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362771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案(王娟)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理解和掌握用浓度的变化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及实际意 义。(2)了解反应速率变化与 化学方程式系数的关系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3)理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条 件如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并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和思考与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从实验中验证化学原理从物质结 构上分析物质的性质并能应用化学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调控反应速率。|3. 情感态度德育目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条件。它充分体现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哲学原理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2.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与化学方程式系数的关系及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仪器教材实验25、实验26中的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四、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情景引出课题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验证课题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能运用课题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1. 引入 世间的物质千千万万物质的变化奥秘无穷。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两

3、个根本问题即 物质变化产生新物质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但还有两个实际问题即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和化 学反应的限度程度。2. 提问 在生活、生产的实际中有哪些是 快”的反应离子反应、燃烧反应、炸药爆炸哪些是 慢”的反应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溶洞形成化学反应快慢进行的定量描述“反应速率”。3板书3意义:是平均反应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 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4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系数比。二、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1内因:金属性、 非金属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2外因:温度、浓度、 气体压强、催化剂等【渗透德育:从哲学原理可知 内因是变化的

4、根据”,事物的变化取决于事物的内部即内因。在已学过 的碱金属Na、K、Rb、Cs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F?、Cl?、B I?分别与H2化合的条件不同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说明反应速率的大小决定于反应物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俗话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取决于自身的努力。J同学们看到的、身边的古代的、现代的例子很多,从中可以得到那些启发和自醒呢?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说明什么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和谐家庭、和谐校园、

5、和谐社会外界条件对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壮大、繁荣富强是何等重要。结合学生中的事实说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努力程度有关。】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温度、浓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气体反应的压强、紫外线、电磁波等。4.学生实验教材实验 25实验26 温度不同对 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 思考与交流见教材p45页学生回答、老师点评6. 小结升高温度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正催化剂可增大 反应速率增大固体表面积z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增大反应速率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增大反应速率。但并不是所有反应都必须增大反应速率有些反应需要减慢反应速率如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它可以使用负催化剂。六、练习与作业1.练习 在一个2 L的容器里盛入8.0 mol某气态反应物5 min后测得这种气态反应物还剩余6.8 mol这种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为的合成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若在的密闭容中加入mol N 2和3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分钟后测得N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则此反应的 平均速率v=2.作业教材P50页习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