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天净沙秋>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3450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曲<天净沙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元曲<天净沙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元曲<天净沙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元曲<天净沙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曲<天净沙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曲<天净沙秋>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曲天净沙秋说课稿西江中心小学肖海发一、说课提纲:1、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设计。二、说教材:天净沙 秋是六年级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中的一首元曲。天净沙.秋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前两句,作者营造了一个秋天黄昏孤寂清冷之境。紧接着用“飞鸿”打破沉寂,使得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三句,由远及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的画卷,一切令人赏心悦目,凄凉冷清孤寂之感一扫而光。三、说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2.通过意会阅读,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品味曲

2、中所创设的意境,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会了解写作背景,解读诗歌背后的故事,借此体会诗人情感。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品词析句,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2 、教学难点: 提高鉴赏古典诗文的能力,了解本文写作特色及艺术手法。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朗读法,讲授法; 学法:讨论法 朗读法在朗读中领会元曲的音乐美,在讲授中体会意境与画面相融合的古典诗词的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背一背。2、出示天净沙 秋,初次认识元曲的特殊形式。(1)(出示课件图表)认识元曲及简单分类:我国古代继唐诗

3、、宋词之后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剧曲和散曲,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天净沙 秋为散曲中的“小令”。 (2)作者介绍(出示白朴生平介绍):白朴,元代山西人,长大后生活在山东。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二)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感受诗歌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感受曲中节奏和音韵美;2、再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朗读技巧;3、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和划分节奏,并说明理由;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3、学生齐读。(目的是培养语感,让学生熟悉内容)(三)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大意,并会

4、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小学注重积累,简单说出每句大意即可,)(四)再读,体会诗歌意境,了解写作手法:1、引导发现:诗中写了哪几组景物?分别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诗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认识“对比反衬”手法及其作用)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融入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试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诗句予以说明;并说说作者采用的表情达意的手法。(认识“以景见情,以情入景,情景交融”手法。)3、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中景物,深入了解“飞鸿”这一意像及其现实意义;体会作者以诗言志的手法。(六)课外延伸:1、认识并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名称2、出示天净沙 秋思,加深学生对元曲这一文学体裁的印象,也增加学生古诗词阅读积累。 七、说板书设计:天净沙 秋(元)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萧瑟、冷清)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明朗、艳丽)(秋日黄昏图)(以景见情 以情入景 情景交融)淡 泊 名 利 向 往 自 由(以诗言志)八、说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音乐欣赏:元曲 天净沙秋,并请你结合诗中景物,发挥想像,画出心中的秋日黄昏图2、课后作业:朗读、背诵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