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35773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二章1. 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2. 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步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5.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6.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7.灰

2、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8.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9.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10.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11.辐射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12.大气窗口:电磁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13.发射率(比辐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i于同一温度、统一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比例)M=M014、光谱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15、光谱反射波普曲线: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

3、率随波长变化规律的曲线。遥感的特点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特性。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范围。周期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多源性:多平台、多时相、多波段(多尺度)遥感的特性航空与航天飞行器运行快、周期短,可获得多时相数据。例如Landsat遥感数据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一部分与地面发生作用后反射或地表辐射,再次经过大气层,到达传感器。传感器将这部分能量记录下来,传回地面,即为遥感数据。遥感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整个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技术体系,眼睛的延伸:空间位置的延伸(距离的延伸),光谱的延伸MS

4、S:多光谱扫描仪TM:专题制图仪ETM+:再增强型专题制图仪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平面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一致。这一特征使卫星在地球的向光面,以基本相同的当地时间(9:30a.m10:00am)通过赤道上空。全球参考系统(WRSWRS):LandsatLandsat系统轨道运行的特性产生了一种基于轨道编号和行号的坐标系统。该参考系统可以用于定位获取地球上任一地点的LandsatLandsat影像。WRSWRS将世界大陆的影像分成5778457784景进行编目,每景大约宽185185KMKM、长170170KM.微波遥感微波遥感就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反射的

5、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微波遥感分类微波遥感设备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动遥感器,即探测设备主动发射微波信号,然后再接收被探测目标反射或散射的信号来感知被探测的目标。微波散射计、微波高度计、合成孔径雷达(SARSAR)、真实孔径雷达。另一类是被动遥感,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光谱探测设备,即采用高灵敏度的微波接收技术,接收目标本身微弱的微波辐射信号。微波辐射计。微波遥感的特点(1) 微波穿透云层、雾和雨雪,具有全天侯的能力(2) 微波对地物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3) 可提供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不能提供的某些信息雷达遥感的发展趋势多波段、多极化、多视角、多传感器以及干涉

6、测量技术将是雷达卫星及其遥感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2、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3、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组成。4、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5、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和波长成正比关系。6、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乘绝对温度是常数2897.8。当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波长短方向移动。7、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m8、散射现象的实质

7、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的微粒粒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选择:(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反射率等于1反射率等于0发射率等于1发射率等于02、大气米氏散射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与波长无关。3、大气瑞利散射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与波长无关。4、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反射率发射率物体温度一次方物体温度二次方物体温

8、度三次方物体温度四次方5、大气窗口是指没有云的天空区域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问答:1. 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遥感常用的是哪些波段?电磁波组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不同点:频率不同(由低到高)。共性:a、是横波;b、在真空以光速传播;c、满足f*=cE=h*f;d、具有波粒二象性。遥感常用的波段: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2. 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有关因素:辐射通量(辐射能量和辐射时间)、辐射面积。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

9、值波长是9.66m3.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土壤反射波普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0.40.76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55m(绿)处,两侧0.45m(蓝)和0.67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在近红外波段(0.70.8m)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1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1.32.5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1.45m

10、、1.95m和2.7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水: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4. 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因素:物体本身的性质(表面状况)、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和入射角度。5.试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分子对电磁波的某些波段有吸收作用。吸收作用是辐射能量转变为分子的内能,从而引起这些波段太阳辐射强度的衰减,甚至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通过大气。大气散射作用: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是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使原传播方向的辐射强度减弱。大气反射作用:电磁波传播过程

11、中,若通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还会出现反射现象。主演发生在云层顶部,取决于云量,而且个波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削弱了电磁波到达地面的强度。6.微波为何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7. 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吸收率、散射程度不同。波长范围:0.31.3m,即紫外、可

12、见光、近红外波段。1.51.8m和2.03.5m,即近、中红外波段。3.55.5m,即中红外波段。814m,即远红外波段。0.82.5cm,即微波波段。第三章概念:1、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2、极地轨道:极地轨道,即低轨,就是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3、地球同步卫星:卫星公转角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相对于地球似乎固定于高空某一点。4、像片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5、投影误差: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这种误差有一定的规律。6、灰雾度

13、:未经感光的胶片,显影后仍产生轻微的密度,呈浅灰色,故称灰雾度7、解像力:通称感光胶片的分辨力,解像力的大小以每毫米范围内分辨出的线条数表示。单位:线对/毫米8、色盲片:以卤化银为感光材料,未加增感剂,只能吸收短波段,对大于0.5微米的电磁波完全不感光。9、全色片:能感受全部可见光。但在绿光部分感光度稍有降低10、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受到的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即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11、总视场角:扫描带的地面宽度称总视场。从遥感平台到地面扫描带外侧所构成的夹角,叫总视场角。12、高光谱: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

14、称,它是在电磁波谱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数据的技术;13、微波遥感:指通过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认识地物的技术。14、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15、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16、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早期癌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17、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18、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物体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的取样,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19、光/机扫描成像:一般在扫描仪的前方安装光学镜头,依靠机械传动装置使光学镜头摆动,形成对目标地物逐点逐行扫描20、固体自扫描成像:用固定的探测原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队目标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21、谱像合一: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像合一”的技术填空:1、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航天平台、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