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338334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川一中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2020.12) 命题人:敖军辉一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成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酝酿(nin) 蹒跚(pn) 菜畦(q) 妇儒皆知B踌躇(zh) 行辈(hn) 滑稽(j) 消声匿迹C蓦然(m) 尴尬() 瑟索(sh) 语无轮次D妖娆(ro) 亵渎(d) 芳馨(xn) 惟妙惟肖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 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B. 中国作家莫言因其作品将“梦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中国当代生活融为一炉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填补了中国人在这一奖项上的空白。C. 他在

2、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D. 当云南彝良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3指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的“新国八条”措施,在限购、价格控制、信贷、税收等环节进一步加码,且行政干预力度进一步扩大。B“一票难求”促使众多在沿海务工的农民工以结伴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摩托车返乡”大军从沿海涌向内陆,踏上漫漫回乡路。C备受关注的翻拍电影奋斗2日上映至今票房平平,“米莱”一角的消失似乎成为众多影迷对电影版奋斗不感兴趣的最大原因。D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多种生活必须品价格迅速上涨,这就加大了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4

3、、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 B、 C、 D、5下面句子中,能表示“李小明在中专和高中两类学校中,任意选报一类” 的项是(2分)( )A李小明与其报考高中,不如报考中专。B李小明宁可报考高中,也不报考中专。C李小明不是报考高中,而是报考中专。D李小明不是报考高中,就是报考中专。6对下

4、面一段文字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2020上海中学生写作现状研讨会昨日在华师大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时下,中学生作文引用周杰伦歌词的频率直追陶渊明,而现代人诠释浪漫古典类的 文章成为中学生的新宠。据悉,在历届作文竞赛中,中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习惯反复引用唐诗宋词或伟人逸事,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海伦凯勒的事迹等。然而在最近一次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陶渊明的诗句出现过28次,而周杰伦的歌词竞出现了29次。有的学生选取周杰伦的歌词作为其文章论点,有的则由歌词引发感慨最终成文,有的干脆直接对周杰伦的曲风进行一番评点。评委

5、表示,这实则反映了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经典向通俗靠拢的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 今中学生的关注点及崇尚面。A当前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日趋下降。B周杰伦成为时下中学生崇拜的偶像。C当前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呈下降趋势。D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经典转向通俗。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古诗词赏析(4分)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分)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6、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分)大鼠 蒲松龄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

7、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阖(h):关闭。 逡(qn)巡:从容,不慌不忙。 啻(ch):仅;止。 龁(h):咬。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3)既而鼠跳掷渐迟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

8、待其惰也。翻译:12.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2分)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13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8分)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2)货恶其弃于地也, 。(大道之行也)(3)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 ,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的动态美景,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表明作者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的诗句是: , 。(6)(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说明文,根据要求完成1418题

9、。(14分)绿 色 水 泥 ,吃 碳 能 手黄明哲英国卫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生产20亿吨水泥,每生产1吨普通水泥,就释放出近1吨二氧化碳。水泥的生产占据了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并且,人们对水泥的需求量还在直线上升。那么,万丈高楼平地起,万吨废气何处去?就在各国面对水泥引发的环保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英国诺瓦西姆公司另辟蹊径,研发出不同的材料,以替代传统的普通水泥的原料。于是,绿色水泥诞生了!绿色水泥采用镁硅酸盐取代先前的基础原料石灰岩。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碳负性的,这是因为镁硅酸盐不仅在制造过程中比标准水泥需要的热量少,而且在硬化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生产

10、过程中,绿色水泥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就会远远小于它在被使用时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绿色水泥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每吨可吸收0.6吨的二氧化碳,它就像植物一样将二氧化碳吸入,却完全不会产生碳足迹。并且,在这种新型工艺下,生产水泥所需的原料用量将大大减少,另外,生产过程所需的温度低于300摄氏度,而传统水泥生产通常需要约145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这样就大幅地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还有一些新兴公司也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减少水泥的碳足迹,其中包括位于美国加州的卡列拉公司。该公司于提出了一种新的水泥生产理念,即工厂通过二氧化碳提供的热量来维持生产,这样一种环保节约型生产水泥体系理论刚一提出便受到人们的普遍关

11、注。后来加利福尼亚建立了第一个示范点,致力于向外界推广该生产体系的理念。绿色水泥技术也有望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它为英国和德国创造了42亿元的年产值,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其生产总值仍取得了骄人的增长。目前,我国水泥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仍高43,水泥生产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7左右。以10.6亿吨的产量为例来计算,水泥单耗每下降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以节约标准煤106万吨。由此可见,水泥节能具有巨大的潜力。专家估计,大约到绿色水泥就能投入批量生产。它必将在未来的世界“搅动一池春水”,有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选自低碳生活原文有改动)14读完本文,请你说说标题的作用。(2分

12、)15选文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其作用是什么 ? (4分)16选文第段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 ? 请说明理由。(3分)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的内容。(3分)18选出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还有一些新兴公司也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减少水泥的碳足迹,其中包括位于美国加州的卡列拉公司。B全世界每年生产20亿吨水泥,每生产1吨普通水泥,就释放出近1吨二氧化碳。C绿色水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碳负性的,这是因为镁硅酸盐不仅在制造过程中比标准水泥需要的热量少,而且在硬化过程中还能够有效释放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D目前,我国水泥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仍高43,水泥生产能耗约

13、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7左右。(二)阅读记叙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

14、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