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个案 连媛媛贝贝托班徐文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65051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月个案 连媛媛贝贝托班徐文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9月个案 连媛媛贝贝托班徐文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9月个案 连媛媛贝贝托班徐文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月个案 连媛媛贝贝托班徐文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月个案 连媛媛贝贝托班徐文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黏人的媛媛班级:贝贝托班 年龄:2岁7个月 情景再现媛媛之前在家有点生病,所以晚了小朋友2个星期才入园。今天是媛媛第一天入园,才来的媛媛一点都没哭,我从媛媛妈妈手里接过了她,带着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妈妈走了以后,媛媛就一直粘着我,我出门给小朋友更换的衣服,她也追来来,对着我说:“阿姨(老师)不走!”然后我到哪里她也到哪里,什么也不玩了,就一直跟着我。第二天,媛媛有点明白了幼儿园的意义,不过今天早上来她也还是没哭,却比昨天更粘着妈妈,还一个劲的说:“妈妈不走,陪我!”后来我抱着她,她又开始粘着我了,我走到哪她跟到哪,中午上床后,我去换班吃饭,她见我下楼梯,马上从床上起来,对着我哭着

2、说:“阿姨不走!”几个老师怎么哄都不管用。今天,媛媛的堂哥连正扬也来了,扬扬一直在哭着说要姑奶奶,媛媛在经过几天的幼儿园生活后,也逐渐适合了,不过因为在家里就异常的挑食,所以在幼儿园里这不吃,那不吃,被老师批评了,导致现在每天早上都对妈妈说“不上幼儿园。”今天扬扬哥哥来了在哭,媛媛见了一起跟着哭,一整天下来情绪都不好。情景四早上媛媛一来就哭闹不肯进来,后来我抱进来后媛媛看到刘老师在给她拿早饭,对着我说:“徐老师,我不吃饭!”情景五一个星期后的今天,媛媛来上幼儿园基本上不哭了,将媛媛和正扬哥哥的座位分开后,媛媛除了吃饭什么都不吃以外,其它的都已经适合了,对着老师也没有最初那么的黏人了。问题分析媛

3、媛其实是个适合水平比较强的孩子,而出现的这些问题和家庭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1.挑食媛媛一直是妈妈在带,在自理水平和独立水平上妈妈带的都非常的好,媛媛的这些水平都不错,不过媛媛在家里非常的挑食,很多东西都不吃,饭也不吃,只吃奶,基本上是靠奶粉的营养维持身体所需。每次在幼儿园吃饭,肉末不吃,菜粗一点不吃,硬的东西不吃,只有又稀又软才肯吃,每次只吃一点点,如果她自己吃的话就是一颗饭一颗饭的吃,半碗又稀又软的饭,一个小时都吃不完,还能剩下很多很多;老师喂饭就说“少点、少点,”勺子里多舀几颗饭粒就吐出来。所以每次最早吃,碗里的饭是全班最少的,到小朋友们都上楼睡觉了她碗里还有很多饭。2.娇惯媛媛妈妈对媛媛

4、还是比较溺爱的,不想吃的东西就不吃,离园时不想自己走路就抱,记得有一次我和媛媛妈妈交流的时候对媛媛妈妈说:“她今天又是什么都没吃哦,喂她她就吐,说要自己吃又不吃。”媛媛妈妈说:“没关系,我回去给她喝点奶就行了,她只吃奶。”3.家园配合脱节这天离园的时候我想和媛媛妈妈交流下媛媛的情况,结果媛媛被妈妈抱在怀里一直说“回家回家。”我和媛媛妈妈话说到一半,媛媛妈妈就说:“我们找时间再说,她吵着要回去,不好意思哈,老师。”调整措施1.适当的严厉要求对于媛媛吃饭困难这个点,有一天中午的时候,小朋友都吃完了,该上楼睡觉了,剩下媛媛面前还那么大碗饭,媛媛看着小朋友走了,着急了,想跟着一起走,我对媛媛说:“媛媛

5、,如果没有吃完是不能上去睡觉的,你要在这里吃完了才能上来。”媛媛哭着不干,我留下实习老师在下面看着媛媛吃饭,带着班上的小朋友上楼去准备睡觉了。半个小时后,实习老师带着媛媛上来对我说:“媛媛吃完了。”细问后知道媛媛在我们走了后主动要求实习老师喂她,吃的每一勺相比之前多了点,虽然还是慢,至少还是有进步。在这之后,媛媛吃饭比才来有所好转,虽然总是吃到最后,至少自己的半碗饭能够吃完了。2.家园配合开始媛媛闹情绪那段时间我和媛媛妈妈的交流都在早上媛媛入园后,在外面单独交流,或者通过QQ群,后来媛媛适合后,逐渐能够在入园和离园时简短交流下了。在交流后,媛媛妈妈也意识到媛媛在集体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家园共同配合逐渐在改善。例如:媛媛中午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在害怕被留下的情况下能够吃完,不过晚上到了离园时间还是一口没动,直接就回家了。通过交流,媛媛妈妈在晚上也留下来,等到媛媛吃完碗饭才接她回家,2、3次后,媛媛也知道了碗饭没吃完妈妈不能接回家,现在晚上也开始愿意吃饭了。逐步的,媛媛逐渐在进步,在正扬哥哥还在哭闹的日子中,媛媛已经适合了幼儿园的生活,早上能自己走进幼儿园,吃饭也有了进步。新生孩子入园焦虑情绪应对、孩子的适合新环境水平在老师的策略以及家园配合下逐渐出现成效,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问题,引导家长共同关注,并给与孩子适时引导和家长指导,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