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35226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人教版必修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爱的艺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弗罗姆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一反传统的理论,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本文节选自爱的艺术的第二章“爱的理论”的第二节,全文10个小节,叙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的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阐明了父爱与母爱在儿童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文中许多观点对于培养和教育儿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有一定难度,建议你采用下面的学习方法:(1)用探究的方法阅读本文。

2、弗罗姆的爱的艺术是一部充满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作品,例如他把爱当作一种能力,一种艺术,这本身就是对传统的意识和观念的批判;他用“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念对弗罗依德的唯心主义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进行改造,也是一种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对西方现代社会所做的深刻批判,指出一切都是“交易”的现代西方社会造成爱的衰亡。因此,阅读这篇文章,要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了解弗罗姆观点的精髓,当然也包括他的观点的某些局限,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2)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本文是议论性文体,阅读这类文章,要善于从文章阅读技巧与方法的角度入手,发现作者思路的灰蛇草迹,善于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经验,才能够得到阅读的快感与

3、乐趣。本文思路清晰,说理透彻。阅读时要能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要能捕捉那些有领起作用、归结作用和过渡作用的语句,通过对它们的归纳分析,体会文章的结构和思路。(3)联系实际,使抽象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行动指南。这篇文章阐明的道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因为课文讲的是抽象的道理,所以,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即使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章内容,有可能仍然会感到抽象空洞,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它对我们行动的指导意义。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使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学习本文务必在这个问题上有突破有收获有体会。课文解读(1)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

4、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

5、实的,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对于他则没有任何意义。这段文字说明婴儿虽然受到母爱呵护,但不具备爱的能力,不能体会到母爱。作者采用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说理方法。婴儿出生后不仅不感到恐惧,而且有“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这是由于受到“仁慈的命运”(母爱)的呵护,但是婴儿“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不知道快乐来自母亲,不能感受到母爱,从上述现象,作者推出婴儿处在弗罗依德所说“自恋阶段”,不具有爱的能力。阅读这段文字必须知道作者弗罗姆所说的“爱”的含义。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障碍的力量,是一种把自己和他人联合起来的力量”,这就

6、是说,爱只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体现出来,是一种开放型的心态。而“自恋”,即自我爱恋,“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对于他则没有任何意义”,它是“一种心理的兴趣集中在自身的注意力”,属封闭型的心态。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这是弗罗姆关于爱的基本观点,是我们解读本文的钥匙。人们传统的看法是,爱是“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爱就是如何惹人爱,爱是别人恩赐的情感。弗罗姆认为,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在弗罗姆看来,爱作为一种主动的能力,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

7、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没有获得爱的人正是由于爱的能力发挥的失败,克服这种失败的唯一途径是研究爱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学会爱这门艺术,找出爱失败的原因,并且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弗罗姆关于爱是一种能力的观点,是爱的理论的一个创新和进步。(2)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

8、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本段的第一层,叙述孩子不断长大,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在不断地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渐渐地有“我被人爱(包括母爱)”的体验。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本段第二层,具体解说“我被人爱”(也就是母爱)这种心理体验的内涵。“我有被人爱的资本”,这里的“资本”指的就是上文提到的“我是母亲的孩

9、子”“我孤立无援”“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对爱的这种理解是以自我为中心,本质上是自私的。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本段第三层,也是本段的中心,说明母爱的两面性,一方面母爱是“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另一方面,母爱也有它的消极面(缺陷),“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

10、根本无法赢得”,一旦失去便“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这段文字阐述幼年孩童对爱的体验,说明母爱具有两面性的特征。(3)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本段第一层,具体叙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主要问题仍然是“被人爱”,但是爱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由“被人爱”开始想到“爱别人”“创造爱”,通

11、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别人对自己的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本段第二层,说明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三个基本条件:(1)“克服自我中心”,即“从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2)体会到“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

12、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不再依赖于接受爱(被人爱);(3)“通过爱”,也就是在“爱”的实践中学会“爱”,并且“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本段第三层阐明幼稚的爱与成熟的爱的区别。这段文字论述儿童爱的能力的发展。阅读这段文字,最好通读爱的艺术全书,深入理解下面三个基本观点:(1)“给比得(给人爱比得到别人爱)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爱人比被人爱)更重要”,这是弗罗姆关于爱的一个根本性的

13、观点。弗罗姆认为,“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什么是“给”?“十分流行的误解是把给解释为放弃,被别人夺走东西或作出牺牲。但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我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给予别人什么呢?“给”的“最重要范畴不是物质”,“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的生命给予别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

14、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东西,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新的力量”。弗罗姆认为,一个人若没有某些东西,而不能给予出去,他就有贫穷的感觉,并从而产生囤积、剥削、控制他人的欲望。(2)“要从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弗罗姆认为,自恋是人发展的早期阶段,那些又倒退到这一阶段的人就不会有爱的能力,这些人

15、发展到顶点就会疯狂。爱的成功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但弗罗姆不否定自恋,不是说一个人就不要自爱。相反,他认为,若一个人有能力爱他人,也就有能力爱自己;若你真正爱他人,你就应该真正爱自己。反之,正因为你爱你自己也应该爱他人,爱他人是自爱能力的反映。自私者本质上不是爱自己,而是恨自己无能。自私者不能爱他人,因而也不能爱自己。弗罗姆的结论是,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像爱自己那样爱每一个人,只要你不像爱自己那样爱另一个人,你便不会真正的爱自己。(3)“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作者对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的解释非常精辟,在作者看来,给别人爱比得到别人爱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

16、爱别人要比被别人爱更重要。因此,成熟的爱总是把“给别人爱”“爱别人”摆在第一位,“给别人爱”“爱别人”是“得到别人爱”“被别人爱”的前提,所以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不成熟的爱则反之,总是把“得到别人的爱”“被人爱”摆在第一位,“得到别人爱”“被人爱”是“给别人爱”“爱别人”的前提,所以说“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4)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全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