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339120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山里学校郑子君一、说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读,结合本节课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有如下认识: 1、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

2、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多元化评价,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 二、说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使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尝试和课后探索,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

3、技能,在教学中积极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综合上述,本节课教学要获得成功的依据就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思考不全面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

4、意见或想法。通过比较,讨论,对比等方式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三、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主题图及第57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

5、一幅苗圃的场景图,苗圃里鲜花盛开,一位工人叔叔正在运送鲜花,画面以对话形式,呈现了两个问题,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精灵的提示语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通过教学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

6、三个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体验算法与算理,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四、说教法 本着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先试后导,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有效地提高

7、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应用阶段,我还采用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形成技能。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预期。 因为计算常与“枯燥”、 “机械重复”相连,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学生看花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口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尝试以动手摆一摆,请学生帮忙搬饮料,奖励气球与花环等形

8、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五、说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尝试教学法为主,借助教材苗圃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和算法)、数一数(数盆花)、说一说(说算理与算法)、摆一摆(摆花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

9、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数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口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口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六、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老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为此,

10、在教学活动中我抓住“尝试自学发现问题;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尝试探索解决问题;尝试归纳整合提高;尝试应用提升能力”五个环节,突出“四个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 (一)以现实生活为主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而科学家研究也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11、。同时也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计算是伴随着实际问题产生的”这一数学理念,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新课一开始,我就亲切地告诉学生:“亲爱的小朋友们,温暖的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吸引了很多人去观赏,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学生的好奇心很快被激发起来,在兴奋中与老师一起走入花园赏花(出示花园情境图);接着又问:图中的这些人在干什么?有哪几种颜色的鲜花?学生很自然通过看图得知人们在看花,有红花,黄花和紫花。学生回答后我立即以过渡语:这么美丽的鲜花是花农阿姨从苗圃基地运来的,现在咱们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来引出57页例1,孩子们又一次被吸引到例1的情境图中。解决了例1的问题

12、后我又以“花农阿姨”这一人物来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巩固和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又发展了数学能力。 在富有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二)以问题引领先试后导,使学生善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尝试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主线, 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激发学

13、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尝试探究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在尝试学习加法的环节中,我提出问题:“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图中有哪两种颜色的鲜花?有多少盆?你是怎样很快数出来的?” 由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生成的问题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理解算理和算法;在尝试学习减法的环节中,让学生根据问题尝试学习;在尝试探究的环节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育学家认为:儿童用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

14、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现问题,优化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优化问题内容,把握问题时机,讲究问题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 (三)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因此,教师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

15、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等不同方面。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将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进行有机的融合。 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建议。在尝试学习加法时,依据我的问话: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该如何列算式呢?学生大部分会回答102030。在没有学习口算方法而把结果直接说出来的情况下,教师不能不了了之,所以我抓住这有利时机,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评价:“你真聪明,没有学习就能口算出结果,你认为102030,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更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在尝试学习减法时,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你很自信,所以说得十分清晰!”“你能再完整地说一遍吗?相信自己,你能行!”“你认为你的同桌说得怎么样?你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 在交流探究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主,进行自评或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尝试学习加法时,师:“怎样口算1020?同桌相互说一说,看谁的口算方法最巧妙?”讨论后请学生举手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