行道边缘约为8米,南面离#路人行道边缘约为8米,#路、#路人行道均为块料敷设面层,主车行车道均为沥青砼路面,路表面水排入集水井,集中排入下水道,对基坑渗透影响不大,但人行道下均埋设有多种地下电缆和给水排水管道,施工中要注意维护。基坑西面为临建房,暂未开发的自然地,北面为暂未开发的绿化用地,暂无永久建筑物,因此基坑四周环境不复杂,但东面人行道下有地铁隧道通过,地铁隧道外边线距基坑外边线约为6.7m,基坑

13、支护不能采用锚杆,设计为两道钢筋砼内支撑,增加基坑开挖难度和地下室施工难度。具体情况详见“基坑周边环境图”附图1。第五节 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要求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1、外围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构成止水帷幕,搅拌桩设计尺寸的间距为500350,按基坑四周地质情况分6个阶段布置,西面从H轴至北面-轴间为1-1区段,桩长7.5m,西面E轴至H间为2-2区段,桩长6米,西面B轴至E轴间为3-3区段,桩长8.5米,西面A轴至B轴及A轴至南面轴间为4-4区段,桩长6.5米,南面轴-轴间为5-5区段,桩长4.5米,南北面轴东侧及东面为66区段,桩长8.5米,搅拌桩四角闭合,形成全封闭止水帷幕。2、靠止水帷幕内

14、侧施工一道钢筋砼灌注桩,设计截面尺寸为1000mm,间距1200mm,桩长设计均为19.15米,桩顶冠梁标高-1.175米,根据地质区段划分和周边地质环境,按6个区段分别设计。3、1-1区段至55区段,均为排桩+冠梁+腰梁+3道锚杆张拉,第一道锚杆(冠梁中心线)标高为-1.4米,第二道锚杆(腰梁中心线)标高-5.4米,第三道锚杆(腰梁中心线)标高-9.4米,锚杆间距2米(两桩一锚)锚杆水平倾角为25,锚杆长度及锚索配置数量根据各区段地质情况确定,具体数据见附表1(各区段锚索设计概况)。4、6-6区段支护结构为人工挖孔钢筋砼灌注桩+钢筋砼内支撑系统,两道砼内支撑设置标高第一道-2.05米,第二道-6.85米,内支撑结构断面为650700,700700,750700,具体布置形式见附表(冠梁、腰梁、内支撑设计概况),内支撑设有13条钢构柱,具体布置详见钢构柱附图3,内支撑设置高度错开了地下室楼层梁板高度位置,以完成0.00层时便于楼面梁板完成施工后再拆除内支撑。设计对基坑支护施工的主要要求:要求搅拌桩端进入透水层(杂填土层、砂层)下相对不透水粘性土层不少于1.0米,搅拌桩掺入料用普通硅酸盐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