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6599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好课件体外循环手册 第三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第一节 体外循环中灌注指标及监测一、生理指标的监测(一)动脉压1、监测意义 动脉压是反映血容量、有效灌注流量、血管阻力三者关系的一个指标,是体外循环中评价循环功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能完全反映组织灌注的状况。2、监测方法 多采取动脉穿刺测压,常用的穿刺部位有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3、标准1)体外循环中理想的动脉压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成人的桡动脉平均压(MAP)应维持在6.712.0kPa(5080mmHg),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均会造成组织的灌注不足。2)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患者因基础血压较高、脑的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差,应维持较高的动

2、脉压。3)婴幼儿的动脉压可适当降低,MAP维持在4.09.3kPa(3070mmHg)。4)文献报道,脑血流的自主调节阈在低温时下移,深低温时成人的阈值由6.7kPa(50mmHg)降至4.0kPa(30mmHg),小儿的阈值降至2.7kPa(20mmHg),故低温时动脉压可适当降低。4、影响因素1)动脉压主要由灌注流量及全身动脉阻力决定;动脉阻力主要与血管舒缩力和血液粘滞度有关;血液粘滞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随血球压积的下降而下降。2)体外循环初期,动脉压过低的原因(1)出入量不平衡,腔静脉引流量多于灌注流量。(2)血液稀释导致血液粘滞度下降,血流阻力下降。(3)搏动血流消失,微循环血液淤滞

3、,有效循环血量下降。(4)血管活性物质快速稀释,血管张力下降,外周阻力下降。(5)合并其它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异位引流等,造成血液分流,使动脉灌注流量不足。(6)腔静脉引流不畅,影响动脉灌注流量。(7)小儿血容量较少、缓冲能力差,当预充液温度过低或pH不当时,易造成心缩无力,使血压下降。(8)灌注前基础差,如血容量不足、酸碱失衡等。(9)主动脉插管位置不当,包括错位、插入主动脉夹层、插入主动脉某一分支等,使全身灌注不足。以上原因造成的动脉压下降多为一过性,不会影响患者预后,但低血压的时间过长应采取对策。3)体外循环中,动脉压过高的原因(1)麻醉深度不够,应激反应强烈,外周阻力升高。(2

4、)术前精神过度紧张,体内蓄积过多的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3)出入不平衡,灌注流量过高。(4)晶体液向细胞间质转移,利尿等造成血液浓缩,温度下降使血液粘滞度升高。(5)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引起血管阻力持续升高。(6)静脉麻醉剂被体外循环管道吸附,吸入麻醉剂排放至空气使麻醉变浅。4、测量方法和外科操作对动脉压的影响1)不同的测量部位存在压差,如仰卧时,从主动脉到周围动脉,收缩压递增,舒张压递减,脉压增大,足背动脉收缩压较桡动脉压高1.32.7kPa(1020mmHg),舒张压低2.02.7kPa(1520mmHg)。2)零点漂移和传感器损坏,造成测量误差。3)动脉穿刺针的方向逆向血流,所

5、测值偏高。4)偶有桡动脉压比主动脉压低3040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前臂和手存在大量动静脉短路,复温造成血管扩张不平衡,使桡动脉压偏低。5)胸骨牵开器过度扩张,特别对肥胖患者,可能压迫腋动脉,引起外周动脉波递减。(二)中心静脉压(CVP)1、监测意义 CVP是靠近右房的腔静脉压。体外循环中监测CVP可了解血容量的情况、判断右室功能、反映上下腔静脉的引流状况,并通过测压管路补液或给药。2、监测方法 体外循环中尽量选用上腔静脉测CVP,目前多采取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测定CVP,因其解剖关系明确、插管容易、并发症少。3、标准 体外循环中由于落差虹吸效应,静脉引流通畅时CVP应为零或负值。4、影响因素1)体外

6、循环近结束时CVP过低,提示低血容量。2)CVP过高提示静脉引流不畅,原因可能是插管型号不当、大量气体栓阻、引流路径阻塞或落差不足等。CVP过高的主要副作用是脏器有效灌注压下降,组织缺氧,加剧水肿的发生。3)上腔引流管插入过深,可至一侧颈静脉,影响对侧静脉引流。上腔静脉压升高易造成术后脑水肿。下腔静脉管插管过深可越过肝静脉,易造成腹腔脏器水肿。特别是肝脏的水肿,或插入肝静脉肾脏及下肢静脉回流受阻。4)右房插管过深,第二梯引流口被下腔静脉壁闭塞,使上腔静脉引流不佳。5)左上腔夹闭时间过长,脑部和上肢血液回流受阻。(三)左房压(LAP)1、监测意义 LAP是反映左室前负荷的可靠指标之一。应用LAP

7、可调节最适的左室充盈度,以期达到合适的心排血量,防止左室过度扩张,监测左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差,左室发育不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正术患者,监测LAP有特殊的意义。2、监测方法 在房间沟与右上肺静脉连接处置管测压,也可切开右房通过房间隔置管测压,Swan-Ganz导管所测的肺毛嵌压(PCWP)可近似反映LAP。3、标准 LAP正常值为0.72.0kPa(515mmHg)。体外循环中最高不宜大于1.3kPa(10mmHg)。但重症瓣膜病或复杂先心病患者,常需维持较高的LAP才能保持动脉压的正常。4、影响因素1)LAP过低提示前负荷不足,可补充容量。2)LAP过高,无论CVP如何,均说明前

8、负荷已达一定阈值,此时盲目扩容可能导致左心衰竭,可适当应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四)心电图(ECG)1、监测意义 体外循环整个过程需ECG监测,通过它观察心率、心律、传导及心肌缺血等情况。2、标准 升主动脉阻断期间,应维持ECG的等电位状态,如有心电活动,要再次灌注停跳液或心表局部降温。心脏复跳后,ECG在体外循环结束前应基本恢复正常。成人窦性心律、心率7090bpm最为理想,先心病和每搏输出量受限者(如左室室壁瘤切除者)心率可稍快些。3、影响因素1)心率过慢可能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引起,通常是一过性的。2)心动过速的原因较为复杂。心功能好时,窦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心室充盈、

9、提高动脉压缓解;心功能差时,易形成持续性心率过快,同时应考虑缺氧、高碳酸血症、贫血、麻醉不当、药物等原因。3)室颤时需及时纠正诱因,包括低温、缺氧、酸中毒、低血压、高钾、心肌缺血等。4)一过性的ST段抬高在体外循环中很常见,持续性的ST段抬高提示心肌缺血,可能原因有(1)冠状动脉气栓,通过重新阻断升主动脉、再灌注停跳液可改善。(2)冠状动脉痉挛,应用硝酸甘油或钙通道阻滞剂并提高灌注压可改善。(3)残余的心肌麻痹效应,通过维持一段时间较高的灌注压可缓解。(4)移植血管不通畅、冠状动脉切断或冠状动脉硬化等。5)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多因术中损伤传导束造成,可用药物改善或使用人工起搏装置。(五)温度1

10、、监测意义 鼓膜温度可准确反映大脑的温度。鼻咽温近似脑温,体现大脑基底环血流区域的温度,是常用的监测部位。食道中段温度近似心温。膀胱和直肠温主要反映腹腔脏器的温度,体现下半身的血运状况。手指、足趾等皮肤温度反映周围组织灌注状态。混合静脉血的温度反映全身平均温度。2、监测方法 鼻咽温的探头应置于鼻甲位置。肛温的探头应置于肛门的齿状线以上。测心肌温度时可用针形电极插入心肌进行测量。3、标准 浅低温体外循环鼻咽温降至2830;中低温时鼻咽温降至2628;深低温时鼻咽温降至20以下,肛温降至20。升主动脉阻断期间,心温维持在15以下。4、影响因素1)鼻咽温肛温温差过大的原因(1)降温复温速度过快,通常

11、是水温与血温温差过大而至。(2)无变温毯体表变温。(3)法乐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者,上半身血运丰富;主动脉缩窄或中断致下半身血流减少者。2)外周血管阻力、血容量、灌注流量是影响变温的主要内在因素。3)临床常见关胸期间温度下降23,可能由于复温不够或复温不均造成,可导致寒战、心律失常、外周血管阻力上升,可用变温毯体表加温改善。(六)神经系统功能1、监测意义 神经精神功能受损是体外循环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脑灌注不足、栓塞、酸碱平衡紊乱等,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脑功能监测十分重要。2、监测方法 目前尚无完全满意的无创监测方法,未成为常规监测项目。方法有:1)脑电图(EEG

12、) 记录脑电活动情况。体外循环中由于低温、麻醉、血液稀释、非生理灌注等因素限制了电生理测定的准确性,术中EEG改变与术后神经系统损害无明确相关性。2)诱发电位反应(EPR) 通过监测特异增加的脑电波频率,反映脑灌注情况,但缺乏可靠的诊断标准。3)经颅多普勒(TCD) 主要监测大脑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速度以及栓子和气栓情况。4)脑氧饱和度 反映局部脑组织的氧供需状况。5)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 反映脑的平均代谢情况。6)通过瞳孔大小、婴幼儿前囟门的压力等监测脑功能状况。(七)尿量及其性状1、监测意义 在无肾脏疾病前提下,尿量反映组织灌注状况和下腔静脉引流情况。尿pH间接反映酸碱状况,并受药物和电解质的

13、影响,可作为纠正酸中毒的依据。根据尿比重可调整晶体的补充量。体外循环中肾糖阈下降常导致糖尿出现。多种原因造成血液破坏可致血红蛋白尿。2、标准1)一般要求转流中尿量大于1ml/kg/h。体外循环初期由于血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尿量较少。转机一段时间后,由于血管活性物质增多,血压上升,肾血流恢复,加上稀释性利尿,尿量接近或超过正常。深低温低流量或停循环时,一般无尿或少尿。2)转流中尿pH通常在6.87.0。血红蛋白尿的程度可从淡红色至棕褐色,与血尿的鉴别。血尿一般为洗肉水色,静置后有红血球沉积,镜检有红细胞。3、影响因素1)尿路通畅而尿少首先应考虑体内容量不足、灌注流量不足和低心排造成的肾血流量不

14、足,有效滤过压不够。2)下腔静脉引流不畅、静脉压过高也是造成少尿的原因之一。3)体外循环后期,麻醉减弱,血液中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等物质升高,均可造成尿量减少。4)尿管放置错误,尿管扭折,脱落可造成假性少尿。(八)其它1、周围组织循环状况1)头面部、口唇:头面部,口唇紫绀常提示上腔静脉引流不畅,如术中将左上腔静脉阻断时间过长。该部位充血水肿,可能原因有过敏、过度灌注等,如动脉插管位置不当,导致头面部动脉分支的流量过多;主动脉弓中断或主动脉缩窄者上半身灌注流量过高等。2)球结膜和腮腺 球结膜和腮腺水肿除与血液稀释度过大、晶体预充比例过高、转流时间长有关外,主要与上腔静脉回流

15、受阻有关。3)外周组织的温度 复温阶段外周组织苍白冰冷,说明血管阻力高、灌注不足或稀释度过大。同时外周组织温度的监测可用于检测鼻咽温和肛温的准确性,外周组织温暖表明复温满意。2、食道超声心动图(TEE) TEE是一个正在被推广的监测项目。术前应用可进行再次诊断;术后监测可清晰显示心内结构、瓣膜功能、血流方向及速度。但体外循环中由于心腔塌陷、心腔很小、缺乏对比度,造成心腔回声图像模糊。同时由于心内血液量很少,多普勒对血流速度、方向及瓣膜功能的测量功能大大受限。二、灌注指标的监测(一)流量1、监测意义:灌注流量是体外循环中重要的灌注指标和监测项目之一。有效灌注流量是指最终灌注组织的血流,应从总灌注流量中减去以下几方面的流量损失:1)手术野吸走的动脉血量。2)大量的支气管动脉侧枝循环分流血量。3)心内吸引血量。4)微循环异常灌注导致局部或全身组织间液增加,使氧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距离增加而导致灌注流量损失。5)体外循环管道中的流量,如动脉滤器、血液标本环路、超滤器等。2、标准1)按体表面积计算,成人大于2.4L/min/m2为高流量,1.82.4L/min/m2为中流量,小于1.8L/mim/m2为低流量。2)按公斤体重计算,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