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概念总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34170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概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的概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的概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的概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概念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的定义一、根据时代界定1、现代“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 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说,人们是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苏联及 我国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而英美国家的教育学家一般是从个体的角度给 “教育”下定义的。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 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

2、统,分配着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教育最本质性的理解,就是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一,教育的对象是人; 二,内容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从而使人民去改造社会。(2)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3)更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 个主要指的中国校园的应试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说文

3、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 思。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为中国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我国古代“教育”含义最早将“教”和“育”二字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使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者觉也,所以反其质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尽心上)荀子:化性起伪二、西方“教育”含义卢梭:“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 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在于代表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 赫尔巴特:“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

4、个概念道德包括。 ”三、教育的多种定义1、规定性定义(the stipulative definition):国际教育分类标准(1976): “本标准分类所致的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 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在这里,传授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人中间建立一种转让知识的关系。这种传授可能是面对面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远距 离的。有组织地,意思是说,有一个组织学习的教育机构和一些聘请来的教师,按一定的 模式,有计划地确定目标和课程,有目的地组织传授工作;所谓持续不断,意思是说,学 习的过程要经常和连续。知识是指人的行为、见闻、学识、理解力和态度、技能,以及人 的能力中

5、任何一种可以长久保持(而并不是先天或遗传产生)的东西。 ” 描述性定义(the descriptive definition):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 说明布雷岑卡(1974):精确使用“教育”的原则:( 1)教育作为行动:行动是人类本性对自然事件的有意识干预或不干预,具有有意性(意 向性)和自我意识(反思性)(2)教育作为社会行动:社会行动与社会互动的区别;对“自我教育”概念的批判(3)以心理素质作为努力结果:(4)事关心理素质的建构、改变、保留或避免:(5)教育的尝试特征:尝试改善受教育者人格的行动(6)提升意图:以提升他人人格为特征(7)教育的对象:任何年龄阶段的

6、人(8)教育的主体:任何一个有能力实现旨在改善他人人格(或保留那些有价值的组成部 分)的社会行动的人纲领性定义(the programmatic definition ):明确或隐含地告诉我们事物应该(should)怎 样的定义,试图对事物的本质(价值)加以界定的定义a)从社会角度给出的定义法涂尔干(1911):教育是成年人作用于后代的活动,这些后代还没有为参加社会生活 做好准备。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在身体、理智和道德方面达到一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 儿童的整个社会和他将投身其中的社会环境对他的要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狭义教育”的定义(1985):“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

7、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b)从个人角度给出的定义美杜威( 1911): “教育的定义可以说是不断改造经验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加广和加深 经验的社会内容,而同时,个人对有关的方法获得控制能力。 ”国际新教育联合会(1921):教育在于促进每个人的能力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无论他 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通过团结一致而组成的某一团体的一个成员。法卢梭:“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 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 到做人的本人;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于他的地位上。”c)从精神角度给出的定义:英彼得斯: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休憩与共的关怀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教皇庇护十一世: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培养人应当如何生存,并且在尘世上应当做什么, 以便达到上帝创造他所要达到的崇高目的教育的主体就是在自然的统一性中灵魂和肉体 相结合的整个人,及具有自然的及超自然的全部官能的人,以及正确理性和神的启示指示他 所要做的那种人”巴西弗莱雷: “教育是一种自由实践。”“教育是形成良知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