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367248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根底,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到达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教育家叶圣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平常三大习惯影响阅读与写作: 丰富学生的读物 在广泛

2、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1、 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2、 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容;3、提醒文章的中心思想;4、对文章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一、理解加点字、词。考题形式: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答题技巧:1文中找 2换词语 3逐字解 4想引申义答题格式:文中指谁什么,怎么样干什么例子:在文中用“ _划出相关语句,解释的带点词语。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请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解释下面的词语。 京铁路

3、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方案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先理解下面带点的字,再写出整个词语的意思。 节目很精彩,场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杂技,使他们入了迷,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座在文中指:_。“虚在文中指:_。 “座无虚席在文中指_从词语的本义,想到词语的引申义。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冠戴地乱说一气。 理解成语分三步: 逐字解。:_ 冠:_ 戴:_ 解本义:“冠

4、戴原来指:_解比喻或引伸义:“冠戴现在指_ 2、 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答题技巧:结合文章中心,解释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答题格式:这个词语采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现了的情感或心理、情状。例: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卢沟桥烽火答: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分别说出加点字、词和换的字、词的意思,再主要说用加点字、词的好处或换的字、词的不好,所以不能换。答题格式:不可以。这个字词在文中是意思,表达了,而替换的字词只是,如果换了不能写

5、出的效果,所以不能换。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 答:不可以。说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表达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表达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4、 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删掉有何效果,所以不能删。答题格式:不能。加点字表示,说明了表现了。删去后,与前后文不符,所以不能删。例: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之都维也纳

6、答:不能。“许多表示程度,说明只是大局部维也纳的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不包括全部。删去后,表示所有都如此,与原意不符,与事实不符。练习: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问:将文中的“撮换成“抓好不好?为什么?答:二、理解句子。考题形式:1、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答题技巧: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方法指导:先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甚至是标点,单独理解,然后结合语境弄懂全句的意思。例: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思路分析:一碧千里:

7、一望无际的草原全是碧绿碧绿的。茫茫:朦胧、模糊的样子。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就自然会明白这句话。答:一望无际的草原是碧绿碧绿的,远处也是一样,一点儿也不模糊。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答题技巧: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方法指导:有的语句在一篇文章或语段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理解它,必须注意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句子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理解它就必须联系它领起的容;如果句子在文中起小结或总结的作用,理解它须从前文去找相关信息;如果句子在文中起过渡的作用,理解它就必须从前后文中找相关的容。例: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消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开展。山谷中

8、的谜底思路分析: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是文章的一个重点句。联系前文中提到的容,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恰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时机。这样句子的意思不讲自明了。答: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想方法克制。但如果困难很大,暂时无法克制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退让,保存实力,以便以后能找到时机克制。3、联系文章的中心理解句子 答题技巧:有些句子直接提醒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容,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方法指导: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文章中心例: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9、,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最大的麦穗思路分析:这个句子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理解和承受该句子包含的哲理,就需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容。格拉底让弟子捡麦穗是有用意的,那就是要他们抓住眼前的时机,别让时机溜走。答:要抓住眼前的时机,不要让时机白白地溜走。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答题技巧:有些句子在理解时,我们不一定要一味地分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身的体验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句子。方法指导:结合生活实际,说明事物具有的特点,总结句子的意思。例: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孔子游春思路分析:“谁是真君子啊是在文中起总结作用的。要理解“水是真君子啊这个句子,可以读一读前文是如何写水具有的品质的。这样就可以大概

10、懂得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等所以说水是真君子。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答: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所以孔子说水像君子一样有高尚的品德。5、联系背景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有些文章或句子牵涉到的时间长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方法指导: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表达了例: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到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咱们这一回可争了一口气。詹天佑思路分析:为什么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一条铁路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呢?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

11、能,在清朝政府刚提出要修筑京铁路的时候,帝国主义者就出来阻挠,最后还蔑视我们中国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答:这一句话充分说明了当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心情和国人对詹天佑的希望。6、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答题技巧: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答题格式: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例: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例:_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事

12、物的特点,突出了(人物)的感情。例: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把问句改成述句的意思,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例:森林不就是一座巨大的水库吗?夸:突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的特征更加鲜明,更让人印象深刻。例:桂花开的最旺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7、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容来答复,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快乐、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思念故土和亲人、

13、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疚、痛恨、伤心、悲哀、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拟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8、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的作用。三、 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容。1、 概括段意。答题技巧: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展

14、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2、 概括文章的主要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表达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答题技巧: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四、 提醒文章的中心思想。考题形式:1、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读完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答题技巧: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答题格式: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