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42276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度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单位名称:XXXX部门: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管理制度2021年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附属医院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3、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5、病人衣服每天更换,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

2、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一次/日,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7、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洁,特殊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传染病人后及时消毒。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9、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

3、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 悬挂晾干,定期消毒。13、废物置专用塑料袋或利器盒内,封闭运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物业经理人: 篇2:附属医院门急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附属医院门急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感染门诊诊治,并及时消毒。2、感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3、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4、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备有干手设施及手消毒设施。5、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诊台等应每日定时清洁

4、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6、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查床(罩)、诊垫(巾)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进行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进行清洁或消毒。7、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篇3:ICU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ICU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由于ICU 病房病人来源广,病情重,是感染高发区,因而ICU 病房的感染管理与控制程度是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1. 工作区域划分规范: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后按规定着装,离开病区时更换便装。2. 人员要求:ICU 医护人

5、员具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理念,了解和掌握感染监测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能自觉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2.1 医护人员进入监护病房时,应衣帽整洁。2.2 在接触病人,各种技术操作前后,护理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大小便之后,进入或离开监护病房时,均应洗手,并严格消毒液泡手制度。2.3 在保障有效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控制人员流动,减少多人参加的大查房活动。3. 空气净化及环境消毒3.1 ICU 监护病房符合洁净护理单元级标准。3.2 喷雾或擦拭消毒:病房内物体表面应用0.2%过氧乙酸或0.05%的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病床、床头柜、医疗设备及门窗表面每日擦拭1 次,地面每日擦拭4 次。4. 设备用

6、物消毒4.1 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与非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分开处理。4.2 呼吸机管路、吸氧面罩,用后毁形并按医用垃圾处理。4.3 一次性医疗物品,如输液器、输血器、胃管、气管插管、佛雷氏尿管、套管针头、三通管、注射器等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放入黄色垃圾袋中,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4.4 用过的治疗包、换药包及一切无菌治疗用品应及时送到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4.5 止血带、袖带、约束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先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4.6 体温表一人、一用后用流动水冲净,再浸泡于75%酒精内,每日更换酒精一次,每周监测体温表一次。5. 床上用品终末消毒5.1 病人死亡、转科、出院后,床单位用消毒液擦拭,

7、床上用品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后送医院洗衣房清洗。5.2 ICU 病房使用的清洁用具,如墩布、擦布等,每天使用前后应用0.1%有效氯浸泡消毒,并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6. 微生物监测6.1 空气微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使用空气培养皿进行监测。6.2 ICU 病房由专人负责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监管。各项监测结果应认真记录、存档,以备日后对感染管理情况与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小结、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3 定期或遵医嘱留取病人血、痰等培养,针对不同的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消毒隔离措施提供依据。7. 对被发现有可疑“传染病”患者时,消毒隔离应做到:7.1 实行护理单元隔离,保持负压及

8、良好的通气状态7.2 穿隔离衣进病室,一次一件或在病室门口正确悬挂。7.3 戴双层橡胶手套。7.4 正规操作,尤其抽血、静脉输液等有创操作。7.5 单位隔离,一切物品要放在病人室内处理:分泌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 溶液混合搅拌,浸泡20 分钟后倒入杂用室的池内;针头、输液管路、敷料分别放入屋内双层医用垃圾容器内,进行焚烧处理,并注明“隔离”;被服、隔离衣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8. 医院感染监控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指标:8.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2 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8.3 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8.4 血液净化(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相关感染

9、。(二)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 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1.2 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1.3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1.4 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雾化器,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换12 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1.5 联接呼吸机的管道上的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证。1.6 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时,应在4 小时内获得抗菌药

10、治疗,72 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1.7 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1.8 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2.1 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2.2 有留置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2.3 应用半透明的半浸透性的聚亚安酯敷料,覆盖纱布或覆膜变湿、弄脏时,能及时更换。2.4 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能及时更换。2.5 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

11、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4 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72 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2.6 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2.7 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3.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3.1 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3.2 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3.3 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3.4 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应保持尿流不受阻断的引流。3.5 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

12、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3.6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尤其是尿道口。3.7 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 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3.8 有完整的操作、观察与处置记录。3.9 有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4.血液净化(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相关感染4.1 严格执行血液净化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4.2 有血液净化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4.3 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应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规定的要求。4.4 严格按照血液透析器及管路产品说明使用,对可重复使用的产品,有严格的操作与检测规范,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查,有完整的监测记录4.5 有完整的血液净化所致的相关感染应急管理预案与处理程序。4.6 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4.7 有血液净化所致相关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