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342112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一)定义围手术期是指在确定手术治疗到出院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 间内,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医护工作者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的康 复。(二)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分为术前、术后、术后恢复和出院 期。术前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包括术 后监护、术后护理和术后宣教;在术后恢复阶段,包括功能锻炼、 物理康复、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病人出院要对病人进行出院 流程、健康宣教、功能锻炼,不适时进行随诊。1、术前护理(1)术前宣教:术前宣教,要让病人了解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了解手术 的经过、了解手术

2、对生活的影响,从而缓解患者和家属因手术所 导致的不安和焦虑,使患者勇于面对手术,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 方法,有利于术后的康复训练。手术后能够顺利的康复出院。心理状况的评估。骨科疾病尤其是创伤,往往是突发事件, 患者缺乏心理准备,而手术常伴有疼痛和其它严重不适或者功能 障碍,所以患者的心理矛盾十分突出,除了脆弱、情绪波动、依 赖性增强外,最为常见的就是担忧手术效果,怕被误诊或者误治, 惧怕麻醉、疼痛、术后并发症等。这些心里反应会随着手术的临 近而加重。所以手术前护士应全面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正确 的引导并及时的纠正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 行。(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术

3、前检查应包括胸部X光片检查、心电图、血细胞分类计数、血生化及出凝血时间,尿常规、 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患者不是自体输血,要查人体免疫缺 陷病毒滴度等。大手术术前做好配血、皮试。术前一天要监测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 手术晨起还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胃肠道的准备:指导患者术前3日训练床上大便,以防术 后不习惯卧床排便而致便秘;连续 3日无大便者,需告诉医生, 以便使用药物通便或灌肠;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一日晚用肥皂水 或开塞露灌肠排除肠道淤积大便, 以预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 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和术后大便淤积、腹胀。排尿的练习: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因麻醉、创伤后或不习惯

4、 在床上小便,易发生尿潴留,尤其是男性患者,术前护士应指导 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训练,并告知患者术后有留置导尿管的 可能性。术前备皮:术前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 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伤口的感染率。重点是清洁手 术野皮肤和剔除毛发,骨科手术皮肤准备需要超出上下关节的范 围,而且手术3天前应开始准备,这是因为其无菌要求比其他手 术更严格。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前3日开始清洗切口局部及其周 围皮肤,术前一日剃除手术区的毛发后再次清洗。洗澡或擦浴、 洗头、剪指(趾)甲、剃胡须,洗漱完毕后要更换病服,如病人 有手足癣或皮肤溃烂时尽早报告医生进行治疗。手足疾病的患 者,自入院后每日泡

5、手足 20分钟。饮食的准备:术前应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 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纠正营养不良; 进高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以防止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 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术晨做好准备:术前30分钟护士要为患者注射麻醉前用 药、为病人准备好病历、X光片、磁共振片,并指导患者取下 身上的饰品、非固定性义齿、眼镜等;去除身上贵重物品交家属 妥善保管;去手术室前排空膀胱,有留置尿管者需用夹子固定于 裤腿旁,以防止脱落。床单位的准备:病人接走后,更换清洁被服;按手术及麻 醉类别准备麻醉床、用物如:备好

6、抢救包、监护仪、吸引器、吸 氧用物、抬高肢体的气垫、固定颈部的沙袋等。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这 段时间。(1)术后护士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大手术患者1530分钟测量1次, 至血压稳定,然后改为12小时1次,并要做好护理记录。术后要4小时测量体温1次,因为体温的变化是人体对各 种物理、化学、生物刺激后的一种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常提示 有某种刺激存在。手术后因手术创伤的刺激体温略升高,但不超过38C ,不需要给予病人处理。如 3天后体温仍高于38C ,应 分析发热的原因。观察脉搏,脉搏随体温而变化(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脉 搏增

7、加1020次/分),失血、失液可以导致循环容量不足时, 脉搏可增快、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但是脉搏变快、呼 吸急促,也有心力衰竭的可能。呼吸的评估尤为重要,长时间麻醉及随后的肺膨胀不全胸 廓形状的改变即医源性血胸或气胸可造成手术后的肺功能损害; 术后的肺栓塞(如呼吸短促、胸痛、血红蛋白减少、体温升高等)c 应在术后72小时或更长时间,每个值班班次均应检查肺功能, 应注意有关征象。(2)术后体位的指导:全麻术后且尚未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 6小时,头偏向一 侧,防止因呕吐而引起误吸进入气道; 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应平卧 68小时,以防因脑脊液外渗而引起头痛。四肢手术后,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使患

8、肢略高于心 脏水平位,肢体远侧端高于近侧端,以利于休息及肢体血供和静 脉的回流,消除水肿。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影响动脉供血, 过低影响血液静脉回流。年老体弱术后无法下床活动及双下肢不能活动的患者应卧气垫床,术后4小时可以为病人翻身和按摩, 以后每2小时翻 身1次,以预防压疮的发生。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患者应抬高患肢,其肢体的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血回流、消除肿胀、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 部软组织为原则。在石膏未干前,应避免多次移动肢体,而且勿 用手指托起石膏,以免由于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肤压疮或血液循 环障碍。3、术区及切口的护理手术后术区常规观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 及红肿热痛

9、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若患肢出现高度肿胀、皮肤发凉、指(趾)甲苍白、按压不变色、肢端不能 随意活动、稍加被动活动即感剧烈疼痛、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弱或 消失等情况,表明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告诉医生,同时观 察有无神经损伤。4、引流管的护理有伤口引流装置者,要妥善固定,防扭曲、松动,防止管路 滑脱。观察伤口引流是否通畅, 并记录引流物的颜色、量、性质。 5、石膏支具的护理当病人使用石膏和支具时, 要听病人的主诉,患者主诉疼痛 的骨突部位要告知医生及时开窗减压。要观察石膏支具的松紧 度,按摩石膏边缘,听取患者主诉。可以嗅一下石膏内有无腐臭 气味。观察石膏内出血的方法:每次观察病人石膏

10、时,如发现石 膏表面有血迹溢出,应圈画血迹的边际,如观察到血迹不断地扩大,则为继续出血的象征,即刻报告医生;如大量出血时血液可 以从石膏边缘流出,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6、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观察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当骨科手术患者(特 别是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者) 当在围手术期不明原因出现以下表 现时,应该警惕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检查。如下肢不对称性肿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速但患者 能够平卧;患者发生胸痛,咯血;低血压 /休克或心脏骤停;心 悸、心动过速、晕厥。上述表现与原基础心肺等疾病不相称。上 述表现发生在较长制动后,患者下地活动时发生。7

11、、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1)机械性预防的方法是使用弹力袜,弹力袜使用安全、简 便、无创,它可与其他的预防方法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用于抗 凝药物治疗禁忌的病人,弹力袜从踝部到腹股沟压力的逐级递 减,可明显减少静脉瓣后淤滞的血液。 机械预防方法还有间歇气 压装置,也就是足底泵或小腿泵。(2)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还可以用药物预防的方法,抗凝药 物预防可使外科手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下降至少60%而出血的发生风险仅增加5% 8、饮食的指导(1)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可在术后 6小时,患者已清醒,无明 显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开始进流质饮食,然后慢慢过渡 到半流质饮食或普食,臂丛麻醉可在术后4小时

12、进食。(2)患者宜进含锌、含钙高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及骨痂 的生长;如高蛋白、高糖、富含胶原、微量元素(铜、锌、钙、 铁)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黄、豆制品、 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机体的康 复。9、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骨科手术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渗血。若出现大出血,立 即用手压迫出血部位以达到止血目的,同时告知医生给予进一步的处理。(2)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可出现疼痛。一般术后 24 小时内最为剧烈,23天以后慢慢的缓解,可以酌情给予适当 适量的止痛剂或止痛药。 若疼痛呈持续性或减轻后又加重,需要警惕切口感染。术后一般病人可以使用静脉

13、止痛泵,神经阻滞止 痛泵或肌注止痛药。(3)尿潴留:术后68小时不能排尿时,主要是全麻或蛛网 膜下腔麻醉后排尿反射抑制。 同时切口的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 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及患者不适应床上解小便等。可以帮助患者采用听流水声、热敷并轻轻按摩膀胱区等办法诱导排尿,由于体位不适合时,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让病人坐起或站起排尿,小儿则由家长抱起排尿。若仍不能排尿者可由医护人员进行导尿。(4)腹胀:腹胀一般为胃肠道功能受抑制, 肠腔内积气过多。 随着手术应激反应的消退,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肛门排气后, 症状可自行缓解;若术后数日仍未排气,而且伴有严重的腹胀,肠鸣音消失,可能由腹腔内炎症或肠麻痹引起;若腹胀伴

14、有阵发性绞痛,而且肠鸣音亢进,警惕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5)卧床病人三大并发症:预防压疮。要加强晨晚间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 证内衣裤及床单位的整洁无皱褶,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为患 者翻身更换体位,并做有效的按摩,必要时用酒精按摩骨突部位 和受压处,防止压疮发生。预防肺部的感染。鼓励患者有效地咳嗽、咳痰,护士可以 协助保护伤口,减轻咳嗽造成的疼痛。嘱患者戒烟、注意防寒保 暖,避免着凉诱发深呼吸道感染。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鼓励多饮水以 冲洗尿路,经常变换体位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 协助患者训练膀 胱反射排尿功能,以预防尿道感染。9、心理护理骨科手术后是患者心理反应比较集

15、中,强烈的阶段,随着原发病的解除,顺利的度过了麻醉和手术, 患者有了一定程度的解 脱感,但随之术后伤口的疼痛,肢体固定造成的不舒适,担心术 后并发症会使患者再次产生焦虑。 此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向患 者解释介绍有关手术后的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三)术后康复指导功能康复是骨科治疗的最终目标, 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 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 炼。下肢手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练习抬 腿,进行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下肢手术,如人工膝关节手术, 要进行被动的膝关节锻炼, 主动的膝关节锻炼,膝关节的伸直和 坐位膝关节的屈曲伸直。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下地行走。上肢手 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进行活动,如手指做外展,握拳,肘关节的 屈伸活动,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上臂的上举活动。(四)出院指导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遵医嘱可以出院时, 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出院指导。出院指导的目的是:1、指导患者办理出院,告知病人办理出院的程序。2、指导患者出院后要继续进行功能锻炼。3、指导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护理。4、指导患者出院后服用药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给予出院患者心理护理。6、护士长与患者交谈,征求意见。7、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的接受治疗和定期的复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