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毛概选择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34578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毛概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毛概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毛概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毛概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毛概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毛概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毛概选择题(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最早在哪篇文章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A.井冈山的斗争B.论新阶段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新民主主义论答案:B 参见教材2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答案:B 参见教材7页。3.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 )主题,构成完整科学体系A.中国革命和建设B.中国革命C.农民斗争D.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参见教材9页。4.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新民主主义总

2、路线D.军事战略理论答案:B 参见教材10页。5.毛泽东规定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A.打仗B.做群众工作C.生产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答案:D 参见教材7页。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 )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A.战争与革命B.改革开放C.和平与发展D.现代化建设答案:C 参见教材16页。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答案:B 参见教材29页。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D参见教材16页。9.党的十八大明确

3、将( )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A.邓小平理论B.科学发展观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中国梦答案:B 参见教材18页。10.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 )。A. 科学发展观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案:D 参见教材22页。11.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是在( )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 参见教材24页。1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A.十一届二中全会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二届三中全会D.十三届三中全会答案:B 参

4、见教材26页。13.旗帜鲜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文章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答案:A 参见教材26页。1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答案:C 参见教材28页。1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概括是在( )。A.1978年B.1982年C.1980年D.1989年答案:C 参见教材26页。16.党的十六大将( )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A.邓小平理论B.“三

5、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梦答案:B 参见教材17页。17.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A.整顿党的作风B.反对党八股C.改造我们的学习D.论十大关系答案:C 参见教材25页。18.邓小平理论在哪次党代会上被写入党章( )。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七大D.党的十八大答案:A 参见教材17页。19.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遵义会议D.党的七大答案:C 参见教材2页。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 )。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

6、案:A 参见教材17页。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是,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明确了( )。A.最终的奋斗目标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答案:ABCD参见教材1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答案:ABCD参见教材2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客观必然性是( )。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D.同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需要答案:AB参见教材3页。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的科学含义,具有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 )。A.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B.同中国的优秀历史结合C.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D.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结合答案:ABD参见教材4页。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联系群众答案:ABC参见教材13页。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重回答和思考的主要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答案:BCD参见教材18页。7.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8、,这个“承”与“进”体现在( )。A.新思想B.新视野C.新论断D.新观点答案:ACD参见教材6页。8.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A.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历史性贡献答案:ABC参见教材7页。9.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关系到( )。A.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B.关系到党的团结C.关系到国家的安定D.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答案:ABCD参见教材15页。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 )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

9、境界。A.共产党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改革开放规律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答案:ABD参见教材22页。第二章 新民民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经济文化落后C.人民贫穷D.受帝国主义侵略答案:A 参见教材34页。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D.中共二大答案:A 参见教材35页。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农民阶级B.资产阶级C.无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答案:C 参见教材41页。4.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A.革命领导权问题B.分清敌友问题C.农民

10、问题D.土地问题答案:A 参见教材41页。5.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纲领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中共一大C.中共二大D.中共三大答案:C 参见教材36页。6.哪次( )党的会议上只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思想,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A.中共三大B.中共四大C.中共五大D.中共六大答案:A 参见教材36页。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答案:B 参见教材40页。8.下列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 )。A.工人、农民阶级B.大资产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答案:B 参见教材39页。9.中国革

11、命的基本问题是(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反对封建主义C.农民问题D.民族独立答案:C 参见教材40页。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个阶级是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 。A. 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地主阶级答案:B 参见教材40页。11.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答案:A 参见教材40页。12.毛泽东提出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新民主主义论B.共产党人发刊词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实践论答案:B 参见教材49页。13.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党的领导B.独立自主C.团结

12、进步D.民主自由答案:B 参见教材50页。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议会斗争B.经济斗争C.武装斗争D.罢工斗争答案:C 参见教材51页。15.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那篇文章(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的讲话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共产党人发刊词答案:B 参见教材38页。1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 )建设始终放在首位。A.政治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思想建设答案:D 参见教材52页。17.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A.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B.帝国主义C.大资产阶级D.封建主义答案:A 参见教材39页。18.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A.无产阶级专政B.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C.人民民主专政D.资产阶级专政答案:B 参见教材44页。19.无产阶级实现中国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是( )。A.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B.必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C.必须对同盟者进行教育D.必须对敌人进行坚决斗争答案:A 参见教材4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