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题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35905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学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管理学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管理学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管理学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管理学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学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学题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CA、环境污染 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 D、生态破坏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审批阶段。B/AA、竣工验收 B、施工C、立项3 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B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DA、省环保局B、地方环保局C、国家环保总局5、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BA、进行 B、完成 C、开始6、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概念

2、。A/DA、主体 B、客体C、绝对D、相对、7、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权。CA、执法监督B、执法C、监督D、管理二8 “以新带老”的原则就 an;,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理对策9、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 。C入、预防为主B、污染谁治理C、强化管理10、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 。AA、社会公众B、环保部门C、决策者1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的管理。BA、物B、人 C、技术D、资金1、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人、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2、中国的领海宽度为。0A、

3、3海里B、6海里C、12海里D、200海里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A、国家B、国务院C、环保局D、市政府4、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5、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原则应为0A、谁主张谁举证B、举证责任倒置C、共同举证D、一般的诉讼举证规则6、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A、野生无主,谁猎谁有B、归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有C、归国家所有D、归全民和集体所有7、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A、环保行政主管部门B、农业行政主管部门C、水行政主管部门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8、对“三同时”

4、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A、环境保护法B、海洋环境保护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二”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入、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10、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11、提出“人类有权在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良好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的国际环境宣言是0A、1970年东京宣言B、1972斯德可尔摩宣言C、1982年内罗毕宣言D、1992年里约宣言1

5、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了生态学基本规律中的()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1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入、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14、“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是()A、审核证据B、审核发现C、审核结论D、观察结果15、水质pH值的测定一玻璃电极法GB6920-86是()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16、环境管理对象是()入、自然要素B、社会关系C、企业D、人类的社会行为.J二”17、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0A、

6、物B、物和行为二C、物、行为和精神财富D、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利益18、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0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要素的不同C、环境要素的形成D、环境范围的大小19、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入、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20、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21、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2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将土地分为()A、基本农田、基本建设用地、城乡住宅用

7、地、未利用地B、基本农田、工矿用地、城镇用地、旅游用地C、农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住宅用地D、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3、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2、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3、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顶 。A、省环保局B、地方环保局C、国家环保总局.-4、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 。A、进行 B、完成

8、C、开始、;5、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称为国家环境标准,例女-。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监测方法标准C、地方环境标准6、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概念。A、主体B、客体C、绝对D、相对7、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权。A、执法监督B、执法C、监督D、管理8、“以新带老”的原则就。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 理对策10、是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11、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 。入、预防

9、为主B、谁污染谁治理C、强化管理12、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其中,对中国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的会议是环境保护会议。A、第一次。B、第二和第四次C、第五次D、第三次13、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 。A、社会公众B、环保部门C、决策者14、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的管理。A、物B、人C、技术D、资金15、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三化”方向发展。“三化”指的是。A、资源利用合理化B、生产过程无害化C、废物产生最小化D、资源利用最大化16、环境管理的特点包括 和决策的非程序化。A、区域性B、广泛性C、综合性D、社会性答案:1、C 2、B、A 3、B 4、

10、D 5、B 6、A、B 7、A、D 8、C 9、A10、A、C 11、C 12、A、B 13、A14、B 15、A、B、C16、A、C、D17、环境管理最基本手段: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18、三种生产中处于基本地位的是A、物质生产B、人口生产C、环境生产D、资源生产二、填空题:1、可持续发展包括需求和限制 两方面,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动力,没有限制发展就没有可持续。2、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和 可操作性3生活质量由三个指标组成,其中环境质量生活 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4、根据三个再生产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调整和限制经济再生产和 社会再生产,扩大

11、自然再生产。5、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是指审核发现6、我国对污染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水污染事故、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行现场检查)。/;:.匚7、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近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8、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 活环境问题)。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 境问题)。10、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包括(持续性原则)、

12、(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1、人与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体现在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上。12、物质生产子系统的基本参量是(社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13、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14、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15、(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16、(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17、1、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自然资源)18、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次生环境问题)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19、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环

13、境质量)20、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21、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中国)22、环境管理对象是(人类的社会行为)23、环境管理的四大领域区域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24、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管理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25、三种生产理论: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26、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27、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实证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28、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保证: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29、环境管理的模型方法:环境模拟、预测、评价、规划模型3

14、0、环境管理的主体(三大):政府(主导)、企业、公众与非政府组织31、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32、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33、三大方针:“三十二字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可持续发展战略34、环境管理五大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技术手段35、环境管理法律手段的基本内容:法律规范的构成包括条件、行为规则、法律责任36、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减免税制度、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2、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3、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顶 。4、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 。5、在全国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