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的学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336387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技能的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运动技能的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运动技能的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运动技能的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运动技能的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技能的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技能的学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运动技能的学习1、什么是运动技能?可以分为哪些类别?2、人们是如何从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某一运动技能的?3、为什么掌握某些运动技能会促进或阻碍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用哪些方法可使运动技 能的学习之间发生促进作用呢?本章学习要点:1、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心智技能的关系和分类2、学习的概念、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途径 练习3、运动技能迁移的含义、种类、迁移产生的原因以及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方法第一节 运动技能概述一、运动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按照技能本身的 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作技能是指通

2、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 活动方式,如写字、游泳、修理自行车、安装收音机,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动作技能,它是 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生产劳动和体育活动 中的各类动作操作;而心智技能则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某些心智活动方式,如以记忆、思维、 想象等心理活动背出数学公式,进行公式运算、逻辑推理等。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 种种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运动技能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 现的。如打高尔夫球主要体现为对球和杆的操作,跳远则主要体现为外显的肌肉反应。运动技能具有三个特征:1、具有一定的任

3、务目标,运动技能总是指向一定的操作目标。2、运动技能是自主运动,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3、运动技能需要身体、头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这是运动技能区别于人类其他技 能的基础。二、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是运动 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组成部分,而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的最初依据和经常体现者。在完成比 较复杂的活动时,人总是手脑并用,既需要运动技能,也需要心智技能,例如在体育比赛中 要想获胜,除了动作技术要熟练,还需要一定战术的配合。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动,而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 活动。两者最主要的区分

4、在于活动中哪种技能占主导成分。如笔算主要是头脑中的“心算”, 用手加以记录,所以属于心智技能;体操运动主要是骨骼肌的活动,也需要头脑中进行一定 的想象活动,所以属于运动技能。三、运动技能的种类 运动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小 肌肉群技能和大肌肉群技能、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等。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根据运动过程中动作的起止点是否清晰,可将运动技能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连续技能是指以连续、不间断的一系列动作方式所完成的技能,如跑步、竞走、游泳、 划船、骑自行车、滑冰等。这些技能的特点是动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动作以周期式的形 式完成,动

5、作过程重复较多。非连续技能是指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对短暂,动作以非周期式的形式完成,各环节之 间无重复,如投掷标枪、推铅球、跳高跳远、跳水、发球、踢球等。多数非连续性技能是由 突然爆发的动作组成的。2、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 根据动作的环境条件和运动员间的相互关系,可将运动技能分为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 封闭技能是指运动的场地和器材变化不大,依靠运动员内部的本体感受输入的反馈信息 来进行调节的运动技能,如体操、游泳、固定靶射击、急行跳远、掷铁饼、篮球的罚球等。 这种技能一般具有相当固定的动作模式。因此,掌握这种技能就要通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 动作达到某种理想的定型。开放技能是指运动的环境因素特别是竞

6、赛对手的情况迅速多变,需要准确判断对手动 向,及时根据对手的变化来确定和实施动作方式的运动技能。如拳击、足球、篮球、排球、 棒球等。开放性技能要求人们具有处理外界信息变化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对事件发生的预见能 力。3、小肌肉群技能和大肌肉群技能 根据完成动作时肌肉参与的不同,可将运动技能分为小肌肉群技能和大肌肉群技能。 小肌肉群技能是指以小肌肉群活动为主的运动技能,具有精巧、细微的特点,又称为精 细技能。如射击、射箭、网前吊球、台内轻搓短球等。大肌肉群运动技能是指以大肌肉群活动为主的运动技能,具有粗放、大型的特点,又称 为粗大技能。如跑步、游泳、网球发球、排球大力扣球、足球远距离射门等。4、低策略

7、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根据动作发生时所需要的认知策略多少,可将运动技能分为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 能。低策略性技能是指技能操作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动作本身的质量,主要要求操作者怎么 做,对该做什么动作的知觉和决策要求比较低,如举重、游泳、体操等。高策略性机能是指技能操作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决策在什么情况下作什么动作,例如在羽 毛球比赛中,杀球、勾球、放球等基本动作是每个羽毛球运动员都掌握的,要知道在什么情 况下使用什么动作,才是比赛取胜的关键。现实中多数的运动技能都包含了决策制定和动作 实施的复杂组合。第二节 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新的行为经验的过程,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

8、于反复练习而引起的 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也不 一定必须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学习的这一概念有三个含义:1、学习是由学习者的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练习和经验既可以指个体通过活动直接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如看书、背英语单词、 解数学题等,也可以指在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如个体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和形成 了人生观等。有些学习花费的时间较长,需要系统而反复的练习或经验,才能产生行为的改变,如学 习某种动作技能;有些学习事先难以预料,也不需要多次重复,例如,在马路上看到有人由 于高速闯红灯而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仅仅一次经历就可以学习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行

9、为。个体行为的变化可能是由反复练习或体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本能、成熟、疲劳或疾病 引起的。前者是学习,而后者不是学习。如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在起跑时跑得很快,后来 速度越来越慢,这种行为速度上的变化是由疲劳引起的,不能叫做学习。2、学习是以行为或内在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经过学习,有机体将出现某些内在能力和可观察的行为变化,可以完成一些以前无法完 成的事情。行为的改变有时是明显的、外在的,而有时是隐性的、潜在的。后者就是“行为 潜能”的改变。例如,学生学习一套由20 个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30分钟后进行测试,结 果发现,学生做出了其中的12 个动作,这是明显的行为改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

10、其余的8 个动作完全没有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当他们再次学习这8个动作时,也许会学 得更快、更好些。这说明学生的行为潜能已经发生了变化。3、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例如,疲劳和疾病都可以引起一些暂时的行为改变。 疾病的折磨可能让人烦躁不安;兴奋剂可能使运动员的成绩得到提高,这些行为改变是暂时 的,但当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消失后,行为的改变也就停止了。这种暂时的行为改变和学习 是有区别的。二、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运动技能的形成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把运动技能的形成氛围 三个阶段。1、认知定向阶段学生在开始掌握一种技能之前,要形成掌握这种技能的动机,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在

11、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表象,这就是技能的认知定向阶段。例如,在教学生学习蛙泳时, 首先应向学生示范蛙泳的连贯动作,并将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关于蛙泳的 知识,形成蛙泳的动作表象。动作表象的形成在技能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表象能帮 助学生顺利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相反,一个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动作表象,技能的学习就会 出现偏差。清晰而正确的动作表象,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动作以及技能学习者对示范动作的正 确感知。学生们根据自己学习的动作知识,也能在头脑中引起必要的动作表象,并促使他们 主动地学习和表现某种技能,校正自己的动作错误。在认知定向阶段,运动技能的学习有时从个别的动作环节入手,有时从动

12、作的整体入 手。这时学习者需要熟悉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特点,把新学习的动作与已有的、习惯了 的动作进行比较,吸取相同的要领,克服不良习惯动作的干扰。以学习投篮技能为例,由于 这种技能具有整体性较强但也容易分解的特点,可以从分别掌握持球、协调用力、出手投篮 和随前动作等个别环节入手来学习,也可以将各环节综合起来完整地进行学习。在此阶段,初学者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状态,内抑制尚未精确建立,注意范围比较狭窄, 动作常常会显得呆板、迟缓、不稳定、不协调,多余动作较多,因此对动作要有意识地进行 控制。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每个动作上的示范对学生学习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主要是靠 把自己的动作与示范的动作进行

13、对照,来校正自己的错误动作的。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在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学生开始把各个动作环节或不同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 连贯的动作,或在了解一种技能的大致特征之后,对其中的个别动作做更多的练习。这时, 练习者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化性抑制,兴奋和抑制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加准确。注意范围 有所扩大,紧张程度有所减缓,动作准确性提高,多余动作逐渐消除。但是由于技能还处在 初步形成的阶段,练习者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的地方,会出现短暂 的停顿;稍微分心,还会出现错误的动作。这时候,练习者的头脑中已形成比较清晰而牢固 的动作表象,他们能够评价自己的动作,并根据自己的动作表象来

14、校正自己的技能。3、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这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与精 确,注意范围扩大,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 稳定的动作系统。他们在完成动作时的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都已完全消失;意识对动作的控 制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整个动作系统从始至终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动作的连贯主要由本体 感受器提供的动觉信号来调节。由于技能已经完善,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技能去完成自 己所面临的各种运动任务。以后,随着新任务的出现,又会产生掌握新技能的要求,技能便 从一个水平向更高的水平不断发展。因此,技能的完善是相对的。三、运动技能

15、形成的特点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中,可以总结出运动技能形成的五个特点。1、动作控制的意识性在技能形成的初期,学生的内部言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他们完成每一个技能动作, 都要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意识的控制作用稍有减弱,动作就会停顿下来或出现错误。在 这种情况下,动作完成显得很紧张。随着技能的形成,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整个技能或技能中的大多数动作逐渐成 为一个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学生在完成技能时,只关心怎样使技能服从于当前任务的需要, 而不再关心个别动作的进行。由于动作系统的自动化,扩大了人脑加工动作信息的容量,完 成动作的紧张程度也就缓和了。例如,篮球运动中的基本运球动作,初学阶段学生

16、只能把注 意力放在拍球力度与节奏上,甚至常出现人跟着球跑的现象,但成为优秀的控球后卫后,运 球的同时可以游刃有余地指挥全队的攻防战术,运球的动作几乎不需要注意。2、线索的利用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初期,练习者只能对很明显的线索(如指导者的提示)产生反应,自 己并不能察觉到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随着运动技能的逐渐形成,练习者 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细微差别,能运用细微的线索使动作日趋完善。当运动技能达到自动化 程度,练习者可以根据很少的线索就能完成动作。例如,经验丰富的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 觉察到自己某一圈的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从而作出调整节奏的决策,而新手很难觉察。3、建立起协调化的运动模式一系列局部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即一种协调化的运动模式,是运动技能 形成的另一重要标志。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技能动作的协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连续性的统一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