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358588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一、总体思路 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 当期的“应纳税额” 当期的“应税销售额”。 二、计算方法 (一)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 “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 内销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 “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1、月“应纳税额”即为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纳税额合计数。2、月“应税销售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 +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附: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合计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月销项税额 -(

2、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 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 累计数 -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 “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销项税额累计数-(进项税额累计数-进项税额转出累计数)-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 + 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注:上面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0(无负数,负数实为期末留抵税额),即与申报表中“按适用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计算口径一致。 (二)“免抵退税”企业: 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月 “销项税额”-( “进项

3、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 累计数 -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 “免抵退税”企业的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免抵退税”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月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 累计数 -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1、月“销项税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 +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 适用税率=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销项

4、税额+“虚拟销项税额”即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 适用税率。2、月“进项税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不剔除征退税率差部分进项税额)+“虚拟进项税额”即每月进(来)料加工料件金额适用税率。3、月“进项税额转出”=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转出”包括征退税率差部分进项税额) - 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2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即征退税率差部分进项税额)。4、月“上期留抵税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上期留抵税额 - 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上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5、“应税销售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 +免、抵、退办法出

5、口货物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目前“免抵退”企业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一)因进(来)料加工料件金额一般需隔月在15日后取得,故“免抵退税”企业“准确”的税负率一般要推后1 个月。即在12月份查询税负率时,受进(来)料加工料件金额尚未取数影响,“免抵退税”企业的税负率有可能要比实际的高一些。(二)“免抵退税”企业税负率计算过程中,因受企业退税办理时单证到齐率影响,上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会产生异动,导致(上期留抵税额- 上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公式计算结果出现差错,从而会使税负率不同幅度下降。假如某企业上月全部为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由于单证不齐,其上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为零,

6、则会使(上期留抵税额-上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变成上月进项税额,这样就会导致上月进项税额在当月重复扣除,当月税负率就有可能成为零。(三)由于国家一度实施了新办“免抵退税”企业在开始13个月中只免抵不计算退税的政策,导致新办“免抵退税”企业开始13个月的应退税额不断累积于上期留抵税额,而上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一直为零,从而使(上期留抵税额 -上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计算行为变为不断滚动扣除还未计算或还未消化完的应退税额,最终使企业税负率计算结果不同程度地低于企业实际。上述存在问题,在系统中一时难于取舍或解决,尚请各单位、管理员结合以上情况对“免抵退税”企业税负率进行具体分析后再作出计算结果。各单位、管理员可简单地应用(所属期 “销项税额”累计数-“进项税额”累计数)“应税销售额”累计数这一公式进行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