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大王荣氏兄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34135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粉大王荣氏兄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粉大王荣氏兄弟1873年9月23日,无锡荣巷的荣熙泰家,第一个儿子荣宗敬出世了;时隔 两年,1875年8月4日,第二个儿子荣德生也来到了人问。荣巷位于无锡西郊惠山南麓,是荣氏家族聚居的地方。荣家祖上曾经做过大 官,可是到了荣熙泰这一代,家境已经很差。荣熙泰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进铁匠 铺当学徒;甚至连母亲去世后的安葬费用都没有,只好变卖家产。后来荣熙泰便 长年在外给商家当账房先生,给官僚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荣熙泰再也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两个儿子,后来会成为中国著名的面粉大 王和棉纱大王,而且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还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荣宗敬和荣德生,虽是同胞兄弟,但是性格气质却完全不

2、同。哥哥荣宗敬长 着一张长方脸,心胸开朗,雄心勃勃,思路灵活,有一种使人不能不服从的魅力。 他喜欢野外活动,夏天整日泡在水边,捕鱼捉虾,钓鳝抓蟹,样样都是好手;冬 天下了大雪,他领着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更爱滚雪球弟弟荣德生一点也不像哥哥.他是国字脸,浓眉毛,厚嘴唇,一副憨厚模样。 他直到4岁还不开口说话,父母都担心他会不会是个哑巴;5岁上他总算终于说 话了,但一直少言少语,老实本分。因为他排行老二,邻居们都戏称他为二木 头。小德生很少出门,像女孩子一样,常常闷在家里,帮母亲纺纱、养蚕。夏 天,母亲忙得满头大汗,小德生总是一声不响地陪在母亲身边,一会为母亲扇扇 子,一会递毛巾给母亲擦汗,十

3、分懂事。虽然家境贫寒,但荣熙泰深知,只有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才有重振家业的 希望,所以很重视两个儿子的学习。荣宗敬7岁进私塾,立刻显示出他过人的聪 明,只要老帅稍加指点,他就能够领悟,作文也总是写得很出色。荣德生7岁时, 父亲却有些犹豫,怕他跟不上学业,所以便用硬纸板剪了 300个字块,自己在家 里教他,每天学10个生字。没料到荣德生学得很快,后来学算术,背,九九表, 二木头也毫不吃力。父亲这才发现,这个不声不响的孩子有着非凡的记忆力! 第二年,荣德生也进了私塾。他对学习的兴趣十足,上学读,回家读,还把古诗 词写成小纸条贴在墙上、蚊帐上随时复习。许多经典著作他都能一字不漏地背下 来,使老师赞叹

4、不已。1886年,荣宗敬14岁,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帮助父亲支撑这个家。经父亲 的朋友介绍,小小年纪的荣宗敬,独自扛着铺盖卷闯进了大上海,在南市区一家 铁锚厂当学徒。荣宗敬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一心想干出点名堂来。可是他毕竟太 小了,工作又累,又不会照顾自己,不久就染上了伤寒,只得回家治病调养。可 是荣宗敬明白家中的艰难,所以身体刚好些,就又返回了上海。这一回,他进了 永安街豫源钱庄当学徒。这时,荣德生还在读书。他的私塾老师还是个有名的医生,所以常常被人请 去看病。老师经常让荣德生代他为小学生上课。荣德生因此得到了许多的锻炼机 会。休息的时候,荣德生喜欢用纸板和麦秆编织工艺品,用旧纸折叠新鲜的小玩

5、艺,显示出他的创造精神。父亲对荣德生抱有很大希望,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考 科举当大官。可是懂事的荣德生,心里却羡慕哥哥已经在为家庭分忧。在1888 年,他就背着父母给哥哥写了一封信,请哥哥代他也找一个职业。上海的职业并不好找,直到第二年,通顺钱庄开业,荣宗敬才通过朋友,为 弟弟也谋得了一个学徒的机会。15岁的荣德生,也乘着小木船摇进了大上海。学徒的工作繁重而且单调,按规矩,连扫地、擦桌等琐碎的家务事,也是由 学徒承担的;相反真正的钱庄业务,反而轮不到他沾边。还是个孩子的荣德生, 几乎闷出病来。有一天休息,他就一直玩到天黑上灯了才回店。店主很不高兴。 一位姓窦的账房先生叹息说:学徒3年,转眼就过去

6、了。学到本领的人,将来 能当先生;学不到本事的,将来还会怪先生没本领!荣德生猛然惊悟,第二天 就主动去向窦先生请教。窦先生很欣赏他的悟性,悄悄地把平生学问都传授给荣 德生。荣德生学得很快,没过多久,记账、结算、看钱、兑银等钱庄业务的基本 功,就都难不住荣德生了。除此以外,他还练出了一手好书法。每逢过年,左邻 右舍都争着来请他写春联。1891年,荣宗敬学徒满师,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南市森泰蓉钱庄当了跑街, 负责在无锡、江阴、宜兴三个地区联系客户、发展业务。他求知欲非常强,不但 对经手的各种金融业务专心研习,而且对客户所做的生意也很关注。这样,他渐 渐积累了不少各地小麦、棉花生产和销售行情的经验,为以

7、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两年以后,荣德生也学徒满师。当时父亲正在广东为当税务官的姑 父朱仲甫管账,姑父对德生很欣赏,所以把他也招去了。荣德生在广东,工作之 余,仍然发奋自学,研读了大量书报。因为广州当时是外国商人来往较多的地方, 荣德生也学到了一些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荣宗敬和荣德 生先后失业回家。1896年初,荣宗敬跟父亲来到上海,重新寻找职业。这时的 上海,已经是中国商业经济的中心。进出口贸易的繁忙,以及民族工业的崛起, 使得金融流通量与日俱增。从事金融业的朋友大多发了大财,许多人劝他们不要 再去给人家做帮手,干脆自己开一家钱庄

8、。荣熙泰想,办钱庄开支不算太大,管理也个复杂,两个儿子又都是学钱庄出 身,业务上有基础,人手现成,只要筹集到一定的股本,拉到一批客户,成功的 可能是很大的。因此他下了决心,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找几位朋友合伙,在 上海鸿升码头开办了广生钱庄。由荣宗敬当经理,荣德生管正账。荣宗敬虽然是 初次当家,但显得十分老练。仅仅一个月后,业务发展,广生钱庄又在无锡设立 了分庄,由荣德生当经理。小弟兄俩初试身手,成绩居然不坏。不幸的是,新的 历程刚刚开始,父亲荣熙泰就因病重逝世了。他一生奔波劳碌,没有留下什么遗 产,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临终之际,他嘱咐儿子们,一定要兄弟一心,踏 踏实实,共谋发展。第二年,

9、上海的金融业又经历了一场风波。广生钱庄的几位合伙人,唯恐赔 了老本,急急忙忙要抽回股本。荣宗敬和荣德生咬紧牙关,将别人的股金全数退 回,独资接办了广生钱庄。由于他们经营稳妥,不搞投机,两年以后,盈利就将 近万两白银,使当初撤股的合伙人后悔不迭。1899年,荣德生再次应邀到广东去帮姑父管账。因为钱庄的业务比较稳定, 荣宗敬一人也能应付得下来,荣德生就放心去了。广东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窗口, 这里的人思想活跃,没有框框,敢于开拓,善于经营,这些都使荣德生大受启发。 当时,介绍西方科技和实业的书籍也纷纷出版,这引起了荣德生的浓厚兴趣。有 一次,他读到一本美国十大富豪传,书中介绍了美国10个大资本家怎样依

10、靠 兴办实业发家致富的经历,也证明了实业的发展能够使国家迅速富强起来。这本 书荣德生读了许多遍,联想到上海、广东的许多外国企业大获利润的实例,他惊 喜地发现,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比钱庄更赚钱的事业。第二年8月,荣德生风尘仆仆回到上海,刚进家门,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盘 托出,迫不及待地与哥哥商量起办实业的事来。荣宗敬完全赞成弟弟的意见,他 坚信,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在生活中找到致富的捷径。他们进出书店、图书 馆,翻阅各种实业杂志,仔细地研究该投资哪种实业。荣德生在广东管账时注意 到,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数量最大,就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销路也很广; 荣宗敬在钱庄业务中也发现,用来买棉花和麦子的钱款

11、数量最大。弟兄俩不约而 同地想到了面粉上面一一显然,面粉是个大有赚头的行业。他们决心创办一家面粉厂。当时,全中国已开办的面粉厂只有4家:天津贻来牟、芜湖益新、上海阜丰 以及英商在上海经营的增裕。这4家面粉厂各有特点。荣氏兄弟没有经验,也不 懂技术,很想通过考察这几家面粉厂的情况得到启发,所以一个一个前去登门拜 访。然而,各个厂家都采取了技术保密的态度。阜丰面粉厂根本不让外人进门; 增裕面粉厂稍好些,经过朋友说情,同意荣氏兄弟进厂参观,但洋人只许他们在 楼下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关键的轧粉车间在楼上,却不准他们上楼;芜湖益新面 粉厂也一样,只看到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使人不得要领。但是,荣氏兄弟克服

12、了重重阻力,一边细心观察,一边虚心求教,将在各家面粉厂看到的一鳞半爪、 细枝末节慢慢地拼凑起来,居然将面粉生产的全过程理出了一个头绪!同时,他 们调查研究了国外粉机的性能、特点和价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选用英 国机器配法国石磨,这样机器性能较好,而价格又较便宜。尽管如此,荣氏兄弟二人手中的资金,也远远不能满足建厂的需要。他们决 定采取招股集资的办法。姑父朱仲甫这时正在家闲住,愿意与他们合作,负责在 苏州招股;荣宗敬和荣德生除各自出资若干,另外再在无锡招股。厂址选定在无 锡。朱仲甫负责向两江总督府申报备案,并且申请10年的专利权,荣宗敬在上 海订购机器设备,同时主持广生钱庄的业务,荣德生则

13、去无锡征购土地、建筑厂 房和安装机器。1901年,随着20世纪的开始,荣氏兄弟的事业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荣 德生经过实地勘察,反复比较,选中了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作为建厂地址。这里 三面环水,交通便利,原料小麦可以从水路直接运进厂里,成品面粉也可以顺利 运往市场。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所以二月初八破土动工时,引起全 城轰动。可是,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会受到旧势力的阻挠的。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 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 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 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

14、了!当时还是清朝, 县大爷也是个糊涂虫,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荣氏兄弟大吃一惊。后来打听出原因,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可是工程已经被 迫停了下来,荣德生只得在县衙门里据理力争。他找来地区图册,证明工厂并没 有占用公地。至于破坏风水,更是无从说起:工厂在城外,学宫在城内,隔着一 条护城河,和一座城墙,根本互不相干。荣宗敬历来敢作敢为,毫不在乎地说: 我们有两江总督的批文,不必理睬这小小的县令!朱仲甫毕竟是做过官的人, 知道官场的复杂,县令官虽不大,但是顶头上司,弄毛了十分麻烦。他权衡进退 得失,主张索性把官司闹大,再闹到两江总督衙门去,因为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 一,是倡导办洋务办实

15、业的官。果然,刘坤一下了批文,要县令认真妥善处理这件事。可是那县太爷并不管 是非曲直,他认为荣家把官司弄到上级去,是不给他面子,更加从中作梗。官司 一直拖了下来。到了梅雨季节,河水猛涨,太保墩三面灌水,工地全被淹没。正 在这时,荣德生的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先后患了重病。这真是祸不单行!荣德 生顾不上照顾妻儿,整天泡在工地上,奔波在风雨中!尽管如此,他仍不肯屈服, 决心把这场官司打到底。朱仲甫从中周旋不已,暗里送了几百两银子的礼,刘坤一七次过问这桩官司, 一再作出批示。可是地方上那些豪绅仍然纠缠不休,县令也就故意一拖再拖。到 了这年的11月,刘坤一也弄得不耐烦了,在第八次批示中,干脆强硬地宣布:

16、 知县办事无方,革职留用,以观后效;阻挠工厂施工的人,都清查出来,等候处 理!这一来把个县太爷吓坏了,赶紧去通知那班混蛋绅士,叫他们不能再闹下去 了!工厂这才能够继续施工建设。1902年3月,保兴面粉厂终于建成,投入生 产。开机那一天,前来祝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股东们和亲朋好友,也有当 初反对过建厂的人,连那个差点把官帽子玩掉了的县太爷亦在其中。到1902年底,全国开工的面粉厂共12家,其中8家是中国人投资创办的。 保兴面粉厂在当时是规模较小的一家,它仅有4部法国石磨,3道麦筛和2道粉 筛,但它采用了 60马力的引擎,装备技术与当时各厂相比是较先进的。全厂雇 佣工人30多人,一昼夜生产面粉300包。虽然设备简陋、产量不高,这个小厂 的诞生却标志着荣氏兄弟开创近代工业的开始,奠定了荣氏兄弟面粉大王事业的基础!保兴面粉厂却没有能保证兴隆,因为它生产的面粉,销路并不理想。一方 面,江南人的主食是大米,面粉的需要量不大。另一方面,打败了官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