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34528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八X-.刖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 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 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 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 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 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 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球 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

2、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我国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 机遇。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国 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 201032号),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和信息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 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 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 著

3、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 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 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 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 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 用服务快速发展。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 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

4、川9个省 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 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 速提升。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 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 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 量。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有力推动下,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 套件、中间件等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明显提升,集成整合不断 深化,在党政等关键部门、电子政务等重点领域以及电信、 电力、邮政、制造等重点行业得到了较

5、好应用。信息安全关 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取得良好进展,信息安全服务迅速发展。 企业管理软件、互联网应用软件、游戏软件等产品技术创新 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逐步扩展。中小企业创新活跃,在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迅速崛起。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等各方 而取得较大进展,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极大激发了产 业创新活力。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实现预期目标。计算机预 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比例逐年提高。企业积极运用知识产权 手段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主动应对技术标 准制约和市场竞争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在国务院关于印 发鼓励

6、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 发200018号)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产业发展的市 场环境、应用环境、政策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带动了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催生了一批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兴 产业,为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许 多省市立足产业资源优势,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重 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创造了大量 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二)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产业 规模和实力还不能满足国民

7、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依然存在 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具有全球 领先地位的大企业,产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 创新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充分 发挥,亟待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 局;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人才依然 缺乏;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需提升。二、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一)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 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 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

8、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 革方兴未艾,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转 型升级。网络化。计算技术的重心正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软 件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与网络发展将深度耦合,网络将成为软 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主流平台。软件产品基于网络 平台开发和运行、内容基于网络发布和传播、应用基于网络 构架和部署、服务基于网络创新和发展成为大趋势,网络化 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开发工具、网络运行管理平台、智能终 端平台、远程运维等基于网络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的新兴 服务将推动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网络化趋势进一 步打破了市场竞争的区

9、域、国别界限,全面呈现出全球性竞 争态势。网络化环境下,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并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战略 任务。服务化。软件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有软件产品开发、 部署、运行和服务模式正在改变,软件技术架构、企业组织 结构和商业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以软件应用商店等为代表, 服务导向的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 数据资源、软件应用等服务成为软件服务的主要模式。产品 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推动了硬件、软件、应用与服务 协同发展,加速

10、了软件产品开发企业和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向 服务的转型。服务化趋势促进了产业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 变革,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转型和升级。体系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 透,软件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 硬件与软件、内容与终端、应用与服务的一体化整合速度加 快。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 造产业链,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 的产业链竞争,产业纵向、横向整合步伐加快,围绕主流软 件平台体系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产品、资 源和服务的体系化趋势日趋明显,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 即服务(PaaS)和基

11、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基于平台的服务 模式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等综 合平台不断涌现,基于产品、信息、客户的资源整合平台及 其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融合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与业务融合的 日趋紧密,软件正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的支撑工具。基 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个人计算、通信与娱乐等服务功能的融合, 网络平台上通信、内容、计算等服务的融合,软硬件之间的 融合,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业务创新空间。 信息技术加快向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渗透,将推动行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面 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二)发展环

12、境1. 面临的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的 关键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快融合,云计算、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蓬勃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渗透 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将培育众多新的产业增长点。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为后发国家实 现追赶和跨越带来更多机会。“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 展和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 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着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引领 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

1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向经济社会 各个领域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化,行业应用需求更为强劲,这 为产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国务院关于印发 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发20114号)发布后,各级地方政府正在加快制定和完 善扶持政策,产业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2. 存在的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着外 部竞争和自我提升的双重压力。国外大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 资本和人才优势,加快技术创新、业务转型和产业整合,不 断强化技术领先优势,力图继续占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 业链的高端环节。我国软件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 强、高端和领军人才不足,缺乏拥有

14、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 术和关键产品,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长期以来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价值被低估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观,企业竞争行为需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在地域和行业上相对分散, 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三、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 调整、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重大契机,以市场驱动、应用牵引、创新支撑、融 合扩展为主线,以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提 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为目标,注重政府引导与 市场机制结合,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

15、学研用结合,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 链协同发展,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化、创新化、高端化和国际 化发展水平。(二)发展原则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强 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结合, 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需求,规范市场秩序。加快 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 体系,以技术能力、产业能力、市场能力、服务能力融合为 主要方法,构建符合国情和产业特征的自主发展模式,集中 力量突破基础软件、新型网络化高端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地位领先的技术、产品和 标准,初步建立安全可靠的

16、产业技术体系。应用牵引、融合发展。坚持以用立业、以用兴业、以用 强业,以应用带动软件技术、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提 升软件对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形成应用、技术、产业良性 互动的发展格局。把握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市场机遇, 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拓展市场空间,促进面向生产的信息 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民生领域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加快推进软件与硬件、软件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与业 务之间相互融合,推动行业间横向和纵向整合,扩展产业发 展空间。培育龙头、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 积极引导,重点扶持,加快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 并重组,实现优势联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拓展 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具有国际市场竞争 潜力的重点领域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强化整机和系统对 软件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牵引带动作用,促进技术、产品、应 用和服务的一体化协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