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34685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材分析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送的实例的内容。本节以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为重要内容,对细胞膜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结识,它不仅承办了第三章所学内容,也为后续学习生物膜奠定了一定的基本。既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理解生物膜,学习分子与细胞的基本。二、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处在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对自然界保持一定的好奇心, 对科学的求知欲较强,想象丰富,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缺少筹划学习,缺少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缺少独立钻研、善于思考。为了体现课程理念,逐渐养成学生有筹划、有效率的学习习惯,激起学生对科学的探

2、知欲,教学过程中,规定学生除了从教材中学习懂得外还要从教材外的资源中获取知识,如网络、教材光盘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条件所限,只有依托教师从课堂中得到补充。三、 教学目的(一) 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现象,初步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渗入作用)原理和概念;(二) 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体会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渗入作用)的必要条件,并举例阐明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渗入作用)原理和概念;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渗入作用产生)条件及应用。五、 教学措施本节采用讲授法、谈话法以及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措施,合适创设课堂情境,通过设立问题科学回归生活,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所产生

3、的条件,增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从而增强学生独立钻研、善于分析思考的能力。本节以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为核心,引出渗入作用的概念以及必备条件,整合课堂素材和学生已有知识,总结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和渗入作用产生的条件,从而体现良好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顺应与同化。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意图联系生活设问激趣开场白: 相信人们在平常生活中都吃过凉拌黄瓜,那你们与否有观测到经凉拌后的黄瓜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有同窗说,有萎蔫现象,渗出少量的水,看来人们对平常生活还是比较关注的,那多余的水从何而来?(是的,来自黄瓜,黄瓜是一种生命体,是有细胞构成的,即是可以说水是来自细胞。)

4、继续提问:为什么水会从细胞中渗出来呢?其中的原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根据平常生活,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聆听,积极思考,进而回答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以及好奇心实验探究挖掘新知有这样一种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一:一种长颈漏斗下密封一层半透膜,漏斗内装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烧杯中则是装有清水,并且漏斗管内的液面与清水液面持平。什么是半透膜?我来做一种解释,其实在生活中是半透膜的有诸多,像鸡蛋壳膜、鱼鳔、羊皮纸、膀胱膜、种皮等就相称于半透膜,而从字面上理解,半透膜就是半透过的膜,即是说一部分物质可以透过,一部分物质不可以透过,因此,在此装置中,

5、水分子是可以通过的,蔗糖分子是不可以通过的。好,人们预测一下,这样的装置,过一段时间,管内液面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教师动作)贴出第二张图,人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做出回答),很明显的看到液面有所升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1、那是什么进去了呢?、人们再想想水分子是不是只进不出?(不是)3、那为什么水进去了呢,并且导至液面上升?液面上升的重要因素:水进去得多,出来得少。从水分子移动的总方向来看,很明显,水分子是从浓度低的溶液移向浓度高的溶液中,而浓度低的溶液中水分子的量比浓度高的溶液中的水分子要多某些,使得水分子进去多,出来的少,我们在生物学上,将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扩散的现象

6、就叫做渗入作用。但是这并不严谨,不规范,我们应当考虑到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溶液中水分子量的扩散差别。 若变化其中的某个条件,会有什么现象?变化一: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了清水或者将清水换成了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又会有如何的现象发生呢?为什么? 因此要发生渗入作用的一种条件:具有浓度差。变化二:,如果将半透膜换成纱布,液面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而要发生渗入作用的另一种条件是要具有半透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总结出渗入作用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1)半透膜;2)浓度差正如实验装置中,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与否意味着液面水平可以无限上升呢?如果不是,什么时候会停止?水是不会持续上升的,由于浓度差存在一种动力,这种

7、动力使得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外侧进入漏斗,但在水柱产生的同步,也会产生漏斗内部的压力一种制止水分子从外侧进入内侧的压力。当动力=阻力时,就停止上升。 聆听,提问:什么是半透膜? 通过解释,学生明白半透膜的概念,从而解释哪种物质可通过半透膜,哪些不可以通过半透膜。 学生通过现已有知识,作出预测。并对该现象产生因素进行思考。思考,并回答学生同教师一同分析,并建构渗入作用的概念。通过前后比较,学生做出猜想,并结合渗入作用进行分析学生思考,结合前面所讲内容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解释学生所产生的疑惑,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挖掘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提取信息,并整顿信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独立钻

8、研、善于分析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展新知升华迁移通过对渗入作用的结识,我们理解到了渗入作用的发生。那么细胞与否也具有这样的条件呢?一方面看看动物细胞,将其与渗入装置做一种比较。动物细胞一般有哪些构造?(边画边说)我们都懂得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使得一部分物质可通过,一部分物质不可以通过,因此这里的细胞膜就相称于装置中的半透膜。由于细胞内存在某些物质,涉及哪些?(糖类、无机盐、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阐明细胞内存在一定的浓度,如果将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就使得膜两侧存在着浓度差。那我们就可以说动物细胞具有渗入作用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人们请翻开60页(图4-1),它是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是

9、把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所发生的不同现象,细胞放入清水中发生了吸水膨胀,当放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时,发生了失水皱缩,放在浓度相等的溶液中时发生了动态平衡。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均有一种共性,是什么?请人们分组讨论。(水分子通过细胞膜,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移动所产生的,即是说发生了渗入作用。)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渗入作用是动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长期吃瓜子,是不是觉得口干舌燥呢?还例如打点滴,其实这些都是由于细胞发生渗入作用导致的。因此我们学了生物学知识后来,还要可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那我们再来看看植物细胞,看它与否具有渗

10、入作用的条件?请同窗们看书61页植物细胞构造示意图,示意图中,植物细胞有什么构造?(画出植物细胞的简图)植物细胞里的细胞膜、液泡膜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同样,同样相称于一层半透膜。在生物学上,我们将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但是由于液泡占据空间较大,将细胞质挤成薄薄的一层,因此原生质层就相称于一层半透膜。此外,液泡内具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这些阐明液泡内具有一定浓度。这样一来,植物细胞跟动物细胞很相似,都具有了渗入作用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由此推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同样是渗入作用。 学生聆听比较分析,学生与教师一起推测学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11、得出共性。学生聆听,并合适作答学生一起作答,回忆之前所学知识 循序渐进,达到升华扩展的目的,同步培养学生懂得举一反三的,延伸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全班同窗,参与活动,活跃课堂调动全班同窗,参与活动,活跃课堂合适反馈学生对之前所学内容的掌握状况回归生活延伸设问那谁来解释一下课前落下的问题,水是如何渗出黄瓜的,其原理是什么?(学生作答)但是我们忽视了一种细节,我们都懂得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多了一层细胞壁,那细胞壁的性质有哪些?它的存在与否影响到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呢?从而延伸下一节课所学内容: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学生根据本堂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知识 的应用能力。设立问题疑,激发学生趣,并引出下节课所学内容。七、 板书设计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一、 渗入作用、渗入作用的概念、渗入作用产生条件 半透膜 浓度差二、 细胞的渗入作用 1、动物细胞 细胞膜半透膜 2、植物细胞 1)原生质层半透膜 2)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