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手册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35933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本采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标本采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标本采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标本采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标本采集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本采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本采集手册(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编制人:*审核人:*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1日实施日期:2015年06月1日86【重要提示】检验结果,至关重要的是必须依赖于检测标本的高质量。所以我们要将每一份标本视为无法重新获得的唯一标本,必须小心细致地采集、保存、转运、检测。依据医学实验室(ISO15189:2007)认可文件分析前程序定义:按照时间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申请单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开始前的全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从定义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工作都是患者、医生、护士、运输人员在实验室外完成的,对于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2、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为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很难控制。获得高质量标本:临床医生:主动明确告知患者如何进行配合。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规范采集标本。运输人员:及时安全转运、送达标本。前言随着检验医学快速发展、检验方法的不断改进,检测项目和检测结果的针对性、可靠性、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从而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了临床诊断与治疗评估对检验的需要。同时检验分析前的各种影响或干扰因素相对增多,对检测标本的留取与收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向医护人员提供以下标本采集规范。而患者也必需了解留取标本的基本知识,遵照医嘱,配合医护人员,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有效地服务临床工作。我们真诚的希望医护人

3、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共同解决。同时我们也希望以此手册与临床交流沟通,不断地改进检验科各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使标本的采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检验分析前各类影响因素的最小化,为临床医护人员、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医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2015年6月标本采集手册使用说明医护人员使用本手册前,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检验科奉行“规范、准确、及时、领先”的质量方针,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ISO15189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不断听取临床意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我科的服务特色:1、检测报告实现电子化(个别特殊项目除外)。2、常规检测在下午5点之前发报告,急诊标本按规定

4、时间发报告,检测结果可到HIS系统中查询,手工项目和特检项目的检测/报告时间请参阅本手册“附录2”。3、上班时间各专业咨询电话为临床提供检验结果的咨询、解释服务。4、为保证生物安全,急诊手术建议术前抽血送检输血四项,24h之内报告结果。5、检验科接受临时追加项目的申请,需与检验科联系。 说明1、手册中“报告时间”指检验科收到标本至检测报告发出时间。2、标本采集运送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请严格遵循本手册。3、标本采集时间有助于分析、解释检测结果,请尽量准确。4、采集标本的容器一定要正确。附:检验科服务电话检验科各部门电话急诊检验电话门急诊组*急诊(中午)*临床检验组*生化检验组*急诊(晚班、

5、节假日)*免疫检验组*微生物检验组*其余上班时间急诊咨询请与各专业组联系目录前言3标本采集手册使用说明4目录51标本采集与送检基本流程71.1填写申请单或开电子医嘱71.2生成条形码(原始样品标识)71.3患者准备71.4容器准备81.5采集原始样品101.6原始样品采集者身份标识121.7标本运输121.8接收与拒收131.9拒收不合格标本的处理141.10已接受标本的检验141.11因分析失败而需再检标本处理141.12检测后标本存放141.13追加检测项目及时间限制151.14已测标本处理161.15报告发布161.16服务承诺162标本采集、保存、送检的基本要求172.1血液标本172

6、.2尿液标本192.3粪便标本212.4痰液标本212.5阴道分泌物标本222.6关节腔积液标本222.7唾液标本222.8细菌培养标本222.9骨髓细胞学标本262.10分子生物学标本293各种标本的采集303.1临检标本采集303.2生化标本采集443.3免疫标本采集493.4微生物标本采集513.5细胞分子遗传学检组标本采集694影响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因素734.1患者和标本采集者准备734.2需要考虑的生物因素和药物干扰774.3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805附录855.1检验项目采集容器、报告时间一览表851 标本采集与送检基本流程1.1 填写申请单或开电子医嘱临床医生须熟

7、知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住院部:医师开出电子医嘱;门急诊:医师开出电子申请单。医嘱/申请单应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门诊号或住院号、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科室、床号、临床诊断、特殊检验注意事项、申请检查项目、标本类型、申请时间、医生姓名等。1.2 生成条形码(原始样品标识)1.2.1 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根据医嘱/检验申请单检验项目,做好患者准备,生成条形码。1.2.1.1 病房条形码应含有以下信息:住院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条码号,检验项目。1.2.1.2 门诊条形码应含有以下信息:病员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条码号、检验项目、科室。1.2.2 条形码必须清晰,纵向粘贴在

8、对应的真空采血管(见附录1)上,具体以覆盖住原标签为准,并留有一定的透明区(如左图),以观察标本状况用。病人的姓名端向上(如右图),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禁止在条码上涂写,必须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1.3 患者准备1.3.1 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原则上应清晨空腹抽取。1.3.2 门诊病人应避免疾走、跑步等剧烈运动,并应静坐半小时以上采集标本。1.3.3 采血前一天起忌用烟、酒、茶、咖啡,并应尽可避免使用任何药物,不能停用的药物应予注明。如抗生素、皮质激素、维生素及其他影响代谢或干扰测试反应的药物,以便解释结果时参考。1.3.4 血清脂质或脂蛋白测定应在空腹1214小时采集血液标本。1.3

9、.5 为提高对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敏感性,测定早餐后2小时血糖优于空腹血糖,糖尿病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有时须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1.3.6 有些特殊试验如外周血微丝蚴检查、肌酐清除率、尿成分定量分析等,请参考本手册中标本采集要求进行病人准备。1.4 容器准备1.4.1 静脉血为推进检测技术的准确及快速化,真空采血管的临床应用,已成为采集血液标本的主要方式。采血管中添加分离胶、促凝剂,缩短了血液凝固时间,血清分离的效果好,缩短了报告结果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交叉污染等生物安全隐患,规范了采血技术,提高了检测标本质量,方便了医护人员及患者。1.4.1.1 真空采血管的种类真空采血管添加剂包括多种成

10、分,如抗凝剂、促凝剂、分离胶等,其品种、性能、浓度直接影响血样的性状和检测结果。真空采血技术则在品种、浓度方面做到规范一致,并能长期维持其有效性,使添加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降到最小。由于血液分析的多样性,故抗凝剂的使用种类较多,抗凝及促凝原理,效果也不一样,我科常用的有如下几种:管帽颜色添加剂适用范围规格(ml)淡紫红蓝黑黄红EDTA-K2枸橼酸钠枸橼酸钠分离胶/促凝剂无血常规等凝血机制血沉血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及其它21.81.633-51.4.1.2 真空采血管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 真空采血管的选择:按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真空管,这点至关重要。b) 采血顺序:为血清管(红色、黄色、

11、粉红色帽)枸橼酸钠管(蓝色帽)EDTA管(紫色帽)血沉管(黑色帽)。主要原因是第一管内往往含有组织液,易造成凝血,不适于做血凝测定,当该患者不需采血清管标本时,应先采其它抗凝管,再采蓝色管。c) 标本采集:取血时患者应松弛,环境温暖,防止静脉挛缩,束膊时间不可过长,禁止拍打手臂,否则可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观察采血是否顺利,采血量是否符合要求。采集后要充分混匀,否则抗凝剂将达不到抗凝效果,血液凝固后将严重影响检测结果。d) 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抗凝剂在血标本中的绝对含量可改变血浆中钙离子浓度进而影响实验结果。钙的绝对浓度越高,PT、APTT凝固时间越短。每种真空管按照试管里的添加剂(

12、抗凝剂或促凝剂)都有一定的真空量(试管上有一个黑色方块标志,为该真空管的标定容量),每次采集标本时都要达到标定容量,采集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e) 申请单号与试管号的一致性:申请单与标本唯一对应,采集血标本前应粘贴条形码,并确认粘贴牢固,避免标本送检过程中脱落。f) 血标本采集后,绝不可将真空管帽与管体分离,避免混淆和氧化。1.4.2 尿液1.4.2.1 住院患者带胶盖的塑料尿杯。1.4.2.2 门诊患者带胶盖的塑料尿杯。1.4.3 粪便1.4.3.1 住院患者带胶盖的塑料便杯。1.4.3.2 门诊患者带胶盖的塑料便杯。1.5 采集原始样品 1.5.1 采集静脉血1.5.1.1 遵照医嘱

13、/申请单作好样品采集前所用的真空采血管以及消毒器材、一次性采血针等备用。采血前应向患者作适当解释,以消除疑虑和恐惧。如遇患者采血后发生晕厥,可让患者平卧,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通知急诊科医生诊治。1.5.1.2 采集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如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改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必要时也可从股静脉采血。小孩可用颈外静脉采血,但有危险性,以少用为宜。1.5.1.3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除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外,还应穿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防止患者采血部位感染,保证一人一针,杜绝交叉感染。1.5.1.4 使用真空采血器采集,当采血针穿刺进入血管后,由于采血管内的负压作用,血液自动流入采

14、血管内;整个采血过程无血液外溢和污染。1.5.1.5 如果有血标本外溢应立即对其用500毫克/每升安尔碘消毒处理。1.5.1.6 样品采集过程中,对所使用的采集材料应妥善处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合格的材料,使用前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安全;1.5.1.7 静脉采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宜小于1min,若止血带结扎超过2min,大静脉血流受阻而使毛细血管内压上升,可有血管内液与组织液交流,能使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物质溢入组织液;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局部组织发生缺氧而引起血液成分变化渐大,检查结果时出现不应有的增高或减低。1.5.1.8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将抗凝标本轻轻颠倒混匀数次,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和号码。1.5.1.9 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禁止在静脉输液同侧臂或输液三通处进行采血。1.5.1.10 样品采集过程完成后,用过的一次性采血针应弃于专用利器盒,其他废弃物应放在固定的医用垃圾箱内,决不能任意丢弃,污染环境对所使用的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