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34976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3-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3-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3-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3-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药物疗法和过敏实验法 考什么?(十三) 药物疗法和过敏实验法 1.给药的基本知识 (1)药物的领取和饮食(2)药疗原则(3)给药的途径(4)给药的次数和时间 2.口服给药法 (1)措施()注意事项.雾化吸入疗法()超声雾化吸入法(2)氧气雾化吸入法4注射给药法()注射原则(2)注射前准备()多种注射法5.药物过敏实验法(1)青霉素过敏实验法(2)其她药物过敏实验法最重点是什么? 多种注射法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最难点是什么? 药疗原则、药物的保存措施和医院常用的外文缩写。 第一节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领取和保管 (一)药物的领取 1.病区的基数药物根据消耗定期到药房领取补充; 2

2、.剧毒药和麻醉药,要凭处方和空安瓿领取补充; 3病人的平常口服药,由中心药房核对、配药后护士领取发放。(二)药物的保管原则:.药柜应放在通风、干燥处;由专人负责保管,并保持整洁。 2.多种药物要分类放置。剧毒药和麻醉药,应加锁保管,专人负责,专本登记,班班交接。 .药瓶上的标签应标明药物、剂量或浓度,不同颜色表白所装药物种类不同,一般内服药用蓝色边,外用药用红色边,剧毒药用黑色边。 4.药物质量应定期检查,如发现药物有浑浊、沉淀、变色、潮解、变性、异味等现象,或超过有效期,均不能使用。 5.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妥善保存。 药物的保存措施: (1)容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药物:应置于密封瓶中保存。

3、如乙醇、糖衣片、酵母片、甘草片等。 ()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置于有色瓶中,针剂应当放在避光纸盒内保存,并放在阴凉处。如盐酸肾上腺素、维生素、氨茶碱等。 (3)易燃、易爆的药物:应密闭瓶盖放在阴凉处保存,同步注意远离火源。如乙醚、乙醇、环氧乙烷等。 (4)易被热破坏的药物:应按规定冷藏在210的冰箱内,或置于阴凉干燥处(约0)。多种生物制品例如疫苗、抗毒血清、白蛋白尚有青霉素皮试液等。()病人个人专用的特种药物,应注明床号、姓名,并单独寄存。习题: 用蓝边瓶签,有色密闭瓶盛放的药物是:A.乙醇 酵母片.氨茶碱片 D.糖衣片 高锰酸钾 答疑编号对的答案C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一)要严格遵循

4、医嘱给药; (二)给药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内容)。(2)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措施、时间。(三)正的确施给药; (四)给药后密切观测病人的反映; (五)作好用药指引。 三、给药的途径 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组织对药物的吸取状况和治疗需要,可以通过:口服、吸入、舌下含化、外敷、直肠给药、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 四、给药的次数和时间 表1-1-1 医院常用外文缩写及中文译意外文缩写中文译意外文缩写中文译意 qm q d bid tid qid qh m pm 1 1mns ac pc pm 每晨1次 每晚1

5、次每日1次 每日次 每日次 每日4次 每6小时1次 上午下午中午点 半夜12点临睡前 饭前饭后 立即 需要时(长期) od iw h 2h q3hq4 sos DP IHIM/i IV/v iv drp 隔日1次 每周2次每小时一次每小时一次每3小时一次 每小时一次 必要时(限用一次,12小时内有效) 停止 口服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静脉滴注第二节口服给药法一、备药 一般要先备固体药,再备液体药。 (1)固体药:用药匙取,药粉或含化药应用纸包好。 ()液体药:用量杯量取。先将药液摇匀,所需刻度与视线平行,倒液时要将标签朝向手心。 (3)药液局限性1ml、油剂、接滴计算的药液:

6、应用滴管吸取药液。药杯内应先倒入少量温开水,以免药液附着杯壁,影响剂量精确,滴药时应稍倾斜滴管,1ml按1滴计算。 二、发药: 1.危重患者要喂服。 如果病人因特殊检查或手术而禁食,或病人不在,不能当时服药,应将药物带回保管,适时再发或进行交班。.发药时,如果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再耐心解释,协助服药;如更换药物或停药,应及时告知病人。 4. 根据药物性能,指引病人合理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映。具体规定如下: ()某些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剂、铁剂,服用时应避免与牙齿接触,可由饮水管吸入,服后再漱口。 (2)刺激食欲的药物:宜在饭前服。使胃液大量分泌,增进

7、食欲。(3)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或助消化药:宜在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足混合,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利于食物的消化。 (4)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适宜立即饮水。犹如步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以免冲淡药液,使药效减少。 (5)磺胺类药物:服药后指引病人多饮水,以防因尿少而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发汗类药:服药后指引病人多饮水,以增强药物疗效。 (7)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前,应先测脉率、心率,并注意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齐,应立即停用,告知医生。 习题:消化类药服用时间为:Aprn B.C.pm D.aE.p 答疑编号对的答案E 第三节 雾化吸入疗法

8、一、超声雾化吸入法(一)目的 .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协助祛痰,改善通气功能。常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痰液黏稠等。 2.避免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以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保持呼吸道畅通。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呼吸道感染等。 3.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畅通,改善通气状况。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病人。 4.治疗肺癌,可间歇吸入抗癌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 (二)常用药物及其作用1.避免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如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2.解除支气管痉挛,如氨茶碱、沙丁胺醇等。 3.稀化痰液,协助祛痰,如糜蛋白酶等。.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如地塞米松等。 (三)操作要点: 1. 水槽内加冷蒸馏水,将稀释至3050ml的药

9、液放入雾化罐内。2.接通电源,先开电源开关,调节定期器,再开雾量调节开关,根据需要调节雾量。 3. 指引病人闭口深呼吸,以使药液达呼吸道深部,更好发挥药效。 4每次使用时间为120分钟。5. 治疗毕,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以免损坏电子管。 . 倒掉水槽内的水并擦干,雾化罐、口含嘴和螺纹管浸泡消毒1小时。 (四)注意事项 水槽和雾化罐不能加温水或热水;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水槽内水温超过50或水量局限性,应先关机,再更换冷蒸馏水;如发现雾化罐内药液过少,影响正常雾化,可增长药量,但不必关机,只需从盖上小孔向内注入即可。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氧气湿化瓶内不放水,以防液体

10、进入雾化器内使药液稀释。 2.氧流量调节到68Lm。 3.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用氧,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一、注射原则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的直径应在5c以上。 (二)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局部皮肤应无损伤、炎症、硬结、疤痕、皮肤病。长期注射的病人,应常常更换注射部位。 (六)注射药液应现用现配(七)进针之前应当先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八)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九)注药前检查回血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如有回血,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后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直接

11、注入血管内;静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才干注入药液。 (十)减轻病人疼痛的注射技术 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使肌肉松弛,便于进针。2.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即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且注药速度应均匀。 .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应选择粗长针头,且进针要深。同步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减轻疼痛感。 二、多种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1.目的(1)用于多种药物过敏实验,以观测与否有过敏反映。 (2)用于避免接种。(3)是局部麻醉的先驱环节。 2.部位 (1)药物过敏实验我们选用前臂内侧下1/3。 (2)避免接种常选择上臂三角肌的下

12、缘。 (3)局部麻醉初始的时候选择所需要麻醉的部位。 .操作要点 (1)进针角度为5角。()注入0.1l药液,药量应精确,使局部隆起形成半球状的皮丘,并可见皮肤变白,毛孔显露。(3)拔针后来不要用棉签按压。 ()嘱病人切勿揉擦局部,不要离开病室,0分钟后观测成果,如有不适立即告知护士。 4.注意事项 ()作药敏实验前,应具体询问用药物过敏史,备0.1%盐酸肾上腺素;如对所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与医生联系,并作好标记。 (2)消毒皮肤忌用碘酊,以免影响成果判断。 ()如需作对照实验,应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似部位,注入.9%氯化钠溶液01ml,20分钟后,对照观测反映。

13、 (二)皮下注射法(H) 1.目的(1)不能或不适宜经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期间内达到药效时采用。()避免接种。 (3)局部麻醉用药。 2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及外侧。 3.操作要点: (1)进针角度为304角,迅速刺入针梗的123。 ()注射少于1m的药液,要用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剂量精确。(3)进针角度不适宜超过5,以免刺入肌层;如病人过瘦可捏起局部皮肤,并合适减小进针角度。 (4)如果病人长期进行皮下注射,要轮流注射部位。(三)肌内注射法(Mi)1. 目的 用于不适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规定迅速发生疗效者。 2.应当选择肌肉丰厚,且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最常用的是臀大肌,另一方面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涉及十字法和联线法。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3处,即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 定位措施有两种: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种三角形,其示指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