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升初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写出新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369372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小升初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写出新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小升初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写出新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小升初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写出新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小升初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写出新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小升初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写出新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小升初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写出新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小升初作文指导:作文如何写出新意一.锤炼动词、形容词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明生动,必须注重锤炼字词,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和形容词的锤炼。如: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胸口,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我们伟大组多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前句中撕裂一词毕现了苦闷无边,失落伤痛,仿佛心叶被一点点地撕裂开,流淌着殷红的血的情景。句子那灵动的文笔,神奇的表达效果,均仰仗于动词的灵巧运用,使人倍感新颖别致。形容词妙用也别具情态。如:爷爷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目送着孙子远去。句中动词和形容词的精心锤炼,使爷爷的形象如一尊雕塑凸现于眼前。二.巧用修辞手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变枯

2、燥为生机。如比喻的巧妙运用:如血的残阳像一位戴着红斗笠的侠客。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这是描写飞天壁画而运用的绝妙比喻。再如引用的巧妙:初三的寒假,我迷上了网页设计,整宿整宿地不睡觉,可谓走火入魔。lsquo;入魔rsquo;过了火,母亲免不了大发雷霆,喝令lsquo;查封rsquo;电脑。句中引用武术术语和现代新语词,使得文句既活泼俏皮,又富于自我解嘲的情味。还有引用名人名言也能使文句生动新奇:感受成长的烦恼,你或许会崇拜尼采,只因他说过lsquo;没有痛苦,只有卑微的幸福rsquo;。三.独创妙语佳句这是根据文章表达需要,独辟蹊径创新语句的一种方法。比如:

3、一支钢笔用得像博物馆的lsquo;三八大盖枪rsquo;,可还不能光荣lsquo;下岗rsquo;。lsquo;高三rsquo;两字很沉,我觉得分量超过了lsquo;高山rsquo;。说实在的,班主任可真是黑,相信漂白几次后也不会输给包公的。班主任的海拔不高,头顶到地面距离为1.6452926m。上述一系列创新出来的佳此妙句,读后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四.力求含蓄风趣含蓄的语言耐人寻味,含英咀嚼,如嚼橄榄。语言风趣,能使文章活泼,不觉呆板。比如:每日,总是lsquo;夕阳红rsquo;们迎来一轮红朝日,小公园里早一片lsquo;刀光剑影rsquo;了。其中,不说老年人而说夕阳红,不明说耍刀舞剑

4、晨练之情景,却用刀光剑影来描摹,既含蓄又新颖,且不乏韵味。又如:为什么牛儿满天飞,因为我班的男生正在地上吹。这善意、风趣的语言写绝了男生的超级特长mdash;mdash;吹牛,也表现出集体生活的情趣。五.注重新奇组合组装是一种创新过程,其方式有多种:1、张冠李戴。如:他一而再,再而三地lsquo;犯规rsquo;,最后荣幸地受到校长的lsquo;亲切接见rsquo;。这将本不应该用于批评学生的词语犯规、亲切接见用在句中,既诙谐又风趣。2、褒词贬用。如: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日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日到东亚开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在这段话里,美国十足的霸

5、气,一个标准的国际警察的可恶形象,通过褒词贬用的的方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3、巧借熟语。如:美国之所以多年来与台湾保持着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立马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被窝热水袋灌冷风等日常生活用语,用在分析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上,使人顿觉耳目一新。4、错位搭配。例如:一道道幽怨的眼神凝成线,组成网,网住了班主任的脚步。亲切而温暖的歌词像家乡的柑橘缀满枝头和我的双肩。句中的眼神可以凝成线,组成网,还能网住班主任的脚步,歌词缀满枝头和我的双肩,这些临时的错位搭配,使句子情韵深醇,清新至极。5、旧词新用。如:小学时,桌上的lsquo;三八线rsquo;总是一厘米、一毫米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了同桌的lsquo;领土rsquo;,爆发lsquo;自卫反击战rsquo;lsquo;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rsquo;,到了初中,同桌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另一种是和平演变式。上述例句中的旧词,被作者赋予了全新的意蕴,绽露出了新的格调,新的风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