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阅读问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362911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阅读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阅读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阅读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阅读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阅读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阅读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是以什么为线索、按照什么顺序讲述的?讲述了 “我”想独立,碰壁后在母亲的关怀与帮助下,改变了 “叛逆倾向”,最 后回归温暖的家的经历。是以“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讲 述的。2、“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我”的感情经历了由快乐自由到失落酸楚,再到松弛温暖的过程。(板书:情感经历:快乐自由一一失落酸楚一一松弛温暖)作者通过描写这个过程,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表达了 “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 远的归宿”这一主旨。家是爱的港湾。3、学生默读课文前2个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反映“我有叛逆倾向”的语

2、句,说 说“我”有哪些“叛逆”行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遭到母亲拒绝后, “饿了一顿以示抗议”。4、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并回答:面对“我”的叛逆,母亲是怎么做的?开始坚决不同意,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后来“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 “准备 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最后请假在家,帮助“我”走出困境。她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因为我们是一家人。5、“我”开始“独立”时的生活状况如何?“我”开始“独立”时感到特别自由和快乐;半个月后,快乐消失了,情感 上有了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后来又病又饿,以至于落下眼泪。重新回到家以后又有什么新的感觉?一一松弛与温暖。获得怎样的感悟

3、?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6、“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一句,母亲为什 么有“复杂的情感”包含了哪些内容?不希望孩子脱离自己爱的呵护;在孩子“饿了一顿”示威的情况下,先答应 孩子的要求,然后硬下心肠等待女儿碰壁后回心转意。7、“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这让我觉得自己仿佛被抛弃了”两句中的“仿佛” 能删去吗?为什么?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不能删去。因为这只是“我”的一种感受,并不是事实。这两句话流露出自己“独立”后忽然感受到的一种孤独感。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答:选文记录了 “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 “

4、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 家的经历。2、“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 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1)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2)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 (3)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3. 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答:“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4. 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答: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 宿。5. 叛逆侵向”“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表现了 “我当时怎么样的内心感受”?答:为自己的做法感到

5、后悔,由于自己的倔强但又怕给家人留下笑柄而硬撑着。6. 第5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因为“我”已感受到与亲人的隔膜所带来的凄楚7. 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 不同?答:“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 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和关心带来的快乐或是与家人消除隔膜、同心同德之后带 来的快乐。8. 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答:母亲决定让女儿经受一次锻炼,在生活中碰壁,然后自己回心转意.9. ) “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

6、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10. 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 用。答:细节一:“家人在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表明家人对我的关心。细节二: “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表明家人仍然在看着我,不放心我。细节三: “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子上放一副筷子”。“以往坐的”表明女儿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一直没变。11.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 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答:通过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点明全文的主旨。1、第6段我感冒了,“家人正聚在灯下,饭桌上是热气

7、腾腾的排骨汤”,这句话 在文中有何作用?渲染家庭生活的温暖、和谐,反衬“我”当时“独立”的凄楚。2、第6段“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己生病了,又饿,而母亲忙着没有察觉。“我”已感受到与亲人之间有距离,有隔膜,感到非常的凄楚与无助。3、第6段“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挨”能换成“度”吗?为什么?“挨”在这里是艰难度日的意思,表达了 “我”不甘心前功尽弃且骑虎难下 的处境,以及因与亲人有隔阂、惬气而产生的凄楚心情。换成“度”则表达不出 作者的这种心情。4、第7段“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一句中,“犹豫” 一词表现了 “我”怎样的内心活动?表现了“我”矛盾的内心活

8、动:自己正饥饿难忍,想吃但又怕给家人留下笑 柄。5、所以“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 吧,只是别饿坏了。”为我们描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没有强拉”表示并不勉强,因为母亲深深了解孩子的心理,深知“我”在 犹豫什么;“悄悄递上一只面包”,透着浓浓的爱意;“只是”二字,流露了母亲 的本意,也表现了母亲的爱。这句话为我们描绘出一位慈爱、深爱孩子心理的母 亲形象。6、第8段中,“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地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将“涌动”改为“充满”好不好?为什么?删去“刻骨铭心”有什么不好?“涌动”一

9、词写出了 “我”此时此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手无力地颤抖”的动 作相照应,显得比较协调;而“充满”一词只表示了结果,不能反映“我”的心 理变化过程。“刻骨铭心”一词说明“我”在经历了 “独立”失败之后,对母亲的“我们是一家 人”这句话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加珍爱家庭和亲情;删去后,所表达的情感就要 减弱许多。7、将第9段中“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像沐浴 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一句改为:“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 人同心同德是那样的松弛而又温暖”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原句用比喻的手法,将与家人同心同德的感受说成像沐浴在阳光 下,形象而生动,也扣住了 “松弛而又温暖”;改后的句子没有使用比喻,显得 平淡许多。8、最后两段中“是一家人”、“永远”反复出现,表达了 “我”怎样的心情?强调“我”经过切身体验,真正理解到家庭的温馨和家人的重要。9、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段有些画蛇添足,完全可以删去,因为上一段的结尾已经点题了,你是怎么看的?不能删。这句话将前面的个别故事上升到了一般情况,从而使文章的主旨得 以升华。10、文中说,“家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可是有人说“家是 心灵窒息的牢笼”,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你对“家”的理解。家是温暖的港湾,有家有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