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学考试复习要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356803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内科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呼吸内科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呼吸内科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呼吸内科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呼吸内科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内科学考试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内科学考试复习要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四位,在农村占第三位。肺循环具有低压(肺循环血压仅为体循环的十分之一)、低阻及高容的特点。大气污染和吸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我国结核病(主要是肺结核)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二。痰由白色泡沫或粘液状转为脓性多为细菌性感染。大量黄浓痰常见于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铁锈样痰可能是肺炎链球菌感染。红棕色胶冻样痰可能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伴大肠杆菌感染时,浓痰有恶臭。肺阿米巴病呈咖啡样痰。肺吸虫病为果酱样痰。咯血:痰中经常带血是肺结核、肺癌的常见症状。痰液检查:痰涂片在低倍镜视野里上皮细胞25个为相对污染少的痰标本,定量培养菌量=107cfu/ml可判定为致病

2、菌。常规胸液检查可明确渗出性或是漏出性胸液。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透视配合正侧位胸片、CT、磁共振显像(MRI)、支气管动脉造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急性上感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血液检查:由于多为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发病有季节性。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

3、、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肺炎按解剖分类:大叶性(肺泡性)肺炎、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按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肺真菌病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按患病环境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临床诊断依据是:1新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闻及湿性啰音 4 WBC10x1

4、09/L或=30次/分;2氧合指数(PaO2/FiO2)=20mg/dl);6白细胞减少(WBC4x109/L)7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x109/L);8低体温(T36摄氏度);9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考虑收入ICU治疗。确定病原体:1痰 痰标本采集方便,是最常用的下呼吸道病原学标本。2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呼吸。3防污染样本毛刷。4支气管肺泡灌洗。5经皮细针吸检。6血和胸腔积液培养。7尿抗原试验。治疗: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重症肺炎的治疗首先应该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并应足量、联合用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B内酰胺类联

5、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青霉素过敏者用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肺炎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大多数患者需要710天或更长疗程。肺炎临床稳定标准为:1T=37.8摄氏度;2心率=100次/分;3呼吸频率=90mmHg;5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饱和度=90%或PaO2=60mmHg;6能够口服进食;7精神状态正常。抗菌药物治疗后4872小时应对病情进行评价。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肺炎链球菌不产生毒素,不引起原发性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葡萄球菌肺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有空洞形成。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痰。支气管扩张症多

6、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剖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原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扩张的支气管包括:柱状扩张、囊装扩张、不规则扩张临床表现:1,慢性咳嗽,大量浓痰2,反复咯血3,反复肺部感染4,慢行感染中毒症状。可明确支气管扩张诊断的影像学检查为支气管造影,高分辨CT已成为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诊断方法。肺结核 (新发现的结核病治愈率达到95%以上),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我国疫情:高感染率、高肺结核患病率、死亡人数多、地球患病率差异大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1传染源:痰里查出

7、结核分枝杆菌才有传染性,才是传染源。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痰内菌量的多少;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4影响传染性的因素;5化学治疗对结核病传染性的影响:接受化学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痰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呈对数减少。原发病灶:当首次吸入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后,如果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存活下来,并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这部分肺组织即出现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病灶。原发综合征:肺结核原发病灶、肿大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合为原发综合征。结核病主要的免疫保护机制是细胞免疫,形成结核结节。内源性复发: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结核

8、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外源性重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感染而发病称为外源性重染。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结核病的病理过程特点是破坏与修复常同时进行,故上述三种病理变化多同时存在,也可以某一种变化为主,而且可以相互转化。结核病的临床表现:a、症状(呼吸系统症状):1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症状;2咯血;3胸痛;4呼吸困难。b、全身症状:发热为最常见症状。肺结核诊断:1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2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病的主要方法;3结核菌素实验广泛应用于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而非检出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选择左侧前臂曲侧中上部1/3处,0.1ml

9、皮内注射,试验后48至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硬结直径=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反应结核病分类:1原发型肺结核;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X线胸片和CT检查可发现由肺尖至肺底呈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结节直径2mm左右);3继发型肺结核(X线表现特点为多态性,好发在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4结核性胸膜炎;5菌阴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含浸润性肺结核、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和干酪样肺炎。痰菌检查记录格式:以涂(+),涂(-),培(+),培(-)表示。当患者无痰或未查痰时,则注明(无痰)或(未查)。初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初治:1尚未开始抗结核治疗的患者;2正进行标准化

10、疗方案用药而未满疗程的患者;3不规则化疗未满1个月的患者。复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复治:1初治失败的患者;2规则用药满疗程后痰菌又复阳的患者;3不规律化疗超过1个月的患者;4慢性排菌患者。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常用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慢行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主要累及肺部。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

11、气肿的病理变化。症状:1慢性咳嗽;2咳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4喘息和胸闷。实验室检查: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2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20%。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12、3昼夜PEF变异率=20%。符合1至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AHR)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药物治疗:1缓解哮喘发作:B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茶碱类(氨茶碱);2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糖皮质激素(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吸入治疗是目前推荐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方法)、LT调节剂(通过调节LT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其他药物。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肺血栓栓塞(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引起PTE 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和PT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两者有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