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颗哲学种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36645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下一颗哲学种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种下一颗哲学种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下一颗哲学种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下一颗哲学种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下一颗哲学种子与儿童对话读后感种下一颗哲学种子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花会快乐吗?如果会,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如果不会,我们又是怎么判断的?- 哲学 -哲学这一词,给人带来的感觉通常是晦涩难懂,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思 辨能力,儿童与哲学似乎扯不上联系。但作者马修斯在书中把儿童与哲学通过课 堂对话的形式联系起来,哲学问题的探讨在他们交流中变得简单有趣,比起成人, 或许儿童其实更具有开放的哲学思考能力。但是成人往往会忽视儿童有做哲学的能力,马修斯在发展心理学章节中提 出,没有任何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曾真正地肯定前青春期( 9-12 岁)的孩子具有哲学思考。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误区 -读完书后

2、,我发现其实大人很容易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孩子问什么, 马上就按照自己的常识经验或学到的知识去回答。但事实上,这样真的对吗?像 书中知识章节出现的一个例子,讲述的是莴苣种子的事情,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们 一起种植莴苣种子,有孩子问:为什么知道这是莴苣种子而不是番茄种子呢?老 师的回答:袋子上写着。有的孩子又问:那万一种子店的老板贴错了呢?有些时 候,我们会发现在孩子的不断追问下,其实有些问题我们也很难去回答。这样的对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屡见不鲜。孩子们总会有着很多奇 思妙想,会问出很多古怪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该用成人思维把其视为幼 稚,往往大人们的回答反而限制住了孩子思维的延展性,无

3、助于他们好奇心和求 知欲的成长。而本书的作者马修斯却展现了与儿童探讨这些问题的无限可能性。他与圣玛丽音乐小学的八位小学生之间的十一次课堂对话,每一次都通过 自编的故事引入,提出问题,把课堂上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录下来,最后根据孩子 们的对话改变成故事的结尾。每一次孩子们发现他们的讨论被写进故事里,他们 都很开心,觉得受到了尊重,下一次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表达。马修斯通过在旁引导对话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性,让他们自由的思考,激发 他们的热情。每一次的辩题也都十分容易理解,例如花真的会快乐吗?被修复后 的帆船还是原来的那只帆船吗?虽然讨论过后这些问题也很难得到一个确切的 答案,但真正有意义的是孩子们思想碰撞

4、的过程,他们学会了去主动思考,所有 的问题都激荡着辩论的回声,正如马修斯所说:幼童拥有真正具有想象力和创造 性的思考能力。- 感悟 -于是我意识到,教育者该做的是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哲学思考的种子, 对于儿童来说探讨问题的过程其实远比答案重要。书中如此多的对话实例,也向我们证明了儿童具有强有力的观察力、丰富 的想象力、持久的雄辩力,甚至道德反省与分析的能力,展现了儿童具有丰富的 哲学能力。因此,马修斯希望我们成人能够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哲学思考的能力, 摒弃优越感,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小孩一道处理纯真而意义深远的哲学问题。每一个教育者在从事教育之初就应该明白,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让他们 学会感受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与儿童对话,用尊重、平等地态度对待他们,用智慧、简单的话语引导他 们,用实际、真切的行动鼓励他们,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哲学的种子。儿童哲学教 育应该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哲学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儿童化被动为主动的 能力的一道良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维力逻辑化和理性化,进而 养成孩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借一句话结尾:教育必须将教和育统一。教,是让学生和知识发生联系。 而育,必须像春风一样,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