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36704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识图形教学反思 结识图形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原则的新理念,内容设计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本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玩中学,乐中悟”是本课最大的特点。 本课我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数学外在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这节课,我设计以“牧童图”为主线来串联知识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使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面从体来”,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我注重从

2、感知入手,通过“看、摸、描”和讨论、交流、结识平面图形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学生学习爱好深厚,同步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四边长来亲自体验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体现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这节课我也存在着许多局限性之处:()个别学生回答时,声音小,紧张。(2)小组活动时,怕收不回来,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探讨、研究。(3)本来设计的课堂练习是让学生贴“牧童图”,由于课前准备不充足,课堂上没有进行。就本节课浮现的问题,我来说一下改善措施:(1)课后重新演示课件,给学生指正。(2)平常教

3、学中应加强口语训练,力求使学生达到会说、敢说、大声说、说清晰的限度。()把课前教学准备做得再充足某些,例如,对学生也许浮现的疑惑或随机生成的某些问题,及时予以合理解答。(4)认真学习新课标,加强数学教学措施的学习,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协助学生重温相似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结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老式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变化这种状况,我充足运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

4、学习计算。一方面,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摸索不同的计算措施,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长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的确也提出了诸多算法。然后我规定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固然无论如何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似数位上的数相加。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步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增进学习的迁移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本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5、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习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构造中的有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习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充足运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一方面,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状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摸索不同的计算措施,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诸多算法,我规定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固然无论如何,最后都要

6、让学生明确相似数位上的数才干相加。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摸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练习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步互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增进学习的迁移提高。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构成的,因此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7、不进位)教学反思教材中在教学45+30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拨小棒得出成果,第二层次是拨计数器进一步感受算法,最后是脱离学具,抽象算法。在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中,我觉得解决小棒的操作是重中之中,教材中体现的是将几捆和几捆的小棒上下对齐了摆放,这不仅向学生揭示了算理,即两位数加整十数,应当先把几种十和几种十相加,同步这样的小棒图也可以使学生深刻领略后来布列竖式时相似数位对齐的真正目的。教材在小棒图的背面,安排了计数器图,也是想进一步协助学生理解几种十和几种十相加的算理以及渗入竖式的对位思想。而小棒图之因此安排在前面,是由于小棒的操作同计数器的操作相比,更具思考性。毕竟学生在拨珠时都很清晰加几十

8、就是往十位拨珠,加几就是往个位拨珠。学生对数位对齐的思想结识是不深的。 第一种例题4530的教学措施是由教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学,学生模仿着教师和同窗的样子学。2.巩固练习26+2 +34 。3.第二个例题+3的教学措施是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你会像刚刚那样想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把你的想法与同座位说一说。”4. 巩固练习22 5+34 。5.26+20 50+4 和26+2 5+34进行了对比。6.进行了六道计算题的练习和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 教、扶、放相结合,让学生能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有关计算技能。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

9、位数计算措施。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少。在摸索计算措施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用学具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算。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提供创新的机会。算法的多样化增长学生思维的活动量。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新授知识的过程中,我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得到答案,并在小组中的交流谈论,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笔算的注意点。充足发挥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充足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摸索、合伙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体现和思维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摸索精神,体会理解决问题方略的多样性。 这

10、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本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在已经纯熟的懂得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算几十加几十,得数再加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是先算几加几,也就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加几后得数再加整十数;在这个基本上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难易结合,突出重点。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习,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第题中的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本,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措施,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助于学生把计算措施迁移过来。这样不仅注重了知识的回忆,并且注重了措施的迁移。两位数减一

11、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本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措施,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措施进行对的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1、注重创设学生感爱好的情境。近来孩子特别喜欢喜洋洋这部动画片,因此我以喜洋洋的画片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图,并以画片为奖品鼓励孩子的学习爱好,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爱好比较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使学生以较好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在操作中体会算法。由于学生思考的措施不同,让学生先通过摆小棒用自己的措施算出成果,然后进行交

12、流,教师加以指引,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体现计算过程。让学生借助学具掌握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3、体现算法多样化。我在课堂中力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结识同一种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全面、更精确地掌握知识。因此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摸索出计算措施,并在交流时提问:“你尚有不同的算法吗?”并试图以表扬、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计算措施。 此后课堂教学要与课后练习相结合,不能只看课堂上学生口述算理,更要注重学生课后与否真正掌握计算过程。两位数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本节课重要是让学生掌握笔算加减混合的措施,能对

13、的地笔算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由于学生已掌握了连加连减的笔算,以及一年级上学期时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因此本节课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上难度并不大。 “口算”的浮现是在试一试中,这需要学生纯熟应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将口算与笔算两者灵活应用于加减混合的计算。但是不难发现,部分学生通过一种漫长的暑假,对于这部分知识已经遗忘,学生在计算中对于口算的应用不灵活,不敏感。本节课,我是以展示的措施直接告诉学生“2”可以口算,这样让学生在笔算的思维固定区域面临冲击,更加深刻的记下了口算也可以来计算加减混合。“解决问题”波及了例题和书上第4,5题,本节课的解决问题

14、不再是一步列式就能算出,当懂得的条件变为三个,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关系,找准关系,列式解决问题。一年级长期一步解决问题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被牵绊住,对于本节课的解决问题的理解是存在一定思维限制的。在本节课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上,我引导学生思考:懂得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如何求?注重条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体现。有关例题,在教学中两个班就均有学生提出了与教材不同的解决措施,其措施是:38-33+42,她们觉得可以从男生中拿3只送给幼儿园33只,最后把男生剩余的和女生剩余的再加起来就懂得还剩几只。阐明只要理清思维,学生的思维将是有着无穷广度的,可以给课堂,教师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连加连减、加

15、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难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本上展开的。情境创设设立的非常恰当,创设“妈妈带小雪购买纪念品”这一情境,通过解决“用0元钱去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的问题,这一学时重要是让孩子们注意运算顺序,巩固前面所学习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学习,总起来说,孩子们开始感觉会比较难,但是课上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在出示情境图后来,学生都可以积极的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我选择孩子们最感爱好的数学信息,让她们再提数学问题,然后列出算式,解决,我告诉孩子们计算的时候,要注意顺序,要从左往右计算,然后,教给孩子用竖式解决问题,孩子们也可以得出精确答案。在这一学时的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浮现了一种共性问题,就是把数抄错了,这是一种很棘手的问题,由于它并不能表达孩子不会,但是列出式子,的确不对,并且还不是个别问题,我想这个问题也许跟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计算习惯有关系。课后,我细细回忆了一下这节课,发现我在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