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335431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鸦片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0课鸦片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0课鸦片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0课鸦片战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0课鸦片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鸦片战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淳中高一历史深度研课教学案(必修一)执笔人:沈顺汪审核:高一历史备课组2014.10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甲午战争的重大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中国军民的抗争;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危害。(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不平等条约内容和危害。3. 进行归纳总结,掌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2、封建社会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2. 形成民族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 1894 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2经过:( 1) 1894 年 7 月,日本舰队在 _丰岛 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8 月,清政府迎战。( 2) _平壤 _陆战:清军失

3、利。( 3)黄海海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_旅顺 _等地。( 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签订_马关条约 _。( 1)时间: 1895 年 4 月。( 2)内容:割 _辽东半岛 _、台湾及附属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_投资设厂 _,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1省淳中高一历史深度研课教学案(必修一)执笔人:沈顺汪审核:高一历史备课组2014.10(3)危害:割地:使中国的_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埠:侵略势力深入中国中国内地_。设厂:严重阻

4、碍中国_民族资本主义_的发展。4影响:( 1)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 _半殖民地化 _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二、八国联军战争1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2经过:( 1) 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 1900 年 7 月占领天津。( 3) 1900 年 8 月攻陷北京。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_。( 1)时间: 1901 年( 2)内容:赔款各国白银共 _4.5 亿两 _,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 _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

5、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3)危害: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_大本营 _。拆毁炮台准许驻兵:列强武装控制。承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该设外务部: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4影响:( 1)清政府成为 _列强 _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阐释 】1、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哪一项?原因是什么?最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

6、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2省淳中高一历史深度研课教学案(必修一)执笔人:沈顺汪审核:高一历史备课组2014.10原因:这主要要从资本主义本身发展阶段去考虑。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决定其对外侵略相应进入新阶段。马关条约签订于19 世纪末,这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就是“新阶段”的含义(即帝国主义要求的是资本输出和侵略瓜分世界) 。同时, 这一项也是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特征的变化。列强利用这一条,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了许多工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与廉价劳动力, 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

7、以,这一项也是对中国民族工业(或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为不利的一项。2、列举 19 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 1)鸦片战争:中国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 完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馈练习】1某条约规定:“ ( 一 ) 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 二 ) 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 ,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

8、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与材料中“议约”有关的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右图(图略)是 1900 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4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

9、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BCD5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 ) ,台基厂街改名为 Rue Marco Polo( 马可波罗路 ) ,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 , 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罪行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10、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3省淳中高一历史深度研课教学案(必修一)执笔人:沈顺汪审核:高一历史备课组2014.107. 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A赔款两亿两白银B 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增开通商品岸D割让台湾8.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订立,导致了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的威胁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12345678CDBBDCBC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900 年 10 月 16 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

11、守下列原则: “第一, 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 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 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

12、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 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 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1)说明 1900 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 及其实质 ,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 原因 。( 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2 分)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 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殖民地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