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58351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萨缪尔森经济学笔记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A 导言李志 2005/3/23名言: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点评:1、“经济人因其自利而利他(当事人效用最大化)”是新古典的基本假设,整个新古典理论框架起始于此。目前任何超越新古典的经济理论基本都是从超越经济人假设起步的。2、新古典前提假定还包括“既定制度”、“信息完全”、“完全理性”等)A、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1、 包含了经济学两大核心思想:a、资源稀缺 b、社会必须有效的

2、利用(点评:资源稀缺(客观约束)人的欲望无限(主观约束)经济生活必须讲效率;2、 效率(efficiency):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入的经济福利,则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点评:帕累托效率,新古典的理想国)总结: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在于承认稀缺性是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效率与稀缺:经济学的两大主题)B、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斯密是其创始人,他在国富论(1776)中指明了市场效率的特征,并看到了社会经济效益事实上是出自于个人的自利行为。(点评:微观经济分析的个

3、人主义基本思路)2.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凯恩斯是其创始人,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5)凯思斯的新理论分析了失业增加和经济减速这类经济周期的原因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点评:宏观经济学分析的整体主义基本思路)总结: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

4、此翁实始作俑者。 C、经济学推理中常见的谬误1. 后此谬误:出自于因果推理。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那么就犯了后此谬误2. 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这个陷阱是在考虑某一个问题时没能保持其他相关的条件不变(切记:当你分析一个经济变量对于经济体系的影响时,一定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3. 合成谬误: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总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注意:个体相互作用时,整体行为往往能与个体行为的结果大相径庭)点评:最简单的错误,也是最常犯的错误。D、热切的心情,冷静的头脑1. 经济科学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条件。2. 社会必须寻找无情的“市场规则”

5、与慷慨的“福利国家”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只有在充满热情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经济学才能发挥作用社会的繁荣和公正才有可能得以保障。点评:“强国富民”是经济学的宗旨,“良好的愿望”不能取代“市场规则”。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史为例。B 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A、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在物品的各种可能组合中进行选择,生产那些利润最高的商品)点评:a、相对于需求资源总是稀缺,人们必须面临权衡取舍,要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b、一方案“真正值得注意的”成本,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所有方案共同必须支出项目要区别对待(选定方案此类项目支出非选定方

6、案此类项目支出,那么超出部分值得考虑;选定方案此类项目支出非选定方案此类项目支出,恭喜,少支出部分是收益);二是时间成本;三是机会成本(nie:机会成本的意思,就是假设一项选择(支出、成本)的备择收益有N种,取其中最大的项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了。也就是说,你必须先知道这个选择集的全集,然后你还要具有比较的能力,才能最终得出这个唯一的机会成本。显然,除了“完全理性”“完全信息”的人,不可能知道这个成本。因此,可以说“严格意义上的机会成本其实难以计算”。)2、如何生产?(在不同的生产技术中进行选择,采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技术)点评:a、 人们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最优决策b、 “边际”“边缘的”“新增的”“

7、额外的”c、 “边际变动”指围绕你所作的事进行“边缘调整”d、 只要边际收益边际成本,那么行动就是有利可图的,又称“尾巴摇动身体”3、 为谁生产?(消费则取决于个人如何决策去花费他们的收入,收入来自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点评:帕累托效率是理想国,还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更现实。B、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1、实证经济学讨论经济社会的事实(点评:实证分析是描述事实是什么,可以通过证据检验其表述是否正确)2、规范经济学则是涉及伦理信条和提出价值判断(注意:规范分析涉及到伦理、价值而非事实本身,因此其答案也就无所谓正确和错误,只能靠政治博弈来解决,而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分析)警告:考虑经济问题时,我们必须区分事

8、实本身和是否公平这两个问题。C、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1、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决策由市场来作出,个人或企业通过货币支付自愿地交换物品和劳务,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价格、市场、盈亏、刺激和奖励的一整套机制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点评:老萨陷入了怪圈,只讲了市场机制的基本内涵,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A、斯密认为个人的自利行为在“看不见的手”指引下增进共同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分散的利己者组成市场。市场经济是人类目前找到的最好的促进普遍福利的经济制度B、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市场的工具。价格反映了物品的生

9、产成本和社会价值,厂商和消费者在买卖时通过价格完成了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使得人们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C、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其原因:a、外部性:如果一个人不能完全承担其行为产生的成本和收益,而使得他人承担该行为的成本和收益(他人获益是正外部性,他人受损是负外部性)b、市场势力:个人或组织不适当的影响价格的能力由于外部性和市场势力的存在的情况下,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2、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 简言之,政府通过它的资源所有权和实施经济政策的权力解答基本的经济问题(点评:A、当政府限制价格根据市场供求自发调解时,就束缚了看不见

10、的手,进而扭曲了资源配置B、政府干预经济目的是效率和公平,也就是做大蛋糕,或改变蛋糕的分割C、政府能保护产权)3、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所有的社会都是既带有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的成分,当今世界各国大部分都实行的是混合经济制度C、社会技术的可能性A、投入和产出:1、投入(inputs):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2、产出(outputs):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物品和劳务,可用于消费或进一步用于生产。3、土地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能源、非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4、资本:物质资本、资金资本、人力资本5、劳动:下图为生产要素市场和物品与劳务市场的

11、循环流向图说明:1、 在物品和劳务市场,家庭是买着,组织是卖者。也就是说家庭购买企业的物品和劳务2、 在生产要素市场,组织是买者,家庭是卖者。也就是说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用的劳动、土地和资本。3、 该图内含货币流向。B、生产可能性边界:1、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g-possibility frontier,PPF):表示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PPF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点评:以大炮和黄油为例)2、存在PPF限制,原因是受资源和可供利用的的技术的制约,欲望总是无法完全满说明:PPF简化了复杂的经济,强调了一些基本思想:稀缺性、效率、权衡取舍(替代性)、机会成本和经济增长3、效率:在PPF线上,都是有效率的;B是无效率的;D在经济增长前是不可能的。注意:a、 现实中的效率是指尽可能地利用该经济体的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愿望b、 生产效率只是总体经济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