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20(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339181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20(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20(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20(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20(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20(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20(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20(附答案带详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单选题:下列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B.质量、长度的测量结果都与物体相对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无关C.时间的测量结果与物体相对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D.在某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他一切惯性系中也是同时发生的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狭义相对论,光速是速度的极限值,所以A正确;根据狭义相对论,长度、质量、时间间隔都与运动状态有关,且都给出了具体的速度公式,所以B、C错误;同时是相对的,D错。正确选项为A。2. 问答题:“面向全

2、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简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答案: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如下几种方法:(1)重视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发挥物理学史教学的优势,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的发现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素养,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培养

3、创新能力。(2)结合现实生活实例,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一方面,教学中应重视演示实验,并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参与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具有演示实验所不能替代的优点。(3)关注科学前沿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当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课堂。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创新思维,以实现物理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4)实现物理教学与多学科的整合。尽管物质科学是科学的主要部分。但科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科学的方法、技能.不同的科学领域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同

4、的科学领域又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割裂。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依靠多学科的整合。3. 单选题:中学物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的关系是( )。A.难点一定是教学的重点B.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难点是固定不变的.重点是随时变化的D.重点一定是教学的难点答案:B 本题解析:教学重点一般是知识的主体,从知识在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与对学生认知的作用来判断难点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积累、认知能力有关,因此难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4. 问答题:“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论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简述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

5、意义。答案: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实例:电冰箱、电热水壶、电饭煲等家庭用电器,来学习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电能等。5. 问答题: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三维课程目标,简述物理学史上一例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见解的史实。答案: 本题解析: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超越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划时代观点的萌芽甚至被人们接受都是在同顽固势力、以及自己狭隘思想的斗争中产生的

6、。下面列举历史上著名的挑战权威、不迷信传统理论的例子一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古代,坚实的大地是不动的这一观点是符合人们经验常识的,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包括普通民众和学者大都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但为了与更多的天文观测数据相吻合,地心说增加本轮的方法就显得异常繁琐。哥白尼经过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虽然以现代的观点来看,“日心说”同样是不完善的理论。但在当时,则是非常大胆、被权威所不容的。6. 问答题:下面是一道力学检测题,发现四个选项都有人选。题目:汽车

7、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A.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B.汽车所受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C.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所受摩擦力(1)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10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该物理知识。(10分)答案: 本题解析:(1)学生可能没有掌握判断一对平衡力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学们往往会忽略其中的一个条件而把题目做错,另外还很容易和相互作用力这个概念混淆,没有正确区别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

8、,物体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学生: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教师:对,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二力平衡。学生:恩。教师:那么放在桌子上的书本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呢?学生:书本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教师:所以我们要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呢?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学生:是的,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教师:那么这两个力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教师:所以在这个题目中我们要先进行受力分析,看看哪两个力满足平衡力的条件。学生: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的重力

9、是一对平衡力。教师:那么牵引力和哪个力是平衡力呢?学生:和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平衡力。教师:很好。在掌握了平衡力的特点后,我们一定要注意和相互作用力进行区分,不要混淆了。7. 问答题:案例:某同学对一道练习题的解答如下。某薄壁容器重4N,其容积为25dm3,高为30 cm,底面积为200cm2,该容器装满水,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解:(1)设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水,压强为P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压力为F,则P水水gh1103 kgm398 Nkg03 m2940 PaF水p水S水2940 Pa002 m2588 N。(2)FG5

10、88 N4 N628 NpFS628 Nm2628 Pa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588 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28 Pa。问题:(1)指出该学生答题的错误,并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5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分析和正确解答该问题。(15分)答案: 本题解析:(1)该学生的错误在于将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容器的重力之和等同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将桌面的面积错误地等同于容器和桌面的接触面积。错误的原因是该生没有理清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没有弄清楚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容器和水的总重力之和,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接触面积的商。(2)教学片段:师:第一问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做的非常好,

11、我们知道了液体底部的压强可以用P水=水gh来求解,接下来,要求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这个应该怎么去计算生:先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然后除以接触面积。师:很好,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属于固体对固体之间的作用力,又是静止状态,这种情况应该用什么思路求解生:要先做受力分析。师:对,可以考虑整体法或者分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如果按整体法,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应该怎么做生: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应该用容器和水的总重力。师:对,这样就求出来压力。你算一下压力是多少。师: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力跟F水+G容器不一样。是因为容器不是规则的,水对整个容器的作用力包括对容器底部的作用力和容器壁的作用力。在这里求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

12、是水对容器的压力和容器的重力之和。生:我明白了。师:求压强呢 压强是怎么计算的呢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师:这个题干中有两个面积,一个是容器和桌子的接触面积,一个是桌面的面积。应该用哪一个生:哦,应该用前一个,因为接触面积之外的桌面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师:对,识记公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它的适用环境以及它的物理意义,一定要认准是对应的物理量。8. 问答题:简述复习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答案: 本题解析:在新课学习的过程中和学习后,教师一般会安排复习课,复习教学贯穿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有平时新课教学中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总复习三种类型。复习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

13、重要作用。物理复习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复习加深理解,巩固已学知识技能,防止遗忘,同时给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层次学习的机会,让滞后的学生查漏补缺,矫正学生在知识和实验学习中存在的偏、错现象。(2)通过复习使学生将零散的、片段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构建成物理知识网络,同时梳理蕴含于物理知识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包括实验的方法,使其系统化,有利于知识的储存和提取,以便灵活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复习可以让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并总结解决各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9. 问答题: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电流的磁效应时的教学片段。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磁场的概念,那么通电

14、导线周围有磁场吗 同学们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在磁体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在通电导线周围,小磁针也发生偏转,改变电流的方向小磁针反向偏转。教师:小磁针偏转就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且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学生:恩。原来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教师:是啊,这个现象最早是奥斯特发现的,也就是电流的磁效应。学生:恩。教师:很好,下面我们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看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好。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15分)(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15分)答案: 本题解析:(1)该教师基本上实现了学生发现学习的过程,但是该教师过于重视从实验中获取知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师仍然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者和指令者,没有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不活跃。(2)教师:用黑布把接到电源上的直导线盖住,在它的下方放置小磁针,给导线短时间通电.大家看一下小磁针有什么放应学生: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教师:那么大家猜一下黑布下面的是什么东西呢学生:一块磁铁,小磁针指向磁铁的北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