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周长优质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35672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周长优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周长优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周长优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周长优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周长优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周长优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周长优质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长课题周长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设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究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出“周长”的含义。1.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通过利用学具进行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操作中进一步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通过“画一画”、“围一围”、“描一描”等熟悉实践活动,既了解了封闭的概念,又找到了测量不规则图形及规则图形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

2、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重点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6分钟)1.设疑:如何买花边?老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上街买了一块布,铺在桌上总觉得不好看,有个朋友便给我提了个建议,如果在这块桌布周围加一圈花边,就会好看一些,老师也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可是这条花边该买多长呢?同学们,你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

3、(课件出示一块桌布)老师:那么该量哪里呢?谁能指一指呢?(一名同学站起上前指一指)2.导入新课。这位同学指的是这块桌布的周长,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1.学生纷纷讨论发表意见。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1.算一算。44+9=39+2=77+4=66+5=59+7=47+9=答案:25 29 53 41 52 372.从身边找“周长”朋友,并摸一摸,同组伙伴说一说。如自己坐的凳子的一周的长度叫周长。3.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哪些图形不能求出它们的周长?答案:(1)(2)(3)(4)(6)能求出周长,(5)不能求出周长。4.( )图形( )的长度

4、,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答案:封闭 一周5.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一条边长6厘米,周长是( )。答案:18厘米6.求图形周长。答案:3+4+5=12(米)5+5+4+4=18(米)二、探究新知。(25分钟)一、感知周长。1.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和平面图形。2.交流喜欢的图形的周长。二、设疑:什么叫周长?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三、研究求周长的策略。老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你能测量下面物体的周长吗?课件展示图片。圆形的周长、五角星、三角形的周长1.学生动手操作。2.小组交流汇报。四、讨论把物品分类。老师:刚才大家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能不能根据各自所用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和物品分

5、分类?小结:不规则图形可以用绳子围图形一圈,再测量绳子的长度;规则图形可以用直尺测量出周长长度。一、1.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2.学生演示:自己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的长度,然后派一名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二、讨论。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2.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三、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2.小组反馈意见:圆形:学生1:用尺量;学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五角星:学生1:用绳子先围在用尺子量;学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三角形:学生:量三条边,再加起来。四、学生讨论:钟面、树叶比较特殊,要用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其余的都可以用直尺量出

6、周长。三、巩固练习。(5分钟)1.教材第83页“做一做”。2.教材第84页第1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疑惑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独立完成作业。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数学课和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周长这一课,体现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着力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理解周

7、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平面图形、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2.彰显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富有个性的评价,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点评和总结:5/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