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356673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20分,考试时间12分钟。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试 卷 一、选择题。(共28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所有对的的一项是( )A.栖(q)息 尸骸(h) 倜傥(ng) 强(qng)颜欢笑B.不惮(n) 徘徊(hu) 纤(xn)手 更(g)相为命 C.脖颈(gng) 札记(zh) 盘桓(un) 呱呱(gg)而泣D.汲(j)取 愠(w) 色会稽(uij) 栈(zh)桥.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晦朔 蛊惑 委曲求全 食不裹腹 B繁衍 纹身 伏法受诛 不径而走 C. 恶运 俯瞰 金榜题名 引人注目 .震撼 磨砺 流觞曲水 皇天后土3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某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B. 国内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辞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C.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由于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独立。D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甚而陷入困境时,我们特别需要一种能与我们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朋友协助我们渡过难关。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与会专家学者环绕目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有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或对以往的房地产状况进行总结,或对将来的房地产发展进行展望

3、。B.影片深刻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日军的人性沦丧,但并没有导向绝望,由于其主旨是捍卫民族尊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无时无刻都在谱写着生命的赞歌。.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D中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日益注重养生保健,某些骗子就运用这种心理,给假药贴上保健的标签来牟取暴利。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_。 我但愿读者可以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因此阐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白我并没有 地下结论。 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

4、值得惊奇的东西。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_,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粘上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 .传颂 轻率 细致传诵 轻率细致 C传诵 容易 细微 D.传颂 容易细微6.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文学常识的表述对的的一项是( )A柳永,(?-约10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柳屯田。其词多描绘都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所创慢词甚多,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 传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剧本由曲、白、科三部分构成,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王实甫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白朴、关汉卿齐名,被

5、称为“元曲四人们”。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毕生成就卓著,其中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四大悲剧”。.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7. 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对的的一组是( )A、当侍东宫(应当) 犹有所待也(待,等待)、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授职) 余扃牖而居(关闭)、令人长号不自禁(呼喊) 猥以微贱(辱,自谦之词)D、白夺一种状元(枉自,徒然) 足以极视听之娱(尽) 8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由于长句,歌以赠之 臣之辛苦 B铁骑突出刀枪鸣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则告诉不许

6、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曲终收拨当心画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B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D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方式不相似的一组是( )A臣具以表闻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C.余扃牖而居童子莫对,垂头而睡10.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夙遭闵凶 B此小大之辩也 C.彼且恶乎待哉 D.虽趣舍万殊1.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似的一项是( )例:而刘夙婴疾病A草拂之而色变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之二虫又何知 D.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12下列对课文内容或语句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蜀道难是一首古体诗,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同步展开奇伟的想

7、象,着力描绘了秦代蜀道上壮丽雄奇瑰伟险峻的山川,其中也蕴含了人生坎坷之慨。B.琵琶行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优秀老式,是唐代七言歌行体的代表作,诗中作者描写了一位琵琶女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抒发了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勃化用庾信马射赋中的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虽然句式相似,但在乎境的发明上,王勃句比起庾信句更为优美和洒脱。D.“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此后衫儿、袖儿,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作者采用了比方、排比、叠词等,把崔莺莺

8、柔肠百结的辞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呜呜咽咽。声气口吻,宛然在侧。阅读诗歌,完毕1、14小题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1.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安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4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构成了一种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

9、这种写法相似的一首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 卷 II二、阅读题。(共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11题。(9分,其中选择题每道3分)荔枝大小,一般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0世纪0年代,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尚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培学则说大者重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对的。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一般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

10、的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因此说它“莹白如冰雪”。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丢弃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因此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合适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21

1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始终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送。早在1800近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奉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 (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送的不易。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目前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节选部分

12、的阐明顺序是( )A由远及近 B由表及里 C由实及虚 D.由虚及实16.下列对荔枝的特性描述不对的的一项是( )A荔枝的大小一般在二十克左右,如果达到四十克以上,就称得上“大荔”了。B、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莹白如冰雪”的荔肉是荔枝的假种皮,并非荔肉。真正的荔肉其实早在食用之前,就被人扔掉了。荔枝不耐贮藏,因此古代君主若是想吃荔枝,须用快马飞骑日夜传递。.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因而不能种植。17文中引用诗词典故,下列对其作用表述对的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明代徐勃的一首咏荔枝膜,是为了进一步印证白居易所言“膜如此绡”的对的性。.作者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既从侧面写出了荔枝不耐

13、贮藏的特点,又具有凭吊古代和挖苦唐代统治者的意味。C.作者多次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既有助于阐明荔枝的有关特性,又增强了阐明的生动性和艺术性。D作者引用四川果树良种图谱和中国果树栽培学中有关荔枝大小的内容,旨在表白自己博学多识,是有关荔枝种植方面的专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18-2题。(11分)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荣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她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下低,疏疏密密。在她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一下雨,她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谙事的她叫到身边,告诉她许多古人有关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她听不懂,但她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然后,她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多次的反复后,她的耳朵变得敏捷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射到木晒楼上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重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布满一种力度。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她听见潺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