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354286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书1、初步设计批复和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执行情况,以及施工图设计执行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款执行情况1.1初步设计批复及专家组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本施工图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根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泰顺县58省道(西山岗)至筱村公路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函(浙发改设计2011 139号)和泰顺县58省道(西山岗)至筱村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专家组意见关于路基路面的要求进行设计。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1、赞同初步设计提出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和组成尺寸。 本条继续执行。 2、赞同采用沥青砼路面,面层采用4厘米厚AC-13C型沥青砼+6厘米厚AC-20C型沥青

2、砼,基层、底基层采用20厘米+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挖方路段增设15厘米厚级配碎石垫层。 本条继续执行。 3、建议复核路面设计弯沉值。 本次设计对路面设计弯沉重新取值计算,以趋更合理。 4、建议取消水泥砼土路肩,改为土路肩或沥青砼路肩。 本次设计仅在过村路段采用3cm沥青表处+15cm级配碎石对土路肩进行硬化。 5、请设计单值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和弃(取)土情况,调整路堤、路堑边坡坡度。同时建议设计单位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填料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全线的边坡防护设计,做到既安全美观,又经济合理。 本次设计局部路线平纵进行优化,同时根据地质对路堑边坡坡率进行调整,使填挖更趋平衡,弃土方量较初

3、步设计大为减少,弃土场大大减少。 6、下阶段结合地质详勘,优化边坡防护和挡墙基础防冲刷设计,岩质较好的挖方路段应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工艺,以减少防护工程数量。 奉次设计根据地质详勘,优化挖方边坡设计,列岩质好的路段采用光面爆破十自然裸坡,辅以爬藤绿化,减少了防护数量。对可能冲刷的挡墙,采用片石混凝土基础,并加深基础埋置深度。 7、建议进一步提出填挖交界、低填浅挖路段的设计要求。 本次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填挖交界、低填浅挖的设计。 8、结合山区公路水毁情况,进一步完善沿线排水设施设计。 本次设计根据地形条件,当地气候特点,进一步完善了排水设计。1.2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执行情况2011年11月18日,泰

4、顺县交通局在杭州组织召开了泰顺县58省道(西山岗)至筱村公路工程施工图审查会议,根据专家组关于本合同段路基、路面及排水的意见,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1、对填方高挡土墙的稳定性作进一步验算。对横坡较大处的陡坡路堤,应加强稳定性验算,并根据需要增设挡墙护脚等支撑结构,以提高稳定性并收缩坡脚。 本次设计对高挡墙的稳定性进一步验算,并根据需要增设路堤式挡墙或护脚墙,以收缩坡脚。 2、根据地质地形条件,优化挖方边坡的分级高度、坡率及防护设计;完善高挖方爆破施工的控制要求。 本次设计进一步优化挖方边坡坡率设计,补充了光面爆破施工控制要求。3、取消填方边坡喷播植草,改为撒播草籽等简易绿化方案;尽量取消挖方坡面

5、的高次团粒防护,可采用裸坡+爬藤植物进行边坡绿化。 本次设计对于填方边坡高度小于8m的全部改为撤播草籽简易绿化,挖方边坡地质较好路堤取消高次团粒防护,采用裸坡+爬藤植物绿化。 4、进一步核算本工程的弃方数量,并完善弃土场的设计。 本次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弃土场设计。 5、基本赞同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取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的施工要求。 本次设计取消基层底基层振动成型法的施工要求。 6、建议充分考虑山坡汇水面积,在沿山路段增设过水断面较大的排水沟。优化挖方路段边沟设计。 本次设计进一步优化挖方边沟设计。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执行情况填料选择.

6、2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限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冰冻地区上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本施工图填方路基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进行填筑。本地区虽不属于冻土地区,但也不得用粉质土填筑路堤。具体详见“路基设计说明”。压实与压实度 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及3.3.2规定。施工图设计阶段对路基压实有严格的要求,详见“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说明”。符合表及3.3.2的要求2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说明 施工标段划分原则:充分考虑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有效的保护环境;各标段尽量考虑填挖方调配平衡,减少土石方废

7、弃;方便施工组织、降低管理难度、加快工程进度;有利于便道利用和材料供应;路基、桥梁、隧道有机组合,减少施工交叉干扰;不拘泥于标段长度,造价等指标的均衡,一切以安全、优质、快速为目标;特殊情况下标段偏大也是可行的,但必须充分说明原因和理由,进行优缺点分析比选。 本项目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l4+720,设计里程共长14. 725Km(设两处长链K1+900. 588=K1+899. 231、K5+609. 670=K5+606. 301),本项目以大坑底隧道中心桩号为界分为2个土建施工标段,其中01合同段:K0+000K6+710,02合同段:K6+710Kl4+720,本册为01合同

8、段。3、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3.1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工程地处山岭区,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60ln/h,路基设计顶宽为10.0m。 整个路幅组成如下: 行车道宽度: 23. 5m 硬路肩宽度: 20. 75m土路肩宽度: 20. 75m一般路段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3%横坡。3.2路基加宽方案的说明 全线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的路段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表中第3类加宽。加宽渐变采用线性过渡。3.3路-超高-案J说A l、超高标准 本项目平曲线半径小于1500米的路段均设置路面超高,超高值均按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

9、G D20-2006)中规定值取用。 2、超高方式 本项目路基超高方式采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绕中线旋转的方式,即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位于直线路段或者曲线路段内侧,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3%时,土路肩横坡与车道或硬路肩横坡值相同;当超高坡度小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值采用3%。位于曲线路段外侧的土路肩横坡,采用3%的反向横坡值。 3、超高过渡方式 为了使路基从标准横断面圆滑地过渡至规定的超高横断面,设计从平面线形方面考虑设置了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因此,一般情况下

10、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内完成,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并使路面不滞水,设计考虑路拱横坡从-2%变为2%时纵向渐变率1/330。 全线超高按线性渐变,具体超高及超高渐变段详见超高方式图。4、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按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等进行设计。路基设计线位置为路基中心线。行车道和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3%。4.1填方路堤路基填方采用土石混合料等材料填筑,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用

11、于填筑路基。沿水库、陡坡路段路基边坡一般采用挡土墙形式。沿弃土场路段一般采用放坡形式,路基填高小于8米时边坡坡率为1:1 5;填高大于8m时,路基顶向下8m处每侧设宽2m的护坡道,上级坡采用l:l 5的坡率,下级坡分别采用1:1.75和1:2.0的坡率。当地面横坡度陡于1:5时,将基础挖成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2. Om,台阶向内倾斜4%。4.2 挖方路基 根据沿线岩土工程特性,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拟定挖方路基断面的基本形式为折线坡或斜坡+平台型式。根据本项目的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一般边坡每级10m高,对于有边坡平台的,平台宽度一般为2.0m,平台上设置截水沟及种植槽,碎落

12、台宽一般1.0m,。 边坡坡度根据岩性、结构、产状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实施: 1、第一级(紧接碎落台的)边坡采用l:0.3,1:1,视需要设支挡、加固工程,且必须绿化,以美化行车视野内的路容。 2、边坡总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的坡率按表l的范围选用。表1 路堑边坡坡率岩土类型边坡坡率粘土、粉质粘土1:1.0卵石土、碎石土胶结和密实1:0.751:1.0中等密实1:1.0硬质岩未风化、微风化、逆倾1:0.3弱风化、强风化1:0.51:0.75全风化、顺倾1:0.751:1软质岩未风化、微风化、逆倾1:0.5弱风化、强风化1:0.751:0.1全风化、顺倾1:1 3、当土质(或软

13、质岩)挖方边坡高于20m、石质挖方边坡高于30m,以及边坡虽不高但夹有软弱岩层的顺倾山坡等不良地质地段,根据地勘成果和原位测试数据,以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其结果确定是否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4、隧道进出口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在挖方一倒宽度不足一幅行车道时,应将路床深度内的原有土质全部挖除换填,以保证行车道内土基的均匀性。4.3路基填挖结合部处理 半填半挖路基可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等进行增强补压,以消减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当挖方为土质时,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同时对挖方区路床0.8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路床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当挖方为坚硬岩石时

14、,宜采用填石路堤。纵向填挖交界处设置过渡段,路基应开挖台阶,并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土质挖方路段设置lOm过渡段,石质挖方路段设置5m过渡段。路基压实度应视填料性质及不同粒径而确定。当粒径大于4cm的石子含量占30%以下时,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当粒径大于4cm的石子含量占30%以上时,采用固体体积率作为压实度控制指标。路基填筑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当压路机从结构物顶上通过时,若结构物顶面填土高度小于50cm时,应禁止采用振动碾压。对于不同性质的填料,其压实厚度和遍数根据现场压实试验确定。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均匀和粒径具有良好的级配,以保证路

15、基压实。4.4深挖路堑设计 路堑边坡加固原则 1、路堑边坡加固工程设计采取以稳定为本,加固为主,排水、防护并重,并尽量考虑绿化环保、恢复自然景观等多种因素综合处理,确保施工中的临时稳定和通车后的长期稳定。 2、边坡稳定的计算主要是抓住抗滑力与下滑力这对主要矛盾,当边坡稳定计算安全系数小于1 25时,就应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处理方案遵循“先表面后深部,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分别依次采用放缓坡率、设置上挡土墙、预应力锚索、全长粘结型锚杆框架或采用综合处理方案。 3、考虑全线工程的景观一致,设计中坡形采用台阶式,条件允许时,坡面尽量绿化植草、美化环境,同时在碎落台及挖方平台处设置种植槽,种植藤本植物、灌木等以加强边坡的绿化。4、施工中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