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考点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35081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考点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刑法考点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刑法考点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刑法考点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刑法考点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考点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考点试题及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刑法概说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以下各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的法定刑,表达了 A.罪刑法定原那么 B.罪刑相适应原那么C.刑法适用平等原那么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那么2. 对累犯从重处分的刑罚制度,表达了我国刑法的 3. 重刑主义刑罚思想及以下哪一个刑法原那么相违背 A.罪刑法定原那么 B.罪刑相适应原那么 C.刑法适用平等原那么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那么4罪刑相适应原那么的内容是 A.刑罚应及犯罪行为相适应 B.刑罚应及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 C.刑罚应及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D.刑罚既要及犯罪行为相适应,又要及犯罪者个人情况相适应5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

2、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及C国公民乙因争抢靠窗口的座位而发生斗殴,甲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捅死。对甲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6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属地原那么 B.属人原那么 C.保护原那么D.以属地原那么为主,兼采属人原那么、保护原那么和普遍原那么7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那么是A属人原那么B属地原那么 C普遍管辖原那么D保护原那么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 5年B

3、. 10年 C. 3年 D. 1年9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10某国驻华商社工作人员阿姆杜拉筹划、参及了及国内犯罪分子走私犯罪活动。对阿姆杜拉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如何处理二、多项选择题请在以下各题中选出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对罪刑相适应原那么的正确表述是 C.既注重刑罚及犯罪行为相适应,又注重刑罚及犯罪者个人情况相适应 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那么 A表达了法治的要求 B表达保障人权的根本思想 C制止作对被告人不利的类推D反对司法机关对刑法作出扩大解释3.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4.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5. 对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本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在外

4、国已受过刑罚处分的,可以处分。6.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在哪种情况下,新刑法具有追溯力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新刑法重 D.当时的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新刑法轻三、案例分析 李某、王某在1998年受雇于英国轮船公司工作期间,当轮船停泊于法国某市港口后,二人在轮船上酗酒、打闹,因声音过大,受到同去打工的中国公民程某的制止。但李、王二人恼羞成怒,公然杀死了程,并抢劫了其他英国船员的钱财,然后逃逸。2个月后,被法国警方抓获。 问:对李、王二人的犯罪行

5、为能否适用中国刑法给予追究?第一章 刑 法 概 说 练习思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B2. B3. B4. D5. C讲解: .此题是关于刑法空间效力的命题。 .选择C的理由:犯罪人不是中国人、犯罪地不在中国,侵犯的又不是中国的利益,所以我国无权管辖。 .解答此题应参看刑法第6条至第9条。 二、多项选择题 1. A C2. A B C3. A B C D4. A B C 5. C D6. B C三、案例分析答案:对王某、李某应适用我国刑法。 对王某、李某应定成心杀人罪、抢劫罪,并按刑法第64条规定,对王某、李某实行数罪并罚。第二章 犯罪和犯罪构成要件一、单项选择题1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D.某一

6、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的某一局部 2以下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A.成心杀人罪 B.盗窃罪 C.玩忽职守罪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我国刑法分那么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4犯罪客观方面是D.指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5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7不作为犯罪 D.不可能是成心8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A.消极且违反命令标准的行为 B.静止行为 C.消极不实施其应实施的行为 9警察甲及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

7、是 A成心犯罪行为 B意外事故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10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 A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抱有成心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所持的心理态度D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1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成心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一般情况下必须负刑事责任 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12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A均为直接成心 B直接成心和间接成心 C直接成心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

8、接成心和过于自信的过失1324岁的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的4岁男孩。一日,张某带小孩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孩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孩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孩掉入河中,张某急忙抢救,小孩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孩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A间接成心 B疏忽大意过失 C过于自信过失 D意外事件14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过失 负刑事责任A可以 B应当 C必须 D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15甲深夜听见家犬狂吠,疑心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三人向其走来,即向他们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甲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 A直接成心 B间接成

9、心 C疏忽大意过失 D过于自信过失16李某持猎枪打猎,忽听远处草丛中的响动,以为是猎物,准备开枪,同去的张某提醒他,这里经常有人来,但李某不予理会,开枪后,不幸将一割草农民打死。李某的行为是A间接成心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意外事件 D过于自信过失行为17司机张某开车时眼里吹进了沙子,为揉眼睛,张某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拉断,供电中断30余小时,王某的行为是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 B毁坏公共财产罪 C意外事件 D交通肇事罪18甲在13周岁的时候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盗窃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抢劫1000

1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数额应为 A15500元 B13500元 C10500元 D5000元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A识别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C识别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D意识和意志能力20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以下哪个罪负刑事责任A盗窃 B制造毒品 C投毒 D破坏交通工具二、多项选择题1.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 C.受到犯罪侵犯的我国刑法第2条、第13条规定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2 以下犯罪中,属复杂客体的有 A.偷税罪 B.保险诈骗罪 C.洗钱罪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以下哪些行为是不作为

11、的犯罪 A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B仓库保管员不按规定保管好物品,造成严重后果C成年人带孩子游泳,孩子溺水时不及时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D过路人看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泪中但不抢救4以下哪些犯罪既可由作为方式,也可由不作为方式构成 A成心杀人罪 B爆炸罪 C遗弃罪 D诈骗罪5甲将乙打倒在地致乙不省人事,丙从此地经过,见仇人倒在地上,以为他昏了过去,即拔出尖刀扎了乙的要害部位。后经法医鉴定,乙在被丙刺杀以前已经死亡,那么丙A不构成犯罪 B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存在错误 C具有杀人的成心 D应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6某矿的很多工人都将装雷管用的铝盒当饭盒用,工人甲某日误以为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

12、他同事的饭盒,便将其放在火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那么 A这属于意外事件 B甲不存在罪过 C甲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爆炸罪7甲向被害人乙的房间开枪射击,但乙已于2小时以前避开,因此未遭杀害。此案中,甲 A构成成心杀人未遂B犯罪的成立只要求甲对犯罪事实有所认识C甲的认识必须及客观事实相一致才能成立成心杀人罪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8甲女及其嫂乙有仇,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生病之时,煮好一碗面条给乙吃,乙疑心面条有毒,而将该面条给前来玩耍的邻居小孩丙食用,丙食后2小时死亡。本案中 A甲有杀丙之间接成心B对乙而言,甲构成成心杀人未遂C乙有杀丙之间接成心D对丙而言,乙构成成心杀人既遂9甲

13、穿着貂皮大衣,戴着鹿帽,在漫天大雪的密林中弯腰拣拾蘑菇,乙打猎途经该地,误以为甲是鹿而开枪射击,致乙死亡 A乙有杀人成心 B乙有疏忽大意过失 C乙既无成心,也无过失 D甲的死亡属意外事件10甲邀请乙外出看电影,乙见甲的口袋中有土制手枪,即取出玩耍,猛地扣动扳机,枪响自毙。甲对乙之死 A不存在犯罪成心B存在疏忽大意过失C不存在犯罪成心和过失,本案的发生是因为意外事件D应负过失致人死亡的罪责,因其未尽注意义务11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其妻将要吃的粥碗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甲的行为属于 A对象错误 B成心犯罪 C意外事件 D手段错误1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重大盗窃罪 B抢劫罪 C贩卖毒品罪 D决水罪三、案例分析1甲用汽车非法倒卖香烟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连车带货扣押。第二天晚上,甲即带上尖刀、钳子,潜入工商所,实施盗窃,试图将自己的汽车盗回。当甲正在用犯罪工具撬车门时,被值班人员发现。当值班人员来抓他时,甲用尖刀刺伤了一名值班人员。甲的盗车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什么?2李某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