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评估报告格式范文模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35983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评估报告格式范文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节能评估报告格式范文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节能评估报告格式范文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节能评估报告格式范文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节能评估报告格式范文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评估报告格式范文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评估报告格式范文模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能评估报告模板-节能评估报告范本-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 *金网工程咨询*节能评估报告模板一、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工艺技术及用能方案1.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建设单位的名称、性质、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联系、传真。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应与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名称一致;。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位置及范围;。项目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类型:公共建筑(办公、商业、旅游、科教文卫、体育、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等,并注明公共建筑的甲、乙类别);居住建筑;工业(行业);基础设施等;。建设规模及内容:规划用地性质、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主要使用功能、设计

2、标准、生产/服务能力等;。主要工艺技术用能方案:项目采用的主要工艺技术方案,各主要用能系统方案。对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概述原工程用能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3.项目总投资及其分项构成,拟申请政府投资额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各功能分项建筑面积,地上地下部分分别列出;。每层层高、面积、反映不同功能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4.工业与基础项目应表述其生产能力或提供的服务能力等技术经济指标;。其它内容。二、评估依据1.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2. 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3. 工业类相关标准及规范。管理及设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产品能耗方定(限)额方面的标准;合理用能方面的

3、标准;工业设备能效方面的标准。4. 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5. 交通类相关标准及规范。6.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7.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及国际先进水平。三、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条件及其供应状况(1)当地能源资源条件(包括可再生资源)以及供应状况;(2)本项目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在能源资源分配上应该实现“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对于不同能源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妥当的资源配置,可以实现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设备利用效能的最优化。在能源利用上,根据能源的品位,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则实现“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尽力扩大对于能源温度的利用范围

4、,将高品位能源满足高端要求,将低品位满足低端要求。四、项目能源消耗品种和数量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行状态下,由外部供应的项目能源消耗品种和数量。1. 项目能源耗能种类、来源及年消耗量,属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列出原工程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及消耗量;2. 单项工程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及年消耗量;3. 民用建筑各功能分项年能耗消耗种类、数量;4. 工业项目能源转换和分配情况能源加工转换贮存、分配及利用情况,也可以通过能源平衡表或能源网络图/流向图说明,能源平衡表参照“GB/T16615-1996”编制,能源网络图参照“GB/T16616-1996”编制。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及年总消耗量表序号能源品种来源方

5、式单位折标系数实物量当量值(t标煤)合计单向工程分品种年能耗消耗量及合计能源消耗量表序号单向工程能源品种(实物量)合计当量值(t标准煤)运输工艺给排水暖通照明电气动力炊事其它12五、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及附属设施的节能设计分析1. 总图及运输。简述建设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情况,根据总平面布置图,阐述总图及运输的节能措施,分析本工程总体布局方案、交通组织中的节能设计。根据功能分区的特点,运输物质种类、数量,合理组织交通,包括人流路线、物流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距离等。运输消耗的能源种类及能源消耗量估算,分析项目的运输能效水平。如属改扩建工程,应阐述原有工程情况与本项目的关系。2. 工艺。简述主要

6、工艺技术,主要设计参数、规模、年产量。分析工艺技术的节能设计,包括工艺生产总体布置方案、工艺流程及原理、技术方案的选择,分析工艺采取的节能措施。专业化协作原则。如:装置设备负荷率低于规定值;单件小批量生产、少量焊接件应外协生产。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节能设备的选择;拟采用节水、节电、节材综合节能措施;如废水、废气、废热的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及节能效果预测。简述对土建、公用工程等专业的节能设计要求。通过简述或用能平衡表或能源流向示意图表示工艺生产中能源加工、转换、贮存和利用情况,明确工艺生产跌主要耗能设备,工艺能效水平的分析(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同行业水平及地方能耗准入标准相比)

7、。如属改扩建工程,应阐述原有工艺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主要生产用能工艺、主要耗能设备的参数及数量、年能耗消耗情况及存在的情况等。3. 建筑。简述建筑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总住户数等)及设计标准(工程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工程耐火等级以及装修标准等)。分析项目建筑节能设计包括:建筑布局包括朝向、日照环境、自然通风、自然照明等。建筑结构,建筑物围护结构(外墙、外窗、屋面等处)的保温、隔热、遮阳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原则措施。玻璃幕墙的使用情况及其节能措施。简述对公用工程等专业的节能设计要求。如属改扩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应简述原有建筑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4

8、. 给水排水。当地水源供应情况,雨污水排放条件及可利用可再生能源条件。简述项目给水排水设计参数,年总耗水量,耗热水量;重要耗能设备,包括生活或工艺用给水和热水等系统的设备和水泵的配置情况。如属改扩建情况、技术改造工程,应简述原有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情况与本项目的关系。通过简述生活或工艺给水、热水系统、雨污水排放系统及选用的给水加压、热水加热、水处理等主要系统扩设备配置,给水、热水系统的调节方式,对工艺热水、生活热水的耗能量估算(人均、单位面积或单位产品的耗水量、生活热水,包括饮用热水、游泳池等及工艺热水耗热量),给水排水系统能耗估算(可根据工程性质预测荷率变化情况,估算设备能耗,分析项目给水排水节

9、能设计要点和能效水平。5. 暖通。通过简述项目采取热源和空调冷、热源的选择,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形式及主要供热、制冷设备,系统调节控制方式,项目暖通专业采取的节能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自然冷源利用等),分析项目暖通节能设计要求情况。如属改扩建、技术改造工程,说明原有工程的暖通工程情况与本项目的关系。建筑名称建筑面积设计热负荷kW空调设计冷负荷kW备注采暖空调年总供热量、供冷量及能源消耗量估算表供热量GJ/a供冷量GJ/a耗 能 量耗电量MWh/a燃气量10m/a燃油量t/a燃煤量t/a市政热水热量 GJ/a市政蒸气耗量t/a6. 动力。简述动力站房热源、冷源的选择及其参数,动力站的重要

10、内容、性质、位置要求、面积,系统设置及主要设备,供应范围及方式,管网布置方式,能源计量及监测措施,分析动力专业节能设计。估算动力站房的年能源消耗量及分品种能源消耗量(电力、燃煤、燃气、燃油、热力等)的估算,分析项目动力能效水平。如属改扩建、技术改造工程,说明原有工程的动力工程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主要耗能设备容量表编号设备名称重要技术参数效率性能系数COP单位数量备注7. 电气。简述负荷性质及对电源的要求,如属改扩建、技术改造工程,说明原有工程的电气工程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简述变配电站拟设数量和位置,分析变、配电系统的节电设计及采取的措施。简述重要功能区照明设计值及应对功能的密度值,光源、灯

11、具选择原则,照明控制方式,分析照明的节能设计。简述电气设备的运行方式,分析节电设计及采取的措施。估算项目耗电量,分析项目用电能效水平。六、能源管理措施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人员配备能源讲师器具配备七、合理用能评价,包括节能效果及经济性分析1. 能耗指标。综合能源消耗总量、单位产品单项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量(t标煤)主要生产工艺/工序能耗;。单位建筑面积单项消耗量和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源消耗量;。项目产值综合能耗(t标煤/万元产值);。单位产品投资能耗。项目能源指标汇总表能耗指标名称单项能源消耗综合能耗t标准煤备注电力MWh天然气10m热力GJ原煤t汽油t其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万元产值

12、能耗单位产品投资能耗生产工艺(工序)能耗2. 能源指标分析。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产品能耗、主要生产工艺/工序能耗、万元产值能耗等;。与国内、国际水平对比分析,明确设计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奶耗准入标准的规定。能耗指标对比表能耗指标单位国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能耗准入标准备注项目综合能耗tec单位建筑面积能耗Kgce/单位产品能耗Kgce/单位产品工艺(序)能耗电量tce/工艺(序)万元投资能耗tce/万元3. 节能效果及经济性分析。简要分析在合理用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分析在满足技术政策、设计标准、规范等方面的节能降耗措施的节能效果及经济性。八、结论和建议(1) 节能评估结论(2) 建议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