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西南情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35453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欣赏西南情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欣赏西南情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欣赏西南情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欣赏西南情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欣赏西南情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欣赏西南情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欣赏西南情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欣赏西南情韵-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瑶 族舞曲 五月蝉虫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和感受,能够喜欢西南地区 的音乐。(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听辨、记住音乐主题并辨认其主奏乐器 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 形象。(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 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懂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歌曲的体裁形式一一混声合唱教学难点: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 教学用具:教案、教本、教师用书、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前分析:对于西南地区的音乐风格,学生不熟悉,所以:1. 要完整地聆听全歌,感受、

2、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认识歌曲的 体裁形式一一混声合唱。对这首合唱来说,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它包括 了哪些声部及合唱中的领唱形式。2. 可以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 格及衬词的作用。复听时要引导学生着重体验、领会歌曲的民族风格 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教学过程:(一)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1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 (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 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 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2.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基本素材是两个曲调。即:这首歌 是

3、一道混声合唱曲。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歌曲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由三个乐段 (A、B、B)组成。第 一乐段鲜明地展现了丰收在望的美景,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无比喜悦 的心情。第二乐段呼应,不仅主人欢迎,连老圭山也在欢迎。第三乐 段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 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在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里,一直贯穿着一种欢快活泼、热情洋溢 的情绪。其中,那颇具民族风格的衬词及其旋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当然,那推向高潮的尾声也是这首歌画龙点睛的重要一笔。(二)瑶族舞曲瑶族舞曲丰富并发展了合唱曲的音乐形象及内涵。其鲜明的民族

4、特色、健康向上的内容、优美动听的旋律、明朗欢快的情绪、干净洗炼的配器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新中国早期的 器乐作品中,瑶族舞曲是其中的佼佼者。乐曲用复三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部分为 C羽调;第二部分为C 宫调;第三部分又转回C羽调。乐曲的开端是一个引子。它由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用拨奏 的方法,模仿着瑶族长鼓的敲击节奏。它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 幽静的意境之中。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节日的晚会即将来临。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两个不同速度、 不同情绪的主题组成。第一主 题优美抒情,行板速度,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构成。第一主题共演奏了三遍。尽管这个主题旋律在每一遍中都是一 样的,但由于其织体的

5、变化、配器手法的不同,因而在情绪的细节之 处仍有一定的差异。第一遍由小提琴奏主旋律,木管乐器用长音奏和声背景,大提琴 和抵音提琴拨奏低音。它呈现了一种自然流畅、优美抒情的情绪。仿 佛姑娘们的轻歌曼舞拉开了晚会的序幕。第二遍由木管乐器组奏主旋律,小提琴及中提琴用拨奏的方法奏 出与之同步的密集音型),圆号则模仿着长鼓的节奏奏出轻柔的和弦 ()。这一遍在原来优美抒情的情绪中增添了一股活跃的成分。第三遍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木管组接替小提琴和中提琴奏集音型 (),圆号及小号连续的切分节奏)奏出和弦以模仿长鼓的节奏,低音长号及大号用长音作基础。由于 整段的力度是在前两遍的基础上递增起来的,这一遍的情绪显得更

6、加 热情。它给人们的联想是:参加晚会的人越来越多,歌舞也越来越热 情,晚会沉浸在一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衍化而来的。它的情绪欢乐、热情、粗犷、 豪放。其速度为快板,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 (aba)。第二主题演奏了两遍。第一遍开始时,由大管演奏主题 a,弦乐 用拨奏的手法奏出活跃的伴奏音型。它好像一群年轻的小伙子闯进了 姑娘们的歌舞人群。抒情优美的主题 b由双簧管演奏,大管则以灵 巧的乐汇()加以衬托。当再现主题a时,大管再次奏出主旋律,而双簧管则 同时奏出一段复调旋律:这段音乐使人产生男女青年翩翩起舞的联想。当第二主题演奏第二遍时,乐队采用了合奏的方法。木管组及圆 号、

7、小号承担了演奏主旋律的任务,而整个弦乐组、部分铜管乐器及 打击乐器用强烈的节奏作烘托。人们很自然地感觉到这段音乐的情 绪:热闹、欢腾、粗犷、豪放。这一段音乐所描绘的不正是节日舞会 中那狂欢的情景吗?!在一个渐慢、渐弱的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大部分 (中段)。它 在抒情、安宁的意境中,不时地带出一些活泼、跳动的色彩。这部分 乐曲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第一乐段(第1 17小节)由小提琴奏主旋律。它婉转、细腻、温 柔、平和。其它弦乐器用拨奏作陪衬。它在静中有动,烘托着平稳质 朴、柔而不媚的旋律,把人们带入亲切、安详、诗一般的意境之中。第二乐段(第1825小节)由加弱音器的两支小号奏主旋律,由 两

8、支长笛穿插附和。其情绪活泼、跳动。第三乐段的前两个乐句由圆号奏主旋律,单簧管用连音奏上下起 伏的副旋律,犹如一位老人在讲着可爱动人的故事。紧接着,由单簧 管、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奏主旋律,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奏副旋律。当 重复这段旋律时,改由木管组和弦乐组奏主旋律,其它乐器作伴奏。 最后,加进小号奏主旋律,把人们带入一种自信、乐观、幸福的意境 之中。乐曲的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减缩再现加尾声。 再现部分的 配器与第一大部分的配器略有不同。 整个情绪比第一大部分热情。特 别尾声部分,其速度在快板的基础上再加快,使音乐情绪推向咼潮, 并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全曲。(三)五月蝉虫唱得好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歌

9、词较短。从实质上看,这种歌的衬词要比 歌词重要的多。因为其衬词部分才是歌的主体。通常,歌手们要凭借 歌曲的优美的旋律及令人遐想的和声来展示自已动人的歌喉及高超 的演唱技巧。这首歌采用了支声性二声部合唱的形式。 歌曲的主旋律有时在第 一声部,有时又在第二声部。因此,演唱者既要演唱主旋律,也要以 和声去伴合主旋律,从而表现蝉虫在树上鸣叫的情景。五月蝉虫唱得好是一首女声合唱。第一声部由 23人领唱。 整个合唱的音色,给人以明亮、柔美、清雅的印象。侗族大歌侗族人民多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其语言属 汉藏语系。侗族人多通汉语。侗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侗族 有着

10、十分悠久的历史。按演唱体制及社会功用分类,侗族民歌有大歌、 踩堂歌、拦路歌和花歌几大类。在侗族中,“大歌”含有古老的歌、很长的歌、很大的歌等意思。 因此,“侗族大歌”可以理解为结构庞大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侗族大歌可分为“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及“叙事大歌”三 类。其中,声音大歌是“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的大 歌”。这种歌的歌词较短。一首歌通常有两段词,多的也不超过五段, 每段歌词也仅有三、四句。它的主要特点是:每段歌的后半部分都有 一个相当长的持续音衬腔。侗族人民把这部分视为声音大歌的主体, 常常要使用“循环呼吸”的方法来演唱。 声音大歌往往对自然景物进 行惟妙惟肖的模仿与刻画。蝉鸣声、杨梅虫叫声、山羊跳跃的形象、 小河蜿蜒流水的情态等。课后反思:五十六个民族,五十枝朵花,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每 一朵花都开得那么绚烂美丽。同学们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要多多体 会,下课。(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西南民族音乐”知 之甚少,本课中列举的课例同学们都比较陌生, 因此我觉得在今后的 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举一些近代西南音乐, 让同学们更热爱西南民族音 乐,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