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369929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与朱元思书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pio)横柯上蔽(hn)B.夹岸高山(ji)窥谷忘反(ku)C.猛浪若奔(bn)经纶世务(ln)D.好鸟相鸣(xin)鸢飞戾天(yu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天山共色()(2)互相轩邈()(3)争高直指()(4)蝉则千转不穷()(5)疏条交映()3.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哀转久绝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C.风烟俱净皆生寒树D.在昼犹昏有时见日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5.默写填空。(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2)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3)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4)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总写自富阳到桐庐间山水的奇异之美,“奇山异水,”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全文的纲。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3、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鸢飞戾天者(叫)窥谷忘反(返回)B.互相轩邈(比长远)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C.负势竞上(向上伸展)横柯上蔽(在上面)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蝉则千转不穷(穷尽)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8.下列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B

4、.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9.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或用自己的话做简要分析。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与王介甫第一书宋曾巩巩启: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

5、,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众,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巩再拜。(选自曾巩集,有删改)注王介甫:即王安石。下

6、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区区:自称的谦辞。潜:藏。开廓:开阔,扩大。相(xin)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及舟船侍从以西()(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4)余俟到京作书去()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13.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14.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妙笔生花15.吴均笔下美丽的富春江,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

7、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富春江的风景特点。􀳇体验中考16.(2016重庆B卷)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示例: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备选事物:月亮枯叶小溪事物:仿写:答案:夯基达标1.D解析 “相”应读“xin”。2.(1)同样的颜色(2)高(3)向(4)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5)互相掩映3.C解析 C项都为“全,都”;A项,独一无二/消失;B项,数词/众多的;D项,白天/阳光。4.(1)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8、。(2)(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鸣,(山中的)猿猴一声一声不住地叫。5.(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天下独绝课内品读6.C解析 A项,“戾”,至、到达;B项,“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D项,“绝”,停止。7.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8.D解析 D项,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9.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方法、动静结合、人物感官等角度来分析。答案示例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

9、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分析。如:写水,作者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做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课外拓展10.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

10、惊/世所无有11.(1)向西行进(向西前进)(2)遗憾(3)稍微(4)等待,等到12.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让它)显耀,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了。(或:假使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13.不用生造的词语,不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取法自然。14.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的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15.示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天下的美于一身。从古时起,

11、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所折服,不禁倾笔写下诗文。此时,我们身临其境,定能品出诗文中的神韵。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她的生机勃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寒意,却更有一种兴奋之情。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儿与细石“交纵嬉戏”不亦乐乎。在这儿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心如止水,真正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她绝,却真实;她险,却活泼,令人不得不爱啊!16.解析 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即仿写句子,句式不限;然后,分析所给的例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最后,从所给词语中选取一个,用拟人手法仿写。对句式没有过多的要求,表述清楚即可。答案示例 (1)月亮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我走那夜行的路。(2)枯叶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3)小溪小溪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