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36164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生产与环境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一门重要基础 平台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奠定了基础。其任务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掌握与植 物生长相关的环境因子的特点、 变化以及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 提 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植物 生长发育的规律,学会用仪器对各环境因子进行测定, 并能对各观测 结果做出分析评价。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 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目标:(1)具备使

2、用仪器观察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结构和形态的能力。(2)具备环境因子观测与测定仪器的使用、调试、维护能力。(3)具备观测与测定植物环境因子的能力。(4)具备分析和评价植物环境因子观测与测定结果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类别教学内容考核要求4卄 参考学时项植物细胞1.认识植物的细胞1.能规范使用显微镜,正确绘制园20目与组织2.认识植物的组织艺植物细胞结构图3.实训(1)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2) 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2.能正确区分植物组织类型项植物的器1.认识植物的营养器官2.认1.认识植物的各种器官12目官识植物的生殖器官 3.实训2.能准确描述植物各个器官的功-二二(1)植物营养器官的

3、观察能(2)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项植物的生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周期10目长发育2.植物的新陈代谢2.掌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三3.实训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3.掌握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类型和作用项植物生长1. 土壤的基本组成1.掌握土壤的结构及性质18目与土壤环2. 土壤的基本性质2.能够较熟练规范地用常规方法四境3. 土壤资源与管理和仪器对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进4.实训行测定,并能够对土壤条件进行(1) 土壤剖面观察记载分析评价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 土壤质地的测定(4) 土壤有机质测定(5)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测定项植物生长1.植物生长的光环境1.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4、呼吸作14目与光环境2.光与植物生长用五3. 植物生长的光环境调控4. 实训光照强度的测定2.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光 照强度、光照长度等进行观测, 并能够对光照条件进行分析评价项植物生长1.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1.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18目与水分环2水分与植物生长2.掌握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调控六境3.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调控3.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空4.实训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气湿度进行观测,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并能够对水分条件进行分析评价项植物生长1.植物生长的温度环境1.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空18目与温度环2.温度与植物生长气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观测七境3.植物生长的温度环境调控2.能够

5、对温度条件进行分析评价项植物生长1.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1.熟悉主要营养兀素的生理作用18目与养分环2. 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2.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土八境3.有机肥料的合理施用壤中的养分进行测定4.实训3.学会植物缺乏营养元素的判断(1)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测方法疋(2)化学肥料定性鉴定(3)植物营养缺素症的观察与诊断项植物生长1.生物种群掌握生物群落的生长环境,并能12目九与生物环境2生物群落与生物环境3生物环境调控对其进行调控项植物生长1.气象要素与气候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气象14目与气象环2.气候资源及其利用要素进行观测,并能够对其环境十境3.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进行分析评价总

6、课时154(四)教学实施1. 教学建议(1)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际操 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2)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 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植物生长环境的基本知识,并紧密结合职业技能 实操项目,创设条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3)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沿科学与先 进技术。

7、(4) 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人深,将总结性的知识放在最后,各章节的安排要注意整本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注意教材横向、纵向的关系。(5) 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2. 教材编写建议(1)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 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2) 应将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教学活动,按工作 任务的需要,结合培养职业技能组织教材内容。通过活动设计,根据 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践内容, 强调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 教材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并立足于植物生长环 境的发展现状, 将前沿性的科技成果及时编人教材, 并关注最新农业 技术措施,使教材更贴近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五)考核与评价1.改革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学习结果评价手段,注重学生表现 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侧重对学生职业能力 的考核。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每个任 务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因为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 式,所以以学习过程评价为主, 最后的成绩主要是各个任务评价成结 之和。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