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疗常规(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36225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诊疗常规(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儿科诊疗常规(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儿科诊疗常规(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儿科诊疗常规(全)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儿科诊疗常规(全)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诊疗常规(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诊疗常规(全)(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诊疗常规书目一、 呼吸系统疾病1、 感冒2、 咳嗽3、 支气管炎4、 哮喘5、 反复呼吸道感染二、 消化系统疾病1、 呕吐2、 鹅口疮3、 厌食4、 腹泻三、 传染病1、 水痘2、 幼儿急疹3、 流行性腮腺炎4、 手足口病5、 甲型HINI流感感冒【概述】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伤风”,是由于外邪侵扰卫表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流涕、喷涕、咳嗽为主要症状。“感冒” 首见于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方书中。感冒可分为一般感冒与时行感冒:一般于四时感受六淫之邪,病情轻,不流行者,称一般感冒或四时感冒。若感受时行疫毒之邪,病情较重,具传染流行性,则称为时行感冒。其主要病机是六淫之邪

2、以风邪为主或时行疫毒之邪侵扰肺卫,使卫阳被遏,肺失宣肃。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本篇所述仅限于上呼吸道感染。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要点(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削减,中性粒细胞削减,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2类证鉴别(1) 很多疾病的初期均可见类似感冒的症状,都是由于外邪侵扰肺卫引起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如:咳嗽、肺炎及麻疹、风疹等传染病,初期与感冒症状相像,但渐渐出现喘憋痰鸣或见皮疹,细致视察不难鉴

3、别。(2) 鼻渊: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时间久为特征,始终以鼻部的症状比较突出,没有感冒的表症如恶风、发热、肢体难受、咽痛等。(二)西医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局部症状: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及腰背酸痛。2 血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削减。【辨证】1 风寒感冒证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少量稀白痰,口不渴,咽不红,精神困倦,年长儿可诉头痛,肢体难受,舌淡,苔薄白,指纹深红,脉浮紧。2 风热感冒证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鼻塞流

4、黄涕,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痛或见乳蛾红肿或化脓,口干而渴,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3 伤暑感冒证 身热不扬或发热有汗,身重困倦,咳嗽不剧,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白厚或腻,脉数。4体虚感冒证1 气虚感冒证 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2 阴虚感冒证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微汗或无汗,心烦少寐,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苔少,脉细。5兼夹证(1)夹痰证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苔厚腻,脉浮滑。(2)夹滞证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五心

5、烦热,夜卧不宁,舌苔白或微黄厚腻,脉浮滑。(3)夹惊证 见惊惕担心,夜眠啼叫或哭闹,舌尖红,脉弦浮滑。【治疗】(一) 辨证论治1风寒感冒证 (1)治法:辛温解表 (2)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3)中成药:如感冒清热冲剂等。2风热感冒证(1)治法:辛凉解表 (2)方药:银翘散(3)中成药: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颗粒等。3伤暑感冒证(1)治法:清暑解表(2)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3)中成药:如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水等。4体虚感冒证(1)气虚感冒证 治法:益气固表方药:参苏饮加减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合感冒清热冲剂等。(2)阴虚感冒证治法:滋阴解表方药:加减

6、葳蕤汤加减中成药:如银翘解毒颗粒合百合固金口服液等。5兼夹证(1)夹痰证治法:1)、偏风寒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2)、偏风热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偏风寒者:佐用三拗汤合二陈丸加减。 偏风热者:佐用黛蛤散加减。(2)夹滞证治法:解表和消食导滞方药:佐用保和丸(3)夹惊证治法:解表清热,安神镇惊方药:佐用琥珀抱龙丸(二)西医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病毒感染,可运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当抗生素。2对症治疗(1)退热:高热可予物理降温或予退热药;可酌情选用退热药,适量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忌用过大剂量避开体温骤降。(2)伴有鼻炎,可在睡前运用滴鼻药,婴儿忌用

7、油剂滴鼻。(3)患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时可用淡盐水或复方硼酸溶液漱口。2006年4月咳嗽【概述】咳嗽既是肺气驱邪的生理功能,又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幼幼集成咳嗽证治中说“凡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咳嗽一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其病机主要是外感或内伤之邪犯肺,阻遏肺气,肺之清肃失常,肺气上逆,宣邪于外,发为咳嗽。本证可见于急慢性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很多疾病中。本篇所述咳嗽仅限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一) 中医诊断1 诊断要点(1)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更而发作。(

8、2)好发于冬春季节。(3)两肺呼吸音正常或粗糙,或有少量散在的干、湿啰音。(4)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2 类证鉴别(1)顿咳:病程较长,具有传染性,以阵发痉挛性咳嗽为主症,咳毕呕吐痰涎,伴鸡鸣样回声,进行性加重,入暮尤甚。(2)肺炎咳喘: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证。肺部听诊有细湿啰音,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可见片影。(3)哮喘:发作性的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担心等,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4)肺痨:咳嗽长期不愈,低烧盗汗,骨蒸,甚至咳血、咯血。(二) 西医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1)干咳或有痰,发热可高可低,有食欲不振、呕吐或腹泻等。(2)咽部多

9、有充血,肺部呼吸音粗或有粗、中干湿啰音,其性质及部位易变。(3)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见纹理增多。(4)血白细胞记数正常或稍高。2慢性支气管炎:(1)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个月,并连续年或以上;(2)解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疾患等)。【辨证】1外感咳嗽(1)风寒束肺证 冬春多发,咳嗽初起,喉痒声重,痰少稀白,鼻塞涕清,或恶寒发热,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2)风热犯肺证 咳嗽初起,痰少黄不易咳出,鼻塞涕稠,或咽痛口渴,发热恶风,舌质红,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

10、2内伤咳嗽(1)痰热壅肺证 咳嗽数日,咳痰黄稠,面赤唇红,烦躁不宁,或伴发热,或咽喉肿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指纹青紫。(2)痰湿阻肺证 咳嗽日久,痰鸣有声,色白清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量淡红,苔白厚腻,脉滑濡。(3)肺阴亏虚证 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夜间咳多,咽干唇燥,喉痒声嘶,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苔少,指纹紫滞。(4)肺脾气虚证 咳嗽日久,咳而无力,神倦声怯,畏寒背冷,纳少便溏,面白唇淡,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舌苔白,脉弱无力,指纹淡红。【治疗】(一)辨证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束肺证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中成药:如通宣理肺口

11、服液等。(2)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中成药:如儿童清肺口服液等。2内伤咳嗽(1)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方药:桑白皮汤加减中成药:如鲜竹沥水、祛痰灵口服液、羚羊清肺散等。(2)痰湿阻肺证 治法:健脾燥湿,宣肺化痰方药:二陈汤加味中成药:如止咳橘红口服液、二陈丸等(3)肺阴亏虚证 治法:养阴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中成药:养阴清肺丸(膏)、百合固金口服液。(4)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敛肺,温化痰湿方药:六君子汤中成药:如二陈丸合香砂六君丸等。二、西医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呼吸道常规处理,包括卧床休息,留意饮食,多饮水和室内温湿度的调整等。2

12、限制感染 由于致病菌多为病毒一般不采纳光谱抗生素,对于婴幼儿有发热,痰黄,白细胞增多者,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限制感染。3 治疗 4 化痰止咳:对于刺激性咳嗽可用蒸气吸入或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以潮湿气道。可用适量吐根糖浆,远志糖浆,复方甘草合剂化痰止咳,亦可用10氯化胺0.10.2mlkg.次5 止喘:对喘憋者可用氨茶碱或用异丙肾上腺素0.5mg,4%碳酸氢钠2ml进行雾化吸入.6 病程迁延止23周以上者,可加用超短波或紫外线治疗.2006年4月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是麻疹、百日咳、伤寒、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病以咳嗽为主症,属中

13、医“咳嗽”范畴。急性支气管炎多属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多属内伤咳嗽,而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特别类型的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喘”、“哮喘”等范畴。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居多,3岁以下小儿更多见。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刚好或方法不得当,咳嗽反复迁延不愈或兼喘时轻时重,日久可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1 诊断1.1临床表现1.1.1 症状1.1.1.1急性支气管炎起病多先有外感症状,如鼻塞、咽痛、喷嚏、发热、脉浮等。亦可突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约12天后渐渐有痰,痰由淡薄渐变为浓稠,发热及全身症状约35天内消退,510天咳痰量削减,咳嗽渐渐消退。1.1.1.2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有痰或无痰,反

14、复发作,病程超过2年,每年发作时间超过2个月,夜咳为甚,入冬发作更频,多伴有脾肺虚弱等证候。1.1.1.3喘息性支气管炎多见于3岁以下的虚胖小儿,往往有湿疹或过敏史。临床除有急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外,以喘息为突出症状,甚者易出现肾虚不纳之证候。1.1.2 体征:肺部叩诊正常,听诊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少许干湿啰音,但此啰音常在体位变更或咳嗽后削减,甚至消逝。喘息性支气管炎,呼气时间延长。1.2 协助检查1.2.1血象:白细胞数正常或偏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增高。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1.3 诊断标准1.3.1 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更而发作。1.3.2 好发于冬春季节.1.3.3 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干、湿性罗音。1.3.4 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1 4 分期分型1.4.1急性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常并发或继发于上下呼吸道感染,并为麻疹、百日咳、伤寒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