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35756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宏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宏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宏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宏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2年-2014年)宏庄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发展较快的学校。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全体师生共同、持续努力,学校在书香校园打造上初见成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区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一 、基础与现状1、教师结构状况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8人,占在岗教师的70%;小学高级教师4人,占在岗教师的30%;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目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有2名,占在岗教师的20%,。2、学校管理状况近年来

2、,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二、存在的不足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没有彻底跳出应试观。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

3、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不够强,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有待进一步强化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三、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知行结合 学以致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提高职业幸福

4、感的指数,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快乐成长,创建和谐校园。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1、一条主线:以学生快乐成长为宗旨,以教师提高教师幸福感为保障,打造和谐校园,让社会、家长、领导满意,提高社会赞誉度。这既是我们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完善活力课堂,继续打造书香校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二)办学目标办有特色的学校,培有智慧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三、重点发展项目(一)、学校管理责任人:宋强国目标:坚持以科研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用心教育的良

5、好工作氛围。措施: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4、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阶段性目标:第一年(2011、92012、8)年度目标:1、以书香育人为抓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2、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创设校园文化环境。任务:1、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2、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

6、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3、完善团队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师作风主流意识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第二年(2011、92012、8)年度目标:以人为本,形成学校共同愿景。任务: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2、以活力课堂打造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第三年(2013、92014、8)年度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任务:1、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2、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7、。(二)、教师专业化发展责任人: 董佳国、刘忠目 标: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教师人生观大讨论”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

8、“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活力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1)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2)提供艺术教育研究的理论、艺术欣赏的资源,为教师审美能力的提高拓宽途径。 阶段性目标:第一年:2011.92012.8年度目标: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任务:1、建立教师

9、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第二年:2012.92013.8年度目标: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任务: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2、立足“活力课堂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第三年:2013.92014.8年度目标: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任务: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教师人生观大讨论”。3、汇编“活力课堂”课例集。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1、教师素

10、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 3、教师教育成果:“艺术教育与学科整合”课例集。(三)德育工作:责任人:宋强国目标:以小事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措施: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4、组建学生社团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阶段性

11、目标:第一年:2009、92010、8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任务:1、成立班主任工作研究组,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2、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3、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第二年:2010、92011、8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任务: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第三年:2011、92012、8年度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任务:1、总结学校班

12、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3、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好。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县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四)教学工作责任人:宋强国、董佳国目标: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活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

13、共同成长。 措施:、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社团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4、加强课程建设,完善

14、地方课程。阶段性目标:第一年:2011、92012、8年度目标: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任务: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第二年:2012、92013、8年度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构建教学模式。任务: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2、开展“活力课堂”的研究。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第三年:2013、92014、8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任务: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活力课堂”的课例集。2、举行活力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1、学校整体教学质

15、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镇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五)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董佳国 陈立中目标: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措施:1、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2、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任务:、围绕 “活力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每年有1项课题在学区立项。3、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六)后勤服务工作:责任人:刘忠目标: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措施: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