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检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371174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检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A统治者发善心 B民本思想

2、C以德治民 D人性本善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个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 D循序渐进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个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继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为了增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

3、害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 )兴办太学 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A B C D9“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提倡实行家庭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10“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

4、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个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11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 B君权神授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12“双凤亭”(如右图)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黄陂县鲁台镇鲁台山上,是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而建。因为二程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合称“双凤”,所以此亭命名为“双凤亭”。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5、D“万物皆仅仅一个天理”1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的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男女平等 议会至上 工商皆本 实行众治A B C D14“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5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16下列观点中,最有可

6、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17一位明清之际的学者,自青年时代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一生走遍很多州县,实地考察,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位学者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18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很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韩非子孟子黄宗羲李贽A B C D1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求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宗教思

7、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20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体现孔子智慧观念的主要是()A社会和谐是社会的本质特征 B依法治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C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因素 D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0分,共50分)2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8、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材料二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

9、,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君书更法请回答:(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4分)(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4分)(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6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

10、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四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11、(人民版必修3)材料五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4分)(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4分)(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4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4分)(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4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

12、;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徒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明夷待访录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清儒学案亭林学案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4分)(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6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A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孔子、墨子、孟子对社会和谐的要求,正说明当时不和谐的社会现实。2AA项是庄子的思想,意思是有识之士应顺应自然,不去破坏自然规律、干扰天道。B、D两项都是荀子的观点,C项是老子的观点,但强调的是自然

13、界有自己的规律,不符合题意。3D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因此要求统治者“爱民”,施行“仁政”。4B5B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6A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7B祭天、重视自然灾害、“奉天承运”等都表明皇帝顺从天意,属于“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的内容,由此可知选B。8C本题可用排除法。宋明理学产生后,理学家们大力提高“四书”的地位,“四书”才成为封建时代的教科书。因此排除含的选项。9B材料内容是儒家对年轻人的要求,由此可知古代教育重视儒家伦理。10D董仲舒“三纲五常”学说对整个民族思想是极大的禁锢。11B汉代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思想,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12D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儒学思想家思想主张的识记能力。阅读选项不难作出选择,A为孔子的思想;B为董仲舒的思想;C为王守仁的思想;D为二程的思想。13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